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昼夜奋战

24小时坚守救治一线;

他们,顶着身体不适

奋战在生命救治最前沿;

他们,忙碌在发热门诊

疾行在科室病房

驻守在重症监护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日来

在沈城多家医疗机构的

急诊、发热门诊、呼吸科等

医疗救治一线

医护人员凝聚起超常之力

全力以赴守护生命

12月以来,沈阳市全面扩充救治能力,全市开设138家发热门诊,15家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通道,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快速改造完善现有ICU床位设备和设施配备,不断扩充重症救治床位。

为全力保障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组建市级专家重症救治组,配备医生710人、护士1666人的多学科重症治疗团队,对病情较重、伴复杂基础疾病的病例实行“一人一策”救治。

医护嗓子嘶哑说不出话

但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

“护士,在哪儿挂号啊?”

“在……”

“孩子,你这是有病刚好吧,可别说了,多喝点水啊,我自己去找。”

12月26日下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老年患者向护士询问如何挂号,只见护士声音沙哑,努力地想说话却发不出声。见此情景,就诊的患者们都说,“医护人员太不容易,别说话了,多喝点水”,还有的患者送来了润喉糖。

12月初开始,市六院急诊迎来了就诊高峰。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宋晓丹说,急诊24小时不分昼夜运转着,每名医护都坚守在工作岗位超负荷工作。

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有些医护人员干脆就住进医院,就是为了确保诊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两天,上岗的医护很多都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恢复期,不少嗓子处于嘶哑状态,有的甚至说不出话来,可是面对患者的提问,他们仍要细致耐心地一一回复。由于老年患者比较多,经常要提高音量,给患者或家属反复讲很多遍,加上急诊室里人员嘈杂,再戴上N95口罩,脸上口罩上都是汗珠。”宋晓丹说,看着大家太难了,科室购置了几个扩音器,“本来是女孩子,可嗓子嘶哑扩音出来,患者还以为是男医护呢。尽管身体百般不适,医护们也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轻伤不下火线,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着。”

医院始终把抢救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动员全院力量支援急诊科,扩充急诊室的隔离单间及留观床位,将急诊室划分为普通患者就诊区域和阳性患者就诊区域。在做到不拒诊任何一名患者的同时,与重症医学科紧密协作、通力配合,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了生命的绿色通道。

24小时待命

对患者一人一策精准施治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沈阳市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申姝说起这话时目光坚定,“面对新冠病毒,我们身经百战,在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是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申姝称,有基础病的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要随时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必须24小时在线。常常半夜接到电话,便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参与会诊,进行指导,“我们每天都会组织医生讨论病例,把危重病人过一遍,一人一策,精准施治。”

“妈妈,我‘阳’了,发烧38℃。”12月21日晚上,申姝接到女儿的电话,“女儿发烧生病,当妈的哪能不着急,但是我没法回家照顾她,因为我不能‘阳’,不能倒下,科里需要我,患者需要我。相信女儿会懂的。”申姝说这话时,眼眶红了,她在电话里叮嘱女儿:“多喝水、好好休息。”

申姝也是科里为数不多还没“阳”过的人。她总是督促科里的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我们虽然不能保证自己不被感染,但我们努力晚点‘阳’,保护好自己才有能力救治更多的患者。”

为缓解患者就医压力、保证患者就医安全,市胸科医院合并病房、整合医疗资源力量,增派人手到急诊、重症医学科,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我不能把自己当病号

得和同事们一起‘战斗’”

“这是我们的病友,没想到一转眼拿起片子,变成了给我们会诊的专家。”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病房,患者们开玩笑说起这位住着院的专家——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龙。

一说话还忍不住咳嗽的赵龙告诉记者,近期各种慢性病和常见病叠加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居多,重症患者大部分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医院举全院之力统筹安排各科室收治病人,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主,临时组建4个综合病房,扩增100张病床,全力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同时成立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小组,负责全院感染者的治疗。

“还是倒下了,没挺住啊。”赵龙说起这次住院,也笑了。“我的症状已经好转,科室医护人员紧张,他们把我当病号,我不能把自己当病号,得和同事们一起‘战斗’。虽然体力还没恢复,但看到患者们症状越来越轻,大家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面对存在基础疾病的重症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何巍,带领医护人员连续10余天住在医院,爱人分娩都没能在身边陪伴,只是通过电话得知母女平安后,又继续在病房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尽最大努力,使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症状得到缓解。我们会全力守好最后一道防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汗水保证生命之路畅通。”何巍说。

患者救治成功

退烧不久的医生累瘫在地

“两个小时的手术很成功,老伴儿脱离了生命危险。手术后,听其他医生说,手术的医生刚刚退烧,因体力还没恢复,下了手术台就瘫坐在地上。护士也是不舒服,手术前大口喝着止咳糖浆。我老伴儿的手术紧急,时间又长,他们真是拼了命在救治!”73岁患者万女士的老伴儿说起医护人员时流泪了。

万女士多年前做过治疗喉癌的手术,近几天出现咯血,并进行性呼吸困难,甚至晕厥两次,生命垂危。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二科主任陈平接诊患者后,立即组织耳鼻喉科专家郭崟会诊,同时联系麻醉科、手术室,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开展手术……

虽然患者量在增加,医护人员因病减员,但是医院尽全力接收所有来院患者。为了让不同类型的患者都能及时得到收治,医院对于重症患者实行CCU、EICU、RUCU、ICU四科室联动。

12月17日,第四人民医院北院区主任刘凌刚刚忙完,就马不停蹄地带领北院区全班人马及设备在南院区5号楼4楼成立了亚重症病房。与此同时,呼吸二科、呼吸三科、眼科、普外科、妇科抽调骨干医护,组建了4个新的呼吸病房,床位扩充到253张。

增加重症病房

保障对儿童患者的救治

仅仅两天时间,沈阳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科主任刘品带领同事们就完成了重症监护室二病房筹建的工作。“对新病房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部署,搬床、推呼吸机、安装电脑、监护仪、雾化器……”已经几天没怎么合眼的刘品称,这个病房太及时了,再累都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回家休息,刘品也一直待命,就怕科里出现什么突发情况。病房开诊的第二天,刘品刚下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吃饭,电话又响了:“有抢救,患儿肺出血,病情复杂危急!”她马上又再次回到医院,立即参与到抢救的队伍中,胸外按压、抗休克、止血,“一定要救活!”就是这个信念支撑刘品在床边抢救了4个小时,孩子的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了。这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刘品累到虚脱,身体像失去知觉一般往一侧倒下,幸好同事扶住了她,休息了一段时间才缓过来。“一切都值得,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在生命面前,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刘品说。

近段时间,刘品每天穿梭在两个病区之间,楼上、楼下每天不知道要走多少趟。抢救及救治还在继续,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医护人员们仍在坚守。

来源:沈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