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问题和答案在哪里?

都在这里!|你懂,这是广告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2010 年第 9 期的《人民教育》在回顾创刊 60 年(1950 — 2010 年)来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与人物时,把“观课议课”列为 33 个“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文章中给出的理由是:“2006 年第 7 期《人民教育》发表了看似平常的两篇文章《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 —— 记一次现场议课活动》《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结果,‘观课议课’一词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在全国走红,并被学校广泛采纳。原来,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并不只是词的变化,而是教研文化的变革 …… 它强调平等、开放,是对单向的、权威的听课评课文化的反叛,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潮流的需要。”

2021 年 1 月 6 日的《中国教师报》梳理了在实践领域深刻影响一线教师、引领教学改进的概念,“观课议课”与“三维目标”等 16 个概念榜上有名。文章中有对观课议课的推荐语 ——“基于改善教研和教学生活的目的,观课议课强调如下观念:‘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境脉特征的真理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这构成了当下观课议课文化的整体框架和理想愿景,并由此构造观课议课的实践策略,积淀观课议课的实践品性。”

《人民教育》和《中国教师报》的认同,让我们意识到研究与推广观课议课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近几年,尽管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观课议课的培训活动受到限制,但学校对观课议课的需求却越来越大,热情越来越高涨。在与各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借鉴观课议课的实践成果的强烈愿望。在通过微信公众号“成都陈大伟”推送观课议课的相关成果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和准备一本关于观课议课的新著作。

本书的书名之所以是“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是因为观课议课的优先关注点是参与观课议课的教师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优先聚焦人的发展而不是课。我对课与人的关系有这样的理解:第一, 一位教师一生要上很多节课,很难每节课都用集体教研的方式进行研究;第二,时代要求在变,国家课程标准在变,教材在变,仅仅研究课的教法是不够的;第三,学生本身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情境的课;第四,教师是专业人员,有选择在自己的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专业权利,教师应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承担思考和选择的责任;第五,教师有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是进行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师需要通过独立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增长自己的实践性智慧。教师的工作是育人,育人首先要育己。“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师把自己培养成才了,教育学生才有基础。观课议课主要定位于人的发展。我认为,教师有了积极性,并且经过专业上的发展,有了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就能想办法解决今后在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长至上是教师理解和实践观课议课真正的“钥匙”。

基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观课议课:从定位来看,观课议课是以课程为对象、以课堂为载体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从发展内容来看,观课议课关注全人型(信念与积极性、思维与选择、行为与效果等)的教师发展;从发展方式和途径来看,观课议课强调以教师为本,促进专业发展走向自组织;从实践效果来看,观课议课简便易行,已经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是“推进:理念与实践”,主要包括观课议课新理念、观课议课有效实践、观课议课实践工具与推进方案,这是近年来观课议课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精要。观课议课如何体现师生关怀?如何更有质量地观察课堂?如何更有成效地讨论课堂?如何用观课议课做案例研究与行动研究?如何通过观课议课改善教学?如何做区域的观课议课推进工作?如何参与、组织观课议课比赛?通过精读精研这部分内容,大家不仅可以对这一系列问题有新的理解,获得新的能力,而且可以更新已有的教育观念,改善已有的教学思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中篇是“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问与答”。我选取了一线教师在观课议课实践中的新问题,并统一做出回答。“问答九”讨论了教育主张、教育信念等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层和高阶问题,期待能引领大家进行更深层的教育思考。

下篇是“回顾:过程与成果”。算起来,从我开始关注、研究教师成长到实践、完善观课议课,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了。文章写了不少,书也出了几本,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但一直没有机会整体交代观课议课的来龙去脉。这本书完成了我的这个心愿。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回顾,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我的愿望:期望大家从这部分内容中,不仅可以看到研究的成果——“鱼”,同时也可以看到获得这些研究成果的过程与方法——“渔”。另外,如果大家想查阅观课议课的相关成果,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提供线索。

最后,要说明的是,尽管观课议课已有二十多年的沉淀,但我越来越觉得还有很多问题研究得不够透彻、表达得不够准确,有的理念的实践指导性不足……这本书可能也有这样的问题,还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在和教师交流时,我常说观课议课是自己的事,期望大家把自己的事当成值得用心做的事,努力把自己的事做好,让观课议课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改进有更大的帮助。同时,我还期望大家能参与观课议课的研究,增强观课议课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改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关注,感谢转发!

