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济南军区大院门口,突然来了一名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的老头。站岗的战士心里暗暗觉得不妙:“这又是哪个不长眼的来军区大院找事。”

等到老头来到战士面前,战士一声大喝:“站住,你是干什么的!”老头回答:“小同志,我是来找你们司令员杨得志的,你就说,一个红军团长来找他来了。”

小同志一听,心里半是觉得好笑,半是觉得愤怒,他心想,杨司令员打仗这么厉害、参加过长征、资历这么老,还只是一个上将,你说你是红军团长,怎么,你是哪个上将,我怎么没见过你啊?

随后战士喝道:“去去去,哪来的神经病,还跟我们司令员扯上关系了,哪来的回哪去。”

之后,战士只把这件事当笑话传了出去。一天,杨得志的警卫员竟然来找他,让他去见司令员!

杨得志一见到他,赶忙走上去喊道:“前几天那个说是红军团长的老人在哪,快把他带过来,快!”

这个老头是何方神圣?为什么杨得志如此焦急地想见他?他又为什么沦落至此?

图丨杨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阴差阳错,加入红军

这名衣衫褴褛的老头叫侯礼祥,也可以叫他李祥,他确实是红军时期的一个团长。

1912年,侯礼祥在湖北江陵的一个小村庄出生,那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的一年,清朝皇帝宣布退位,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紧接着就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侯礼祥家庭贫困,一家人靠给地主做事过活,过一天算一天。

就这样,侯礼祥活到了15岁,还读了四年私塾,但此时,他的父母早已去世,他只能凭着自己的力气去养活自己了。

就这样,他来到了荆州,希望能找一份糊口的营生。但事与愿违,一个15岁的孩子还干不了太多话,因此没人愿意要他。

图丨私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侯礼祥在荆州地界四处游荡,既为了能找一份工作,也为了能够吃口饭。

此时,一个人拯救了他。一天,侯礼祥如往常一样在街上走着,结果一个人叫住了他:“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我叫礼祥。”侯礼祥胆怯地回答。“李祥,这可是个好名字,看你现在也挺饿的,不如这样,我还有几个铜板,请你吃饭,你以后跟着我,我们就当有个伴,怎么样?”

竟然有这好事,每天食不果腹的侯礼祥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当然只有同意了。

两人结伴之后,不久就熟络起来,15岁的侯礼祥也终于不用忍饥挨饿了。

图丨乞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那人突然问起侯礼祥:“兄弟,你愿不愿意跟我去武汉闯荡”。侯礼祥一听,顿时心潮澎湃,早在小时候,就有人跟他讲述了武汉这个大城市的繁华,他听说,武汉就连晚上也是亮着灯的。

侯礼祥当然想见识见识大城市的繁华,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就这样,他跟着自己的同伴坐船来到了武汉。

此时侯礼祥已经年纪渐长,跟一个成年人差不了多少,又读过几年私塾,在武汉这个码头城市,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能够识文断字的人了。因此,他找到了一份在招待所当伙计的工作。

因为工作是他的同伴帮他找的,所以他的名字在登记时写成了“李祥”,而不是“侯礼祥”,招待所里的人因此都叫他“李祥”,侯礼祥觉得这没什么区别,便将错就错了。可是他不知道,这个错误,会让他之后的二十多年的日子里后悔莫及。

图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武汉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也是他一生革命道路的开始,他工作的这个招待所,恰巧是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一个办事处,侯礼祥就这样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交集。

在这里,侯礼祥时常接收到共产党的先进思想,他本来就是穷苦出身,十五岁就父母双亡,一家人不知道吃了地主多少苦头。因此,共产党的思想对侯礼祥来说,简直就是黑暗人生中的一盏明灯,让他看到了希望。

因此,他决定跟随共产党参加革命,过上梦想中的生活。

就这样,1928年,他被派往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的江西参加革命。一年后红军扩编,侯礼祥便在当地干部的推荐下来到了第三军,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仅仅两个月,他就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到了1934年,侯礼祥被委派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的连长,而他当时的团长正是后来的杨得志上将。

图丨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这个团的番号,可谓是“天字第一号”,这非同凡响的番号也意味着这个团非同凡响的使命。

他们承担了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任务,要走在队伍最前面,拔掉敌人阻拦红军长征的据点,为后方部队保驾护航。

他们承担着最困难的任务,部队的伤亡率也是全军最高,今天和侯礼祥有说有笑的一个战友,也许第二天就壮烈牺牲了。

但是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侯礼祥仍然展现了出色的战斗素养,从杨得志手下脱颖而出,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

但战场上危机四伏,在红军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的任务中,一颗冷弹直接洞穿了侯礼祥的脖子,离动脉就差一点点距离,侯礼祥差点就壮烈牺牲了!

