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温柔一叨

昨天深夜,国家卫健委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舆论顿时沸腾,苦撑了三年,我们终于可以正式告别这段艰难岁月。

虽然说,从防疫方向由清零转为放开的那一刻,对新冠的降级处理就在意料之中。但这份通告的到来,依旧带来了惊喜与信心。

在即将过去的12月里,北京、广州等几大城市率先迎接了病毒的第一波冲击。经过一轮社会性的休整与适应,城市间开始走出感染阴影,迈入恢复秩序的阶段。

方向是确定的,结果是明显的,但过程是艰难的。

病毒大规模传播期间,药物紧缺、医疗挤兑、快递停摆……大面积感染造成的城市部分功能瘫痪和生命安全威胁,考验着人们对新型抗疫的信心与耐心。

基于信息差与时间差,大量耸人听闻扰乱视听的谣言开始诞生。

无论是捏造病毒毒性,还是夸大感染后果,抑或是诋毁抗疫药品……这些谣言的目的只有一个:制造矛盾,煽动无知民众仇恨“放开派”,妖魔化抗疫成果,树立自己悬壶济世忧国忧民的形象,方便下一轮割韭菜的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稍有理智的人都应该明白,防疫方向的更改是国家基于专家研判而做出的决策,并非“放开派”或“封控派”能够左右,正所谓“太阳不是公鸡叫出来的”。

而事到如今,放开已成定局,争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但这三年来,庞大的抗疫事业吸附了一群寄生虫。他们以鼓吹为生,以诬陷、栽赃、构陷为手段,不断借力打击提出意见和渴望改进的人,并以此收割流量,获取利益。

他们在防疫政策调整之前,大肆鼓吹“封控”,结果却被猝不及防的转弯甩出十八条街。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打脸”的境地,他们拼命否定如今的防疫策略,并极力夸大病毒的危害,将疫情造成的损失添油加醋成“放开派”的责任,不惜捏造事实,扭曲真相。

近期引发民众恐慌的“原始毒株”话题,就是一例。

起因是网上有消息称,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白肺”现象,晒出胸片的医生用词颇重:

30多岁,床旁胸片,白肺,基本无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一行字,却足以扎碎社会对奥密克戎刚刚建立起的脆弱认知。

30多岁——不是说青壮年不必担心吗?

床旁胸片——不是说可以自愈吗?

白肺——不是说只攻击呼吸道吗?

基本无救——不是说大号流感吗?

随着“白肺”的案例越来越多,谣言找到了萌发的最佳时机——

一则则怀疑“白肺”是德尔塔毒株造成的谣言渐渐流传开来,传着传着就变成:

目前人群里混合着未被消灭的德尔塔毒株和武汉原始毒株。

接着又变成:

有人在给我们有投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引起民众对自身健康和社会防疫的担忧:“阳康”是不是假的?疫苗有没有效果?阳了要不要去做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再演变成对“放开”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实上的“白肺”是怎么回事?

首先当前流行的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跟武汉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都没有关系。

其次,网络上流传的很多所谓“白肺”,不是真正的白肺,有的也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

而白肺的形成并非新冠病毒导致的,只是它们之间属于并发关系,白肺紧随着肺炎产生。

感染了新冠后,人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这时候一些细菌病毒会趁机进入人体,引发肺部炎症,严重者便会出现“白肺”。

以前没有新冠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病例。在这一波疫情中,主要是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白肺,占比非常低。

耸人听闻的“原始毒株说”,不过是个低级得无法再低级的谣言。

辟这种谣不难,但谣言引起的恐慌与挤兑,却是当前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大面积的感染本来就让紧张的医疗资源处于挤兑状态,一个“白肺”传说,就使得人心惶惶,每个人都想照个CT心里才安稳。

“人群里有原始毒株”更是让人闻风丧胆,抗疫初期的可怕景象历历在目,被封控保护了三年的国民,哪个敢跟原始毒株正面对刚,来个德尔塔都足够我们自闭门户。

造这种谣的人,是真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种谣,是造抗疫药物的谣。

在此之前,辉瑞公司出产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在国内一直被视为“美国人收割中国民众”的最佳证明。就连张文宏提了一嘴这药有用,也屡屡被诬陷成“美国资本走狗”、“带货辉瑞天价药”。

然而随着病毒的大范围传播,屡屡被黑但从未倒下的Paxlovid,瞬间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边大量的人求购Paxlovid无门,那边以割韭菜为生,无法沾到Paxlovid一丁点好处的人,开始作妖。

这两天跟辉瑞有关的新闻,最火的莫过于《辉瑞高管,感染新冠后过世。40多岁》。

这则消息称,辉瑞特效药,辉瑞上海营销部负责人陈可杰因感染新冠在上海瑞金医院过世。生前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辉瑞新冠特效药。

文章还附上了陈可杰的照片和辉瑞公司的内部哀悼信。

果不其然,这则消息在几天内得到大量传播,许多人大呼“讽刺”、“最大的笑话”、“打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则被暴转数千万次的“新闻”,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假消息。

陈可杰并不是辉瑞的高管,而是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的员工,他从未入职过辉瑞,网传讣告的落款也是百时美施贵宝。

这是一则只要动手搜索相关关键词就能识破的谣言,但无论是炮制的人,还是误传的人,都一股脑地栽在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对真相毫无兴趣。

在没被辟谣之前,大量自媒体转发后不忘评论:

(陈可杰)把药推荐给他人,自己怎么没留住啊?

