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的颁布,新冠突然就要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了“乙类乙管”,按理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大家的热情并不高涨,这是为何?

方案里面的优化中外人员管理,取消了入境人员核酸检测和隔离集中隔离,也就是说国内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国外的病毒也是可以进入国内了,而我国流行的是BA.5.2和BF.7,现在已经几乎都阳了一遍,据消息显示,奥密克戎新亚型BQ.1和BQ.1.1成美国主要流行毒株,如果国内的人碰到国外的毒株,可能还会再次感染一次,这就有些让人不爽了,毕竟阳过的感受并不好受。
还有一点,我国之前一直是全世界的防疫优等生,现在也遵循了世界主流的防疫方式,可国外有些国家并不待见我们,比如印度政府宣布对我国恢复“强制核酸”政策,执行入境隔离,而对其他国家实行2%抽样,这难道不是歧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27号也宣布,从30日起要加强边境防疫措施,对从中国去日本的所有人员进行检测,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人员原则上隔离7天,并将限制中国航班增加班次。德国联盟党外交政策发言人哈特由于担心我国疫情变异,对德国媒体表示,应该停止德国与中国之间的所有航班往来,这一系列操作也是耐人寻味,对于这种行为坚决不能姑息,建议同等条件执行。

药物依然非常稀缺,“我们不怕阳,而是怕没有药”,就举个我身边的例子吧,我们这边是县城,退烧药依然一片难求,我有个亲戚女儿发烧了,妈妈骑个电动车跑遍了全县药房没有对症的药卖,可怕的是体温计都买不到一根,后来只能买了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维生素E和维生素C,好在温度是下来了,不然当父母的急得团团转,为什么她没有去医院?第一是正规医院排不到队,第二是去私人医院可能不到38.5度就会打退烧针,有一定的风险,这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根据很多网友反映,新冠导致的肺部炎症依然存在,俗称“白肺”,当年的非典取消甲类管控是基于它突然消失了,至于消失的原因,或许是天气原因、也和强有力的防控与全体医护的的努力有关,而新冠降低为乙类乙管,是因为它的致病力降低了,但它的危害性和传播性相比其他乙类传染病并没有下来,看到河南有一个女子,阳了之后只发烧一天就开始咳嗽,以为能够自愈,过了12天一查CT,竟然是肺炎,说明还是能够导致肺炎的,更名为新冠感染可能会让一些人忽视自己的病症。
所有人全阳一遍,并不代表事情就结束了,感染高峰过后真能达到理想中的群体免疫吗?时间会证明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