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01 | 成都出手了

面对不断激增的二手房挂牌量,成都终于出手了。

多家权威媒体披露,近日成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文称: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同住建部门、公积金中心、银行等部门积极探索,率先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套餐式”登记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成都之前,已经有深圳、苏州、济南、广州、西安、徐州等16个城市推出了二手房带押过户政策。

所谓二手房带押过户,在之前二手房的买卖,卖方需要自行寻找资金把欠银行的贷款结清,才能过户给买方。

这个过程耗时长,且会给买卖双方增加风险,卖方为了快速获得资金,可能会去民间寻求不安全的过桥资金,无形中增加了买卖双方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推出带押过户,意味着卖方无需先还贷,就可以将房子过户给买方,买方依旧可以以这个贷款尚未还清的房子在银行作抵押获得贷款资金,支付给卖方,卖方再拿着这笔钱偿还欠银行的贷款。

总之一句话,带押过户目的就是为了将二手房交易中的贷款手续化繁为简,加快二手房周转速度。

最终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将高企的二手房挂牌量消化掉。

要知道,成都目前的二手房挂牌量已经冲破了18万套。成都购房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成都二手房挂牌量为18.2万套,比10月下旬约17.8万套增加了超4000套。

02 | 成都楼市现状

在今年楼市整体调整的环境中,成都楼市算是个异类。

在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中,这座城市的新房与二手房价格一直在上涨,即便是疫情冲击,也没能改变成都房价的走势。

成都新房,从1月至11月,环比涨幅均位居全国前三。同比数据上,成都的涨幅也位居70城前列。

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从1月至11月分别均位居全国前三,同比也在前列。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11月数据显示,成都新房同比上涨了8%,二手房同比上涨了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厦门、福州、武汉、郑州、南昌等这些东部中部的热点城市房价从外围区到核心区均在调整的时候,成都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比去年还上涨了不少。

真要逆天的节奏。

从成交量来看,成都在重点城市中的跌幅虽然不算多,但前11个月的商品房成交面积总归还是跌的,下跌了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能说,成都比较能扛。但该来的总归得来,在90%的城市房价调整的背景下,在深圳、广州这种级别的城市从里到外都在调整的背景下,在京沪价格都在松动的背景下,成都又岂能躲得了。

事实上,从下半年开始,成都楼市也在遭遇多空博弈。房价始终未转向,只能说,多的力量仍大于空的力量。

但从目前成都市场的现状来看,空的力量正在崛起。

从克而瑞披露的成都新盘去化来看,新房已经卖不动了。

大成都有12个项目开盘,3244套房源,吸引了512组报名摇号,开盘认购1540套,认购率一半都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新房目前已经进入了打折促销的常态。从10月份开始,直接优惠,全款优惠,按揭优惠,还有首付分期、工抵房、员工房、渠道房等名义上的折扣房都在成都的市场上出现了。

位于龙泉西河的华润昆仑御,去年12月拿证,单价2.2万元/平方米左右,根据成都当地自媒体爆料,有中介在群里推出了10套降价促销房源,最低单价1.2万元,最高单价1.6万元。

城南的龙湖·九里璟颂,从之前的均价2.5万至3.1万降至2.1万至2.4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天府新区的中海天府麓湾,开盘价2.5万至3.1万/平方米,之后推出的降价促销活动,单套直降30万+。

二手房方面,从9月份开始,成都核心区外围区就在间断性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价抛售的房源不在少数。在“贝壳二手房成都”上,每天都有一批降价房源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从不断激增的二手房挂牌量来看,降价挂牌量离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总而言之,成都楼市,山雨欲来。

03 | 成都楼市后市预判

正如我在多篇文章中强调的,周期力量之下,没有哪座城市能够躲得过。

成都这么能扛,一方面是因为成都的房价泡沫相比于东部热点城市要小很多。比如南京、杭州等城市核心区的房价都在四五万以上,而成都核心区的价格2.5万元/平方米左右。

泡沫小而已,不是没有泡沫,这个价格相比于成都的人均收入,仍高出很多。而且,成都的商品房库存和武汉一样,都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

同时二手房挂牌量逼近20万套,这么多的房子,够成都消化一壶的。

尽管成都每年的人口增量都不错,但在预期减弱,收入恢复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成都房价调整在所难免,扛得越久,调整得可能越狠。

央行近日公布了《2022 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大家对收入的预期和信心跌到了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对未来就业的信心,也跌到了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仍在收缩,而储蓄意愿则仍在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大多数人仍没有能力购房。有点钱的人,则更愿意把钱存着,而不是去买房和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