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时代在变化,我们也会老去,记住下面的一段话,如果有一天,即使我们停更了,但是大家碰到相同气场,相同气质的人,比如会念叨“人精算,天偶算,只要人还是战争的主导因素,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可测的......做有意义的事,无愧于祖辈父辈的浴血奋斗。我将无我,终不负脚下这片深爱的土地”等等的话语,不用说,肯定是我们的读者,是我们自己人,甚至不排除是我们换了个马甲在和大家聊天。
昨天晚上俄罗斯卫星通信社的一条消息在军迷圈刷屏了,关于“三哥”和我们的,于是有的铁杆发现,赤剑2022年初的小提醒,小预警,虽然短,看起来水,但是里面提到的事8成在2022年已经发生了。
在大家都关心俄乌冲突的3月初,赤剑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不要光把目光放在俄乌冲突,根据推演,三哥这块也不会太平,注意他们的“搞搞震”。
一切都是有迹象,都是可以提前预判的,2022年预警,提示的东西大部分锤实了(赤剑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局势的小预警(水文,短文)),现在大家请把目光放在欧洲部分,这块未来很值得关注,据我们的最近的判研分析也是要有事的。
还记得赤剑“人精算,天偶算”系列文章中对大家的提醒么?“美帝军方的一些人明显起了这样的心思,我们不得不打起一些警惕”这句话。在东欧,诸如立陶宛,南欧(最近爆出的几个热点),乌克兰都有美帝的“魔爪”在徘徊。

美国如我们判断的一样,某事已经发生了,虽然他们通过很多的办法和手段拖延了危机的到来,但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指标是不会骗人的,美帝过去某一年某段时间的GDP降幅已经接近了1929年可怕的“大萧条”,所以从那时候起国内各种预警/提示美方风险的资讯和消息就多了起来,虽然美帝不停的采用内部的方法和外部的手段延缓这一情况的到来,倒是“累卵”之势成已现,不是那么容易轻易解套的。
更何况,各国的2023年预估基本会有1/3的国家将会陷入经济衰退,下行的寒气其实已经传到了地球村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其实也早就判断预测到了。
还记得年初的上海么?一些势力的疯狂唱衰和捣乱,类似2022年春节期间的百色,一些势力拼命的鼓噪一些所谓的焦虑“痛点”什么疫情都2年了,怎么还缺医疗物资,需要资源,这个工作怎么做的?完全不看,百色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山多,交通不便,却牢牢的扎紧了“南疆国门防疫的铜墙铁壁”,光2021年累计投入的防控资金就高达3.22亿元,累计排查境外人员2036人,遣返“三非”人员2960人。区域协查联动,“三非”人员临时击中隔离点,边境阻拦设施通通都需要扑入人力和物力,明白了这些种种不易,才会由衷的喊出一句“百色加油”“广西加油”。
而其实上海同样伟大,并且更有魄力的成了中华的"先驱者",没有上海这次科学成功的经验,我们很难定下放开的决心。这一块“试点”区域,交通的便利条件,资金,人员,物资充分情况比我们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好,并且人口多,医疗压力也大,我们用科学的方法顶住了这一波,就能逐步把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人口基数大的地方,在全国的星夜驰援下度过了难关,获得最短几个月的免疫BUFF,后面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力量也不够了,我们再重点支援,一点点的爆,一块块的爆,有张有弛的爆,总好过全国多点多地一起爆更容易面对,并且还能保住一定的经济建设成果。
要知道疫情在社会面最可怕的“镜面效应”是什么?不是企业倒闭,变相减薪,裁员带来的悲观经济预期,带来的消费不足,而这些情况又反过来加剧更多的企业倒闭,更低的经济预期和消费不足,毕竟我们人口基数大,国人也是能吃苦敢拼的,大环境难是趋势,有风险,有挑战,也有机遇,所以大家看到2020年,2021年,2022年,我们周围的人开店,创业,买房买车的人并不少,时代浪潮下,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勇敢的弄潮儿和先行者。
我们真正动摇底层逻辑的是各种原因的不再出门,不管自愿与否的“宅家里”。疫情放大了“家里蹲”现象,社交减少,消费自然减少,流动少,流通少,很难刺激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消费,本身作为世界工厂,我们有着充裕的生产资源,在国内国际的双重寒气之下,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被逼抱团取暖,集体出海去“抢国际订单”,每年的10到12月份,是我们的出口旺季,国外的感恩节,平安夜,圣诞节都是出口换小钱钱的旺季,特别是圣诞节和我们的农历春节类似,都是疯狂SHOP疯狂撒钱+连休几天的模式,而今年旺季的出口数据却是在同比下滑。
国际经济层面不景气,我们却因为各种原因“宅家里”,不工作,少工作,无法工作带来了社会层面,经济层面的诸多问题,关键“宅家里”很多人还不谈恋爱和造孩子,这可真是要命呀。

整个国际经济层面下行的问题,必定会造成政策层面,外交层面,甚至国际格局的动荡,在这样各国不稳,超级大国还搞事的情况下,国人不拼命造孩子,未来的国门谁来守,未来的国家谁来建,怎么有足够的人力去应对未来可能的动荡预期。
房贷等因素让很多人不敢结婚,不敢生,但这次大疫明显加剧了上面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很多,困难很多,所以只能鼓励人们动起来,走起来,不要宅家里了,该正常恋爱的恋爱,该要娃的要娃,该买房的买房,一切都回归正常,消费和生产也正常,我们才有充足的国力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别有用心的鼓噪,“我们这是完全不讲科学,突然180度的大转向”不是蠢就是坏。我们其实一直在有序逐步科学的搞,一步步的来,只是他以前不关心,没注意到而已。并且目前国际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我们的确是到放开的时候了。
放开我们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事,关乎经济,国际和医疗层面的。经济的我们听国家的就是,国家鼓励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跟着政策走,刺激消费,为国家综合实力添砖加瓦。

医疗层面听国家招呼,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备点应对轻症的必要药物,能在家自愈的,就不给医疗系统添负担了,把资源让给真正急需的人,做好身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
而国际层面这块,其实和大部分人关系不大,毕竟我们有个足够强大的祖国,不论我们身在何处,他都会为我们的人生安全提供保护,但是未来国际局势总的来说,未来一年小动荡,冲突怕是少不了,还是回到国家和我们唱念叨的那句话“非必要,少出门”为好。(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