图丨红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1936年,红军终于成功来到了甘肃会宁地区,成功结束了长征。

此后,侯礼祥被提拔为红一师十三团团长,而此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著名的陈赓大将。

一年后,也就是1937年,他被安排到红军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到了1938年,他被任命为副团长。

要知道,侯礼祥是个老革命了,按理来说,职务调动应该往上调动,此时绝不可能向下调动,当一个副团长。

可是,这个团十分特殊,是中央警备团,专门承担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工作,可以说是“御林军”。侯礼祥能够得到这样的职务,足以看出组织对他的信任。

这个职务,意味着他能够经常见到中央首长们,无论是邓小平、周总理还是毛主席,侯礼祥总是能见到他们。

图丨抗日军政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小平同志正在写标语,人手不够,恰好侯礼祥走过来,小平同志喊住了他:“小同志,过来帮我个忙,把这个石灰桶提一下。”

侯礼祥照做,但只是站着不动,提着个石灰桶实在无聊,于是他蘸着石灰,也在墙上写起字来。

侯礼祥正写得起劲,突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小同志,没想到你的字写得这么漂亮!”

侯礼祥一听,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我是白字大王,我白字写得最厉害了!”

小平同志纳闷了:“你怎么说这是白字呢?”侯礼祥又回道:“用白石灰写的,可不就是白字嘛。”小平同志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他觉得眼前这个小同志实在太有意思了。

不仅如此,毛主席也十分喜欢自己身边这个副团长。毕竟一个工农出身的孩子,还会识文断字,说话又有意思,谁能不喜欢呢?

图丨邓小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伤转业,失去联系

侯礼祥不仅幽默,作为1927年就参加革命的人,还在长征中为大部队开路,他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但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这位将星还没来得及发光,便先行黯淡下去。

1939年年初,侯礼祥在长征时期的老伤发作,最终落下了残疾,虽然组织上多次挽留,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不适合指挥战斗了,于是希望主动提出转业。

组织上虽然惋惜,但还是尊重了侯礼祥的个人意愿,将他调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工作。

一年后,他被调往江陵老家工作。

此时,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侯礼祥的下半辈子痛苦至极。

图丨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盗走了侯礼祥随身的皮箱,这个皮箱里没有财物,但对于侯礼祥的人生至关重要,里面装着侯礼祥的军官证、残疾军人证,和其他一系列至关重要的证书。

但此时侯礼祥还没把这当回事,毕竟在当时的他看来,这些东西都是一些纸张罢了,丢了也没事。

但坏就坏在江陵县委,要求他执行的一个任务上了。当时抗战已经结束,为了能够获取情报,江陵县委命令侯礼祥打入国民党内部,作为我党安排在国民党荆州地区的一根钉子,传递情报。

侯礼祥严格执行着县委赋予他的任务,结果没多长时间后,一名叛徒的叛变,让荆州地区的地下党网络受到严重损害,侯礼祥就此和党组织失去联系。

过了不久,解放军就解放了全中国,此时侯礼祥,终于能够不再违心地在国民党内任职了,他回到江陵老家,当起了一个庄稼汉。

图丨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侯礼祥倒是毫无怨言,往日一起战斗的战友们早就已经牺牲,而侯礼祥能够捡回一条命,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在干农活的时候,侯礼祥总会跟自己的同乡们,讲述他当年参军的事情,结果还没讲完,就有人挑起了刺:“侯礼祥,你说你出去了这么多年,当上了中央警备团的副团长,还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可是你空口无凭,说出来的话谁能信呢?”

侯礼祥刚想解释,但他立刻就压制住了自己解释的欲望,第一是因为自己的文件全部被偷走,第二是因为自己觉得没必要解释。

就在此时,劫难降临了。当时蒋介石虽然败走台湾,但是在大陆留下了许多间谍,潜藏在大陆的各个地方,只等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行动。

他们在潜伏的时候经常搞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因此,我国开展了运动,希望能抓出潜藏在人民群众内的特务。

图丨老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礼祥当年在国民党内潜伏的时候,当过保长和联保主任,因此成为了重点审查对象。

侯礼祥十分委屈,找到了当地的领导,对领导说:“我不是什么特务,我参加过红军,还是当年延安中央警备团的副团长,只是证件被小偷偷走了。”

领导也十分为难:“如果你觉得委屈,我可以将你的名字上报给部队,然后让部队核查真伪。”

