12月29日,重庆智库研究院、成渝双城战略研究院、长江国家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联合发布2022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0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件大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四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月27日,中共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和中共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同日举行,两地大会《报告》均大篇幅阐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部署和相关举措。继而,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等27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和德阳等15个市,均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

第2件大事:国务院同意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2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公布。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有利于在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积累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三个发展定位是: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第3件大事: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指导意见出台

2月2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以成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西部对外开放空中大通道,到2025年,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国际服务能力、综合保障实力、市场发展活力、创新发展动力大幅提升,多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支撑我国民航发展的第四极,运输机场达到 12个,年客货保障能力分别约为2.1亿人次和370万吨。 空域资源进一步优化,空管运行保障更加高效,年起降保障150万架次左右,为成渝地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和建设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第4件大事: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举行

6月29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举行,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联席会议通报了重庆市、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展情况和主要工作安排。川渝两省市有关方面介绍了双城经济圈特色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实施方案、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支持双城经济圈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等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会议还审议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通报了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情况、便捷生活行动落实情况等。

第5件大事:2022年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万亿元

2月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正式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超2万亿元。在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方面,项目投资总量规模最大,涉及40个项目、总投资1.35万亿元,包括成渝中线高铁、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等。在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项目数量最多,达72个,总投资5402亿元,包括宜宾锂电产业、川渝5G网络覆盖、中铝高端制造等项目。在共建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共涉及项目30个、总投资约750亿元,包括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生命健康金凤实验室等项目。

第6件大事:生物经济先导区落地成渝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规划》将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产业。3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至“十四五”末,重庆市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在研创新药物超过100个,5个新药获批上市,打造“1+5+N”产业布局体系,建成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第7件大事:营商环境方案和生态环保规划相继出台

1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贸易投资便利、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保障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区域基本建成,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发展全局的能力全面加强。2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目标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89.4%,PM2.5浓度下降13%以上,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第8件大事:重庆都市圈范围划定

8月11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向社会公开。重庆都市圈由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和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包括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和荣昌区等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坝面积约0.31万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2.1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规划》以促进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镇)同城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统一市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

第9件大事:第一批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实施清单公布

10月23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公布“第一批川渝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实施清单”,推动高频电子证照在川渝两地跨区域互认共享,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对川渝电子证照亮证互认的认同感、获得感。首批电子证照包括营业执照、机动车驾驶证、律师执业证、社会保障卡、就业创业证、道路运输证和饲料生产许可证等20类,其签发单位、亮证渠道和应用场景等一并公开,并可通过“天府通办”APP、“渝快办”APP查询。

第10件大事:渝蓉“点到点”班列首发

4月15日,重庆首趟渝蓉“点到点”班列从重庆兴隆场编组站驶出,9小时后抵达成都大湾镇站。该班列共载28个集装箱,载有日用化工、葡萄糖和汽配等货物。兴隆场车站联合地方政府部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中铁联集团结村中心站、中铁快运等成立路地沟通协商联合党支部,根据成渝两地及周边地区企业的需求开行渝蓉“点到点”班列,从以往的单一货物品类拓展至粮食、食品饮料等21个品类。“点到点”班列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川渝两地商贸往来,有望与重庆其他国际班列实现联动,进一步丰富渝蓉铁路物流网络。(来源:企业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