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以“一个平凡女性与世界的对话”为主题的李凤群长篇小说《月下》作品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安徽省文联、中国作协创研部主办,安徽省作协、中信出版集团承办。
《月下》将于2023年1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本书以一个虚构的县级市“月城”为背景,以女主人公余文真近十余年来的婚恋故事,映射出一代小城女性的心灵成长史。李凤群深入当代女性的内心,书写她们在时代推动之下犹豫的尝试、孤独的觉醒和抗争,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半生的困境通过心理和精神表征极其细腻复杂地表达了出来。
作者李凤群是安徽无为人,现担任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大望》《大野》《大风》《大江》《颤抖》《活着的理由》《背道而驰》《良霞》等。曾获二〇二一年度“中国好书”奖,江苏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三、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民文学》二〇一八年度长篇小说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凤群 摄影:牛华新

在《收获》2022年第5期刊发后,《月下》即引发了文学界的关注与讨论,并与阿来《寻金记》、毕飞宇《琥珀的光》、笛安《亲爱的蜂蜜》、葛亮《燕食记》等十余部重磅作品一同入选了首期“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该计划由中国作协发起,旨在推动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致辞中谈到,李凤群过往作品的气质宏大、宽阔而绵长,她对长江边上特定地域的持续性书写,展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学风景,让人惊艳。从“大”系列到《月下》,李凤群回到了人性幽微复杂的层面,聚焦女性内心的成长与外部世界的呼应,展现了主人公余文真不断自我审视、寻求自我呈现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带给读者某种“月下”神秘的丰盈、生命的蓬勃之感。《月下》可以说是作者20余年创作历程里新的重要突破,也是一个节点性的作品。
安徽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先发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谈到,李凤群作为一个重要性日渐突显的小说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她出生在长江江心洲上,成长于乡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及老龄化、农民个体生活趋于现代化这“四化”的加速阶段,敏感地把握住了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律动,将社会变迁与个体命运的复杂契合与共振展现得淋漓尽致。江心洲作为“四面处于江水流动之中”的特殊地理构造,也影响了她小说的气质,她作品中有一种独特的时间意识、历史意识和强烈的流逝感,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月下》单行本的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近年来积极回应时代对文学类作品的注重与渴求。中信出版集团执行总编辑、总出版人王蕾表示,《月下》能让读者在人人渴望追光的时代,看到每一个淹没在人群里的余文真,她们真实、平凡、沉默,却又充满力量,《月下》的故事让人痛,让人醒,也让人更理解那些平时默默无语的小城女性。“中国文学需要更多这样的创作,《月下》让我们对中国文学出版的信心再次加强。”
参与研讨的十余位嘉宾围绕《月下》的文学主题、人物形象、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了角度多元的讨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发来书面发言:《月下》里的月城是有边有角有秉性的,整个文本形成了吸附力裹挟力强大的纷杂、渊邈又壮阔的生命漩流。《月下》对城市书写的价值,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构,从“情愿”与“世相”的矛盾状态模式,纵深推进到“情境”与“心相”的精神探究方位,标示了中国式城市小说创作史所必经的嬗变历程。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月下》上半部是女性主义的,对男性享乐与不忠的批判,犀利而不留情,但下半部又解开这个死结,慈悲和有情。爱情是一所学校,是余文真认知世界、认识人生、从而开始真正人生之途的一所学校。凤群超越了她以前对他者的写作,而走向一种对自我的认领,非常有力。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指出,我国当代城市题材、女性题材小说创作数量大,写出新意不容易。李凤群目光犀利、观察冷峻、书写流畅,以社会学家一样的透视力,深刻剖析了当代都市化商业化资本化的滚滚时代洪流中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一种警醒、净化和洗涤的意义;李凤群又像个资深的心理学家,对人物的内心理路、精神脉动和情感走向了若指掌,无时无刻不在与小说中的人物声息相通,每一笔都通向主人公的内心,以对人物心理深刻洞察的现实主义笔触,建构人物的命运史和心理史。