听到当地领导的回答,侯礼祥满心欢喜地将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只等自己的名誉能够恢复。

但他等来的却不是自己名誉的恢复,反而是更加严苛的对待。

当时他参军时,部队给他填报的名字是“李祥”,而不是“侯礼祥”,就这样,部队中没有找到“侯礼祥”这个人,自己反而因为这件事,被事实上认定为“反革命”了。

图丨批斗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年冤屈,终得洗刷

此时,侯礼祥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直到一天,他看见了自己的老上级杨得志,和自己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同学杨勇,被评为开国上将的消息,侯礼祥才感觉到希望。

他写信给两人,希望他们能够核查自己的身份之后给他回信。他们确实给侯礼祥回信了,但是回信却被人认为是伪造的,这时,侯礼祥又多了一层“伪造中央首长信件”的罪名,侯礼祥真是百口难辩了。

就这样,侯礼祥被当作特务,不公地对待了整整二十年。到了1971年,侯礼祥从报纸上看到了杨得志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消息,开始下定决心。

他从改造自己 的林场中偷跑出来,徒步一百多公里,来到荆州,坐船来到武汉,随后扒上去济南的火车,就这样来到了济南。

经过一路颠沛流离的生活,侯礼祥终于来到了济南军区大院门口,就出现了上文的那一幕。

图丨老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军区大院哨兵拒之门外后,他又找到另外一个哨兵,这个哨兵在和侯礼祥的交流中,得知他以前参加过红军,还当过团长。

哨兵觉得老人说的不像假话,于是报告给了军区的贺参谋,就这样,侯礼祥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老首长。

一看到老首长,侯礼祥这几十年的委屈一下子迸发出来,他抱住杨得志,一句话不说,只是呜呜地哭。

杨得志看到自己几十年没见的老部下,也是涕泗横流:“李祥,你就是李祥,三十多年了,你终于回来了,我的老战友啊”!

侯礼祥听到这个让自己蒙受几十年冤屈的名字,又见到了几十年没见的老首长,心中的情绪全部宣泄出来,他嘶咽道:“我是李祥,我是侯礼祥!三十多年了,老首长我想你啊!”

图丨杨得志与老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晚上,杨得志将军招待侯礼祥吃了一顿饭,在得知了侯礼祥这些年的委屈之后,他亲自写了一封介绍信,还附给侯礼祥两百元人民币。

得到了介绍信的侯礼祥欣喜若狂,他飞奔回了江陵老家,去见介绍信的收信人曾思玉,结果当时曾思玉正好出差,心急如焚的侯礼祥没有多想,将信件交给了当地的领导。

结果,因为他的“前科”,这封信又被当作伪造的,侯礼祥的日子又陷入黑暗当中。

直到1973年末,杨得志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来到武汉的他,当时就想见见自己的老战友侯礼祥,于是来到了荆州,结果到了荆州,看到侯礼祥还是没有洗刷冤屈。

杨得志怒不可遏,带着侯礼祥,来到县委面前,大声喊道:“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老战友侯礼祥同志,他在长征途中当过红军团长,在攻打腊子口封锁时,就是他救了我的命,他的身份,我来作证!”

图丨曾思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委大院鸦雀无声,他们震惊,震惊于杨得志这样一位首长,竟然会来到江陵县委,震惊侯礼祥竟然真的是一位红军团长,他们害怕,害怕受到杨得志的惩罚,害怕受到侯礼祥的报复。

但是侯礼祥并没有以怨报怨,而是原谅了他们。就这样,时隔二十多年,蒙冤多年的侯礼祥终于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当地县委为了补偿侯礼祥这些年受到的苦难,给他建造了三间瓦房,还给他每个月四十元人民币的补贴,让他能够好好生活。

这些补偿看起来很丰厚,但相较于侯礼祥的付出,这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要知道,侯礼祥当年的同学杨勇,后来被评为了开国大将。

如果侯礼祥当时在首长身边,作为中央警卫团副团长,他的前途绝对不差于杨勇,如果他没有转业,被评为上将同样有是可能的。

图丨杨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样一个英雄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反而遭受了二十多年的不公对待,这些补偿当然不算什么。

但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侯礼祥老人也不再追究,在江陵老家安安心心过好自己的晚年。

1991年,侯礼祥去世,享年80岁。

侯礼祥老人是我们的英雄,没有他英勇冲锋,红军作战就有可能遭遇更多挫折,影响革命进程。

但这样一个英雄,甘愿抛弃自己的职务,去老家工作,他的觉悟令人敬佩,而他卧薪尝胆二十多年,终于洗刷自己冤屈的决心,也同样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