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3月3日,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刘家嘴村的一个贫寒农户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了,他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我军名将刘震。

孝昌县历史悠久,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至今已有1550多年的建制史(今为湖北省孝感市所辖)。之所以取名“孝昌”,是为了褒扬此地民风之淳朴、孝行之昌隆。

刘震就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他从小就懂事,不仅孝于父母,而且忠于国家。1930年春,为救民出水火,只有15岁的刘震便在家乡参加了赤卫军,练出了一身杀敌的真本领。

参加革命前,刘震是一位小木匠。木匠这个工种,出过不少人才。刘少奇、李先念等开国元勋,早年时也都当过木匠。

1931年,16岁的刘震参加了红军游击大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参加红军第3天,刘震就参加了一场战斗,这一战他就抓了2个俘虏,缴获了2支长枪。

1932年春,刘震被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1分队1班当战士。这年的8月,他入了党。

1933年6月,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刘震依然在1分队1班当战士。这个班的班长,就是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的陈先瑞。班里还有一位比刘震大2岁的战士,他就是后来与刘震同为开国上将的韩先楚。

这个班,真够牛的了!

陈先瑞晚年时,曾有记者问他:“你是‘将军班’的老班长,要不要写一篇‘将军班’的回忆录?”陈先瑞含着眼泪回答:“老韩(指韩先楚)在世时就曾说过,活人不可与死人争功,我们那个班几经战斗,出生入死,解放后就剩下我们三个人了,但其他同志别说没有留下姓名,就连个外号也没有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5月15日,红25军在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与真金白银。在总结大会,人人兴高采烈,却有一人泼冷水,指出了这次战斗的3个不足之处。这个人,就是刘震。

此时的刘震,已是手枪团的副班长了。

军长徐海东很欣赏刘震的意见,觉得这个小伙子有头脑,是可造之才,于是就把他越级提拔为75师224团1连指导员,刘震的职务一下子就升了两级半。

1934年11月,红25军2900 余人,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刘震因指挥作战有方,被任命为225团1营政委。

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红25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边的红26军、陕北的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红26军改编为第78师,红27军改编为第81师,刘震升任红15军团第75师225团政委,他率部先后参加了陕北劳山、榆林桥战役。

1936年2月红军东征战役开始时,刘震调任第75师223团政委。4月,223团扩编为第73师,刘震升任第73师政委。

东征战役结束后,刘震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担任了红15军团第75师政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15军团第75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688团,刘震任688团的政训处主任(实际上就是政委)。改编之初就能在八路军中担任团长和团政委的,都是很不简单的人。

1938年3月,刘震率部奉命开赴晋东南,参加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作战,战功显赫。11月,第344旅组建独立团,刘震任团长,奉命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斗争。

1939年2月,边区部队统一组成冀鲁豫支队,独立团改为该支队第1大队,刘震任大队长。

1940年初,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旅长,后又任新四军第4师10旅旅长。

1941年9月,第10旅奉命拨归新四军第3师建制,刘震任第3师10旅旅长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

新四军第3师的司令员兼政委,就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黄克诚。作为黄克诚麾下的第一战将,刘震在抗战中屡立战功,为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第3师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奉命挺进东北,第3师10旅旅长刘震被提拔为第3师的副师长。与刘震同时被提拔为第3师副师长的,还有洪学智。

此时的新四军第3师,不仅兵强马壮,而且战将云集,师长兼政委的黄克诚后来是开国大将,两位副师长刘震、洪学智后来都是开国上将。这个师第9旅的政委韦国清,也是开国上将。开国上将张爱萍也当过这个师的副师长,此时已是新四军第4师的师长了。

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以独立建制的部队来说,新四军第3师是挺进东北地区最大的一支队伍,实力也最强。

在东北战场,新四军第3师发展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担任司令员,接替黄克诚统领了这支部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统兵大员。

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批整编了5个主力纵队(1、2、3、4、6纵),其他4个纵队司令员都进行过调整,甚至不止一次调整,唯独2纵司令员没有调整过,一直是刘震担任纵队司令员。2纵后来改编为第39军后,军长还是刘震。刘震升任兵团副司令员后,还一直兼着第39军军长,直到1950年10月他出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才离开39军。

从2纵到第39军,这支部队一直是东北黑土地上我军的头号主力,被誉为“东北猛虎军”。从解放初期到解放战争结束,刘震率部共歼敌14万余人,成为第四野战军歼敌最多的军级首长。

1950年11月,时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刘震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刘震指挥的志愿军空军屡创奇迹,战果辉煌,多次得到毛主席的嘉奖。他把陆军游击战的灵活性与空中战鹰的机动性灵活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志愿军空军的战斗力。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对志愿军的空中战绩感到不可思议,叹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1954年3月,刘震任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5年9月我军首次授衔时,刘震年仅40岁,是开国上将中第二年轻的,仅次于39岁的肖华。

1958年9月,空军副司令员刘震兼任空军学院院长、政委。这一期间,他为毛主席办了一件大事。

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壮烈牺牲后,他的妻子刘思齐一直沉浸在岸英的深深怀念中不能自拔。10年之后,刘思齐依然孓然一身。云水胸襟的毛主席就多次劝刘思齐再成个家,并把刘思齐的再婚大事挂在了心上。老人家花了不少心思,托过不少人,让给刘思齐介绍个合适的再婚对象。

被托的人中,就有时任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的刘震。刘震很用心,他物色到一个人,认为比较合适,这个人是刘震的部下——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

对杨茂之这个人,毛主席经过了解后很满意,刘思齐也很喜欢,两人于1962年2月喜结连理。

再婚后,刘思齐改名刘松林。她和杨茂之养育了4个子女,夫妇俩给长子取名“小英”,以纪念为国牺牲的毛岸英烈士。

刘思齐和杨茂之的结合,由毛主席起念张罗,再由刘震促成,很感人!

1973年,刘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起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至1985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92年8月20日,刘震在京去世,享年7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震的妻子叫李玲,安徽省颍上县人,也是一位老革命,长得很漂亮。她生于1918年,比刘震小3岁。

两人育有3个儿子4个女儿,3个儿子分别是刘卫东、刘卫兵、刘卫平,4个女儿分别是刘玲玲、刘磊、刘莉莉、刘美美。

长子刘卫东曾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兼海军东海舰队政委,海军中将军衔。

第三个儿子刘卫平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少将军衔。(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