《收获》主编程永新表示今年是长篇的大年、丰收年,上百万字的长篇不止一部。《月下》作为心理现实主义的一部作品,不是通过大部头、大历史、大事件来记录时代,而是深入到人性矿井的底下开掘,书写伦理的博弈、人性情感的撕扭、搏斗,最后让人感觉到呼吸紧张,这是作家才华的一种表现。《月下》是大部分男作家写不出来的,就像余文真多么渴望被看见,李凤群展现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场域、一片属于她自己的天空。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表示李凤群现在已经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当下中国并不多见。李凤群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犀利、尖锐,她的小说都是正面强攻,她的修辞和叙事风格像一个鲜明的标记,示意着她倔强的个性和强大自觉的内心。《月下》中所谓知识输入、文化输入、经验输入等大城市对小城市的破坏影响,无意中成了章东南对余文真的性别侵犯的隐喻。对余文真而言那不是走向一个男人,那是走向新世界。与其说余文真在章东南投降就范,不如说是现代欲望魅惑了她。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指出,《月下》不只是女性情绪和情趣的单一书写,而是以一个女性人物的跌宕起伏的经历为叙事线索,对于长江中下游小城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进行深刻观察、深入体悟和生动表现,充分地描绘出余文真试图挣脱原生家庭和城市环境束缚,但又最终选择回归的迷惘。这种茧房式生长,是存在痛感的生长。
《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曾先后编辑李凤群《良霞》《大野》《月下》三部小说。她认为,从《良霞》开始,李凤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基调和题材领域,而《月下》是《良霞》的延伸,动用她全部的生活积累和创作技巧,是李凤群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从这部作品开始,李凤群真正进入创作的大化和自由之境。徐坤观察到,在《月下》里,从前女性自认为受害的嚣张、跋扈、怨尤,最终都变成和解、救赎与巨大的宽宥。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的文学创作走过一个从波澜壮阔到死水微澜的过程。当此际李凤群《月下》的出现是给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证和作结的。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认为,长篇小说创作目前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和努力,一种方向是传统的,注重题材处理上社会的开阔度、厚重程度,是一种宏大叙事的书写方式。另一种是向精神的内宇宙不断开掘、不断挖掘的现代性长篇小说写法。有了《月下》,中国的当下文坛终于有了一部足称精神分析的长篇小说。规训、驯顺与反抗、精神分析,是我们理解把握这部长篇小说几个重要的关键词所在。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把《月下》当成是一部心理成长小说,李凤群完整书写了一个内在的自我成长和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清晰且打动人。内在自我的确立,概括来讲就是人的现代化。余文真跟章东南、母亲,甚至跟自己的斗争,这些都成为她创造自己的现代化的不自觉的表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月下》是我们时代女性进行精神跋涉的作品,是新的女性文学代表作。从一开始渴望被看见,到最后认识到:重要的不是被他人看见,而是自我发现、自我审视和自我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女性成长文本,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女性普遍的命运,克服了通常女性文学作品里的感伤气,跳出了通常的“受害者思维”,冷静克制地写出了一位普通女性心灵世界的自我革新。在女性文学之外,张莉也强调《月下》给予当代文学更多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指出,李凤群的写作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她看见了中国普通女性的精神和人生有多么复杂、微妙,多么具有可读性、可写性,这样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里面太少。除了女性故事以外,《月下》还有另外一个视角,它也是关于资本的叙事。余文真这个普通女性的生命故事,包括她母亲、情人、丈夫的故事,都跟中国市场化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借用项飙的话“把自己作为方法”,他表示李凤群把自己作为方法用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当中,把个体余文真放到复杂社会关系的总体结构中来形成、建构的尝试特别成功。《月下》标志着李凤群的写作已经从概念性的写作进入技术性写作的阶段。另一方面,余文真这一独特的女性形象是《月下》带来的最大喜悦,她有着明显的小市民人格局限性,同时又有改变自身境遇的巨大渴望,这种女性形象本身是超越性别的。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认为,月下所书写的小城镇是非常有魅力的场域,它处在落后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之间,它一方面努力向现代大都市靠拢,另一方面又无法割断与乡村的紧密联系,既有地理上的因素,又因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性等依旧保有农业文明的基因。作者所写下的余文真,并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许多女性的身影。作品所展示的是一种无声的呐喊与反抗,充满力量。
会议最后,李凤群表示,这个时代有许多像月城一样的城市,城市里到处都有姑娘随着长大成人和城市一起蜕变,或者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