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潇湘

来源 | 潇湘经略

12月25日上午,曾于90年代任职广州市长的黎子流,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1岁。

在新冠与圣诞节交织的气氛里,这位被广州人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的老人骤然辞世的消息,引起无数默哀与缅怀。

早在1997年就已退休的黎子流,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能令老百姓感念二十多年之久?

黎子流的故事,开始于顺德。

回眸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顺德是不可或缺的一页。而追溯顺德奇迹的源头,就不能不提到黎子流。

1932年,黎子流出生在佛山顺德龙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由于时代与家庭限制,他从小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

虽然档案上填写的是初中学历,但他从不讳言,自己实际上只读过两年多书:

在湛江读了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在家里念了半年私塾,这就是他受过的全部教育。

系统性教育的缺憾没有影响黎子流能力的发展。他21岁入党,在家乡经过多年锻炼,历任顺德地方乡长、公社党委书记、顺德县委书记等职务。

回忆在顺德的经历,黎子流说,"现在回过头来说,顺德县委一班人,首先第一个率先突破两个凡是,这是起步的最主要根源。"

"在顺德除了打仗,我什么都经历过了。"

1977年,曾在顺德经商的港澳企业家何贤带着祖籍顺德的郑裕彤与李兆基来访。

当时,四人帮刚被打倒,前途未明,国内舆论一片混乱,谁也不知道局势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的经济建设刚刚起步,迫切地渴望吸收香港的经验。

在这种情形之下,要不要接见香港"资本家"?

黎子流压力很大,进行了剧烈的思想斗争。

最后,黎子流想,何贤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爱国人士,他带回来的郑裕彤李兆基是我们的乡亲,不管立场如何,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以礼相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黎子流穿着中山装解放鞋来接待他们,并欢迎他们提出对家乡的意见和看法。

果然,他们试探性地问,我们拿四百万港币,建立一个华侨中学,把它改造好,扩建好,行不行呢?

黎子流说,好,这些好事当然欢迎!

县委书记与资本家会面的消息,引来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县委书记变了,过去是访贫问苦,现在是接待西装革履的有钱人"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对待这些非议,黎子流的态度非常坦然。

他认为,"不管怎么样,我没有个人私利,我理直气壮,如果上级发现接待资本家把我撤职,顶多撤职而已。这样一解放思想,五湖四海的人都敢来了。"

后来,李兆基与郑裕彤如约捐赠400万港币建设华侨中学,大大促进了顺德的教育发展。

与香港的交往,更是使顺德人"开眼看世界",投身到经济建设的浪潮中。

在顺德,黎子流为人乐道的另一件事,是放开看香港电视。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基本没有什么电视节目。但在广东,只需要买一根带有放大器的鱼骨形天线,就能收到香港电视。

收看香港电视,黎子流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很赞成,因为上面严格禁止,不然就要追查。身为县委书记为了保护大家,黎子流当然也不敢主张装鱼尾天线。

直到有一天,他的两个小孩说,爸爸今天你到楼下去睡觉,我今天晚上一定要安这个天线,早上凌晨五点取下来。

为什么?因为当时女排比赛直播,那个时候我们的电视没有直播,香港的直播很吸引人。

黎子流心想,这个香港电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也要去看看。

他也看了几个晚上,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好,香港电视有它特别的优点。

1980年,胡总书记来访顺德,问黎子流对香港电视有什么看法。

黎子流说,总书记,你想听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听真的。"

"我说以我个人的看法,第一它不是反革命,第二他不是反党,第三他不是黄色。我想来想去,就是科技在进步,你禁又禁不了,只能够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广东话来说,就是一国两制,一机两看,有所借鉴,有所抵制。我说只能安公共天线,有限制地看。"

对此,总书记表示认可。

从此,顺德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收看香港电视了。

思想解放,文化先行。先行一步,敢越雷池半步,为顺德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因政绩出色,1983年,黎子流离开故乡,调任江门市委书记。1989年任广东省特区办主任,1990年调任广州市长。

