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伊人图/网络
以小见大,值得品味
——再谈《县委大院》
前一篇谈到电视剧《县委大院》的亮点与诟病,得到不少人认同。重看一遍,意犹未尽,想再啰嗦几句。
正午阳光最擅长的风格是以小见大,把许多想表达的东西隐藏在细节里,让人慢慢咀嚼,回味无穷。
譬如善于谋略、心思缜密的梅长苏,譬如沉稳成熟、多重角色无缝切换的明楼;譬如思维严谨、大愚若智的安迪;譬如不甘平庸但隐忍奉献的宋运萍。
许多细节处理,精巧智慧,不再赘述。
表面上看,这部《县委大院》,想在短短24集完成机构改革和社会变革的“大刀阔斧”、功到垂成,是完全不可能的。
实际上,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呈现中国县域的官场生态和底层百姓的生活常态,让梅晓歌艾鲜枝们破釜沉舟、真抓实干,顶着压力,大力治污,推动医改和农业规模化,“挤水分”转变作风,冒风险关停污染……最终,给光明县的老百姓真正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客观地说,尽管这些“呈现”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简约化”遗憾,有现实主义加理想主义的“童话”色彩,仍显得难能可贵,具有外在与内在的双重意蕴。
剧中有不少值得玩味的细节。

“挤水分”与“一刀切”
梅晓歌上任之初,光明县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有“水分”,比如用8头奶牛虚报成800头换取补贴等。前任县长蒋新民就是因数据造假被免职的。
带着“尚方宝剑”来的梅晓歌怎么办?还是凭豪言壮语说空话喊口号显然不行。于是他征得吕青山书记同意,在干部大会上做了一个挤掉水分、实事求是、石破天惊的发言。
饶有意味的是,台下的干部们一片鄂然,觉得这个新任县长胆儿够大的。而想干实事又一心“求稳”的吕青山,却对他的继任者梅晓歌投来信任钦佩的目光。
因为“水分”挤不出来,光明县就会陷入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个细节,这种甘愿冒风险不重蹈覆辙的勇气和担当,为一场大戏开了个好头,也为梅晓歌赢得百姓信任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刀切”关闭所有涉及污染的企业,是梅晓歌顶着重重压力冒的第二个风险。连县长艾鲜枝都不太理解,劝他是不是慢一些、温和一些,为了税收和经济,也为了不让工人因为失业而上访闹事,不能给自己“埋雷”,完全可以留给下一任去做。
梅晓歌语重心长地对县长说:“如果下一任是你呢?”艾县长一下子明白了:书记不是“埋雷”,恰恰是在给自己“排雷”啊!
如此真心办实事为后人着想的暖心“班长”,与那些“短视”的“飞鸽牌”干部相比,高下立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躲着走”和“婉约心”
有人说,导演孔笙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让吴越与胡歌搭档饰演县长艾鲜枝。
她是个作风泼辣彪悍的女“狂魔”,身边的联络员(秘书)连换了6位。第7位联络员林志为的表哥介绍说:“大院里的夜猫都躲着她走。”
她让秘书林志为连改5遍讲话稿,不说一句废话,但依然采用了,显示对下属的赞许和信任;她到省农业厅跑项目,卑微到尘埃里,换来雪中送炭的拨款;她到长岭村掐断恶意停电者的财路,因为一个侯字写成了“候”,她就把乡党委书记李来有骂得狗血喷头……
吴越把一个知人善任、既霸道又暖心的女县长形象塑造得令人叹服。
有两个细节,说明声色俱厉的女县长不仅也食“人间烟火”,更有一颗女人的婉约心。
一个是为女干部遭遇家暴的出手相助。当她看到乡妇联主任王婉菊身上的累累伤痕,心疼得一下子抱住了她;随后不仅把施暴的渣男训斥得无地自容,还把王婉菊调到了县纪委。
另一个是为林志为做媒。踏实勤奋的林志为是一个好苗子,对爱情的忠贞,对工作的执着,特别是帮农民打赢了环保官