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患者因为小脑有缺陷,表现为走路摇摇晃晃,易摔倒。共济失调的治疗重在针对病灶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对于共济失调的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治疗才能将共济失调对患者的伤害减到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共济失调的治疗因不像其他急性病一样在短时间内能很快痊愈,患者家属要长期面对无法生活自己的病人,导致其对患者的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放弃治疗。家属的这种消极心态也影响了患者,使患者产生了自卑心理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家属应该接受事实,从各方面给患者幸福感和温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歧视、不过分照顾患者,经常鼓励患者,让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认为,共济失调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涉及多个脏腑,相互影响。同时,外界病邪顺势侵入人体而成。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般可总结如下:外因:感六淫病邪引起脏腑功能障碍,气血不足引起本病。中医归属血为阴液;它具有滋润和营养的作用。气为血之首,气行是血行,而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活动都与气的促进密切相关。气血不足,肌肉筋脉失去滋养。则导致痿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步清言饮中有关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