当时,珠三角的顺德、中山、东莞、南海等地发展最好,被称为"广东四小虎"。

反观广州,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电力短缺,国企亏损,百废待兴,已逐渐被落后于潮流。

但作为省会老大哥,当时广州人的心态是盲目自满,固步自封,认为顺德南海等珠江三角洲的乡镇地区因为不遵纪守法,所以才富裕起来,实际不值一提。

另一方面,黎子流一个顺德人来治理广州,广州当地干部完全不服气。

他的普通话讲得不好,一开会,那些书记干部就议论纷纷,在他耳朵旁边说:

"今天我们开了一天会都不知道说的什么,请个不懂普通话的人来当市长,我们想不明白。文化水平那么低!"

回忆起接手广州之时地局面,黎子流感叹道:

"当时广州的情况,就是马师曾唱戏,难!难!难!"

黎子流再次表现出顺德人的闯劲与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对同侪的嘲讽一笑置之,开始练习说普通话。

多年以后,他已能说一口略有口音但不失流畅的普通话,仍旧自嘲"我的普通话说得相当普通。"

以宽宏的心态融入广州后,黎子流解决的首要政务问题,是供电。

当时,广州供电能力严重匮乏,民生用电开三停四,群众怨声载道。黎子流将其视为对自己的考验。

他给自己定了一年时间,解决民生用电问题,自己制定了五条措施,一年之内不解决民生用电,就自动辞职:

"不用人大常委开会,我自己赶回顺德去当老百姓。"

在大会上,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说出那句广为流传的金句:

"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

一年后,民生用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黎子流将自己的闯劲带给了广州。

90年治理整顿的后期,广州国有企业最多,亏损面占了一半。用广东话来说,是玻璃罩苍蝇,前途光明,但找不到出路。

对此,黎子流说"广州放下架子之时,就是发展飞跃之日"。

为了让广州放下架子,他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取经团"。

从91年起,大批广州干部到外地参观上海、山东、苏州、江苏等地,内部就到珠江三角洲的顺德、南海、东莞等地去参观。

看到人家是靠真本领,靠科技进步,靠真正大胆改革开放才取得飞速发展,大大转换了广州本地官员的思想,从下到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

从此,广州奋起直追。

黎子流任内的广州,还成为国内第一个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修起地铁的城市。

广州地铁命途多舛,从建国初就提起,但一直未能落实,曾5次立项5次下马。

黎子流认为,广州不能没有地铁,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广州地铁在自己任上建起来。

没有钱,他就做主,在全市宾馆饭店住宿费中增收5%的交通建设费,又从房地产上缴的费用中抽取30%,作为地铁建设之用。

当时还没有南沙区,黎子流又提出广州向南部发展,开发一个类似上海浦东的区域,建设一个珠江新城。

珠江两岸一年四季不停顿,长期做着一河两岸的整治工作,同时珠江新城的开发,为地铁建设筹集到最不可或缺的资金。

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

1992年,小平南巡的时候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大都市,那时广州已打好了基础。

从1990年到1996年之间,广州的GDP实现了年均19%的增长。

1997年,黎子流65岁,广州市长的任期还没有届满,他便主动请辞退休。

他说,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退休之后,黎子流真正过起了卸甲归田的生活,分别在家乡顺德和广州创办了农业园和农业公司,探索高科技农业,有空的时候投身粤剧文化推广,成为民间佳话。

如今的广州,已是华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保持着云山珠水的市容环境,这一切都离不开黎子流任内的贡献。

每当念及于此,黎子流都感到欣慰。感念他的老百姓,在公共场合遇到他,也会亲切地叫他"老市长"。

从顺德到江门,再从江门到广州,黎子流的官越当越大,普通话讲得越来越好,不变的是坦诚果敢,不谋私利的亲民气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黎子流"干了不说,干完再说,多干少说"的顺德精神,已经深深留在民众的记忆里。

无须把他的名字刻入石头,只要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因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