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艺术形式最早产生于18世纪,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华艺术的结合体,在巴洛克复杂、精细的风格之上融入了东方柔和之美。

通过岩石花纹、贝壳形制、S型不对称的线条,绘制出缠绕连枝、连绵不断的极致奢华之美。其繁复、奢华的风格是法国当时的统治者路易十五的心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真正推动洛可可风格还是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夫人,她对于中华风的大力推崇。

推动了18世纪中法审美的相互碰撞,也促成了洛可可的风靡。洛可可风格最初只是表现在建筑和室内装潢上。

但是发展到后期服装、绘画、雕塑、文学、音乐都受到影响,并风靡整个欧洲。

下文将从时代背景,主要影响,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中国艺术对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影响。

01法国洛可可所处的中外时代背景

18世纪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处于剧烈变革时期,工业革命的萌芽即将产生,而中国则经历着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的全盛时期。

政治上,中外双方都处于稳定、平缓时期;在经济上,海上贸易的开展加强了中外双方的文化艺术交流,也是欧洲国家迅速扩张的基石;

在思想上,反基督教的兴起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意义,解放了人们被神权禁锢的思想。

从16世纪开始的中外文化接触,都让欧洲等国对于中国充满了好奇与探究,对于中国的瓷器、漆器、珐琅等物都是趋之若鹜,掀起了追求中华风的热潮。

因此在这一时期风靡的时尚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中华风的影子,洛可可风格最为突出。

第一,法国

洛可可风格是建立相对安全的政权之下的产物。在路易十四的努力之下,法国成为了与英国并驾齐驱的欧洲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基础上,给予了路易十五挥霍空间。在1723年,路易十五正式亲政以后,由于没有外部威胁的产生,路易十五最爱奢靡享乐,对于政务也是不予理睬。

除此之外,路易十五还将自己的情人也就是蓬巴杜夫人推上台前,让其帮助自己处理政务,管理国家。

权力在握的情况下,上位者的喜好大于一切,而蓬巴杜夫人恰好是喜好奢华的人,这也造成了在路易十五当权时期,法国整体艺术风格都偏向极尽奢华,精美绝伦的繁复风格。

物质与权力的碰撞之下,催生出了洛可可这一辉煌又精致的艺术形态。

洛可可以巴洛克为基础发展而来,从晚期巴洛克风格中就可以看出洛可可风格的影子,特别是在绘画和雕塑中,都能看出采用了贝壳样式。

从某种意义而言,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巅峰,也是欧洲时尚艺术的又一开创者。

在法国艺术发展历程中,将洛可可风格作为巴洛克风格的延续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中国

18世纪的中国处于“康乾盛世”,这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辉煌时期。在这一时期,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稳定的政权统治给予了清朝从容发展的机会,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偏向繁复精巧、华丽优美。

清人入关之后,吸取元朝灭亡的经验,积极融合汉文化,稳定满汉之间的关系。在艺术内容之上,更加贴合汉人的需求,譬如对于吉祥如意的使用。

但是在外在形式上还是偏好精致繁琐的装饰风格。也是因为这样,导致清朝工匠对于技巧的探索达到了巅峰。

华丽精美的瓷器、漆器、珐琅等物在进入法国市场之后,迅速攻占了法国上下,不论贵族还是平民的为其疯狂。

因此,在洛可可风格中看到中华风元素也就不足为奇了。

02中国艺术对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影响

第一,艺术内容

瓷器、漆器等中国艺术作品的传入对于法国艺术领域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艺术领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托的《中国女神》、布歇的《垂钓的中国人》以及毕芒对于中国人物的塑造都可以看出,欧洲对于中国的不断探索。

随着探索的不断加深,对于人物的塑造也从浅显的表面,例如服饰、物品等到了东方面容的绘制。

甚至到了后面,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分辨出人物身份。在洛可可风格盛行之时有着大量绘制中国人物形象的作品。

在法国洛可可艺术之中,表达中国风情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花鸟鱼虫,在表现中国皇帝时则会用上“龙”的形象。

虽然在两国眼中,对于“龙”所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但是不影响法国洛可可艺术家们对于中国元素的融合。

而缠枝纹瓷器的出口给法国带来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有别于中国缠枝纹的清新淡雅,法国洛可可的缠枝纹更加浮夸、充满张力。