目 录

|上篇|推进:理念与实践
一、对课堂观察的“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的维度
(三)课堂观察的工具
(四)课堂观察的变革
二、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
(一)观课议课的人本目的
(二)观课议课的人性依据
(三)观课议课的人文方法
三、观课议课:让我们“同在共行”
(一)“同”是指需要同情与支持的立场和条件
(二)“在”是指“身在”“心在”“思在”
(三)“共”是指开放和理解的前行方式
(四)“行”以发展进步为目的追求
四、观课议课的文化样貌
(一)人际“和”
(二)求“不同”

(三)致力于“思”

(四)追求“诗”
五、观课议课要有教师立场
(一)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特点
(二)基于教学实践的观课议课变革
(三)观课议课中的教师尊重与关怀
(四)以学习活动和效果作为主要观、议对象
六、观课议课如何体现和实现学生关怀
(一)避免把学生当成教研的工具
(二)引导学生求真
(三)给学生以尊重课堂的示范
(四)关怀和帮助身边的同学
七、怎样有质量地观课
(一)有质量地观察自己的课
(二)用心观察其他教师的课
(三)借助他人的课反观、提升自己
八、怎样有质量地议课
(一)聚焦和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使用问句做价值澄清
(三)发挥想象力探讨新的教学可能
(四)运用促进思考和对话的议课模型
(五)议课的“三忌”
九、观课议课的主要实践路径
(一)走向对话和深度研究的课后反思
(二)案例研究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三)观课议课的行动研究路径与方法

十、基于教育假设的教师发展与教学改进
(一)观课议课的“知行统一”
(二)教育假设的意蕴和价值
(三)基于教育假设的教师发展与教学改进
十一、观课议课记录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一)量表的适用对象与核心理念
(二)量表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十二、怎样组织观课议课的个人和团队比赛
(一)观课议课的个人比赛方案
(二)观课议课的团队比赛方案

|中篇|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问与答
问答一:怎样理解和体现观课议课的研究性?
问答二:观课议课如何帮助教师“洗心”与“革面”?
问答三:“假如我来教……”的价值是什么?
问答四:怎样避免观课议课成为“萝卜炖萝卜”?
问答五:怎样观察和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
问答六:如何填写和使用观课议课记录表?
问答七:观课议课有哪些主要环节?主持人应如何发挥作用?

问答八:观课议课时教师如何“照镜子”?如何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
问答九:怎样理解教师的教育主张、教育信念及教学风格?

|下篇|回顾:过程与成果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阶段性任务
(一)成果的孕育和成型
(二)成果的检验与完善
(三)开启观课议课的课程研究
(四)案例研究和方法推广
二、研究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厘清观课议课的侧重点及议课与评课、磨课的区别
(二)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提高教师的教学变革积极性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组织的形成
(四)提出以学论教的理念与实践方案
(五)完善观课议课的主要实践路径
(六)用观课议课推动课程变革
三、相关概念、基本理念与研究体会
(一)实践观课议课需要深化的相关概念
(二)观课议课坚守的基本理念
(三)观课议课的研究体会

人物介绍 | PROFILE

陈大伟

成都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

致力推动创造教师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观课议课变革实践,慕课“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国大学 MOOOC”上线, 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 专家”。“观课议课”的实践和主张在《人民教育》刊发,2010 年第 9 期列为“《人民教育》创刊 60 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 33 件)。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在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已出版《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24 本著作。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成都陈大伟,作者:陈大伟。以上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