从评论也可窥见这类人的冷漠自私及恶毒。

退一步讲,即便陈可杰真的是辉瑞高管,他的逝世就需要被嘲讽和谩骂吗?

面对被新冠夺去的一条生命,大可不必如此刻薄。

当然,恶毒和刻薄只是造谣者的本性,并非目的。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谣言,诋毁Paxlovid,恐吓不知情的群众,煽动反美情绪。

他们说,美国自己都不承认Paxlovid的效果。实际上Paxlovid在美国直接下沉到药店,也销往全球上百个国家。

他们说,Paxlovid定价高,割韭菜。但许多国际已经将其纳入医保体系,在澳大利亚,一盒Paxlovid只需5.8澳元就可购买。

他们说,Paxlovid进入中国后,售价三千元,只是为了割韭菜。

但目前的情况是,大量人想购买Paxlovid而不得,黄牛已经将这款药炒到一万元以上。

早在今年2月,Paxlovid在我国获得国家药监局的附条件批准进口注册。今年3月,Paxlovid被正式纳入我国第九版诊疗方案。

最新消息称,北京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了辉瑞新冠药培训通知,Paxlovid即将进入社区。这款药在北京将划归医保甲类进行报销,这意味着,患者服用Paxlovid,报销比例是百分之百。

韭菜刀们费心制造的谣言,再一次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永远别小瞧他们造谣的决心,为了流量,不惜以身试法的,比比皆是。

新冠被降级管理的第二天,网上都在讨论一个名为@武知不菜二道目的博主。

他自称是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病毒学博士,在感染BF.7毒株的五天后,又感染了新毒株XBB。

之所以对自己所感染的毒株这么清楚,是因为他就在苏州工业园疾控中心工作,他自己在P4实验室中给病毒测序。

他在自己所发的微博中,称自己不仅在短短5天内二次感染,而且第二次更严重,更痛苦。并出言挑衅“躺废”(对主张放开者的蔑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仅仅隔了一天,这个博主就被全网打假。

苏州工业园网信办工作人员出面辟谣,该博主前后说法矛盾,而且苏州工业园疾控中心是P2实验室,没有P4实验室,也无法完成测序工作。他们单位也从未招录任何美国博士毕业员工。现在单位内部已开展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的进展是,该网友已自行申请关闭微博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网友的怒火远未关闭。

当下病毒正在快速传播,变异毒株不断冒出,民众缺医少药,社会最缺乏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和坚定的信心。

一个刚战胜BF.7,又染上XBB,并且越来越严重的说法,不知能让多少人丢盔弃甲,魂飞魄散,抛掉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心,再次陷入抢夺资源的恐慌中。

而制造一切罪恶的源头,不过是一个为了流量毫无底线的跳梁小丑。

没被拆穿时,他名利兼收,靠着谎言被网友奉为大神;

被拆穿后,他拍拍屁股,关闭账号,潇洒走人,不用负一点责任,继续躲在另一个皮下造谣。

以至于不少愤怒网友纷纷@网警,要求趁着新冠降级的通告还未正式生效,从严处理这个造谣者。

放开以后,关于新冠的谣言一个接着一个,从未成功但也永不停歇。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造谣者越来越无耻,越来越丧心病狂,这是因为留给他们造谣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他们忙着造谣的时候,遭受第一波疫情冲击的城市,已经慢慢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北京、广州的地铁客流量从各自的骤减到如今的缓慢回升,保定这个率先因为感染而停摆的城市,开始从“痛”中恢复,重新展现活力。

圣诞节那天,郑州某商场一日涌进10万人。有商户欣喜表示:

跟三年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是,不管热爱造谣的人如何炮制骇人听闻的谣言,放开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想通过煽动恐慌来获得支持的人,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但需要重视的是,疫情还在快速传播中,对一些资源充足信息畅通的城市来讲,走出疫情已经初露曙光。但对医疗薄弱资源匮乏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疫情才第一次露出它狰狞的面孔。

而即将遭受病毒肆虐的农村地区,也将会是此类谣言扎根的沃土。

从这个角度看,让新冠回归乙类管理的措施来得及时。

对新冠防治等级的重新确认,不仅能够帮助公众重新认识新冠本身的危害性,也将促使他们快速适应疫情防控新政策。

那个靠隔离核酸实现清零的防疫时代已经彻彻底底地过去了,接下来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不是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争论“放开还是封控”上,而是把重点和精力放在“恢复常态”上。

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合力。

恢复常态的第一步,是走出疫情。而走出疫情的第一步,是熄灭“重返封控”的噪音,把谣言与煽动,都摁灭在不属于他们的时代。

作者:温柔一叨,一叨666,是朋友就来看我。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