这也是法国洛可可艺术装饰风格不可或缺的一点。

要论中国艺术领域最浓墨重彩的当属山水艺术,在风格上,法国洛可可融合了中国山水小景的韵味,充满了生动自然的乐趣。

第二,线条表达

有别于巴洛克艺术中对于线条的扭曲与抽象,洛可可艺术对应的线条的运用更加柔和与连贯。

这一点从当时建筑风格、以及家具形态就可看出。在蓬巴杜夫人的推动下,法国开始推崇女性之美。

中国艺术中对于流畅弧形的运用给了当时流行直线的欧洲新的灵感,优雅柔美、温润秀丽的中华美结合女性之美产生了新的线条表达方式。

S型的曲线的诞生,对于洛可可艺术的形成有着极其大的作用。

第三,色彩风格

由于中国青花瓷的大量出口,带给了欧洲艺术不一样色彩冲击。也是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在洛可可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看来,对于蓝色与白色的运用。

除此之外,在法国洛可可艺术中还可以看到对于黄色与金色的运用,而黄色与金色在中国古代都是皇权的象征。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法国洛可可背后所代表的权势与奢靡。

另外以漆器为主导的黑色、红色、金色也占据着法国洛可可艺术领域中关于色彩的导向。

第四,造型塑造

在造型塑造上,最早变现在家居风格上,早期欧洲家居多以直线为主,到了中外开展贸易之后。

中国的典型家具受到了欧洲人的追捧,并根据其样式结合本土风格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欧洲古典家具风格。

除了家具的再创新,在建筑之上,法国洛可可艺术也是结合了不少中国元素,比如法国梅雷维尔的公园拱桥。

中国传统纹样也是多次出现在法国洛可可艺术作品中。中国风与欧洲艺术的充分融合,形成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第五,视觉空间

在中国艺术表现上,往往是不注重物体的具体形态,不追求精准而是追求风韵、写意。

所以在中国艺术作品中很少能看到对于物体的精准表述,反而是追求画面的留白与意境之美。

而洛可可艺术借鉴了中国对于美的表达,追求中国写意风格,放弃西方绘画中对于空间透视的极致追求。

在空间塑造中,洛可可艺术中对于中国空间艺术追求最明显的就是园林建筑。

03中国艺术影响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因素

第一,社会政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审美的风向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尤其是在皇权统治下的国家。法国洛可可艺术风靡也不例外。

从路易十四开始的巴洛克艺术到路易十五的洛可可艺术都展现着两个词“奢华”。

奢华的艺术形式,贵族的醉生梦死,都导致洛可可艺术在优美典雅的表现下又有了一种梦幻迷离之感。

谈到洛可可风与中国风的关系就不得不说蓬巴杜夫人,蓬巴杜夫人非常推崇中华文化,多次举办有关中国文化的沙龙。

与此同时她还推行刺绣、漆器、瓷器等物品,并且对于服饰设计有着自己的嗅觉。

某种程度上,中国风在法国的风靡离不开蓬巴杜夫人的推崇。

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法国社会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这是皇权统治下独有的特质。

第二,贸易往来

18世纪,海上贸易的开展,中外交易日益频繁,这也给中外艺术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除了基本的外交物品之外,还有许多贸易商品,例如屏风、山水画作等,而这也是中国艺术对外展示的一个渠道。

虽然法国在当时并没有建立有效的贸易点,但是这也不能阻挡法国上下对于中国风物品的热情。

中国海关材料显示,1750年经粤海关输往欧洲各国的18329件丝织物中法国有2530件。

1722年之后的25年间,法国进口的华瓷约为300万件,1761年至1775年间又进口200万件。

从这一则数据中国,不难看出法国对于中国艺术作品的钟情程度。也是在这种艺术冲击之下,再回塑造出具有中国风的法国洛可可艺术。

第三,思想传播

虽说海上贸易的繁盛带来了艺术领域的碰撞,但是思想的传播还是需要依靠人力来维持。

由于西方宗教盛行,传教士在中国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虽说是为了传播宗教信仰,但是本质却是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桥梁。

以儒学为主流思想的中国借由传教士的力量传入西方,给予了欧洲启蒙运动核心力量。

在艺术的表达上,更注重真实与自然。在思想上,中国虽也有君权神授的说法,但是对于宗教的传播永远都是克制的,神权不可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与西方宗教国家不一样的政治体系,也是给反基督教反神学者一个有力的思想依据。

第四,审美文化

其实在洛可可艺术中对于中国风的运用不过是对于遥远东方的一种遐想,是基于现实器物的再创造。

洛可可艺术是在巴洛克艺术上的进一步深化,但是其本质也不过是满足贵族统治者对于奢华的一种追求,也是展示自身实力的一种手段。

而中国艺术品的出口使得法国洛可可艺术在奢华的基础上增添一些纤细柔美的艺术形式,让洛可可艺术产生了有别于巴洛克艺术的梦幻美。

在艺术形式上的疯狂催生,最后无外乎灭亡,这与法国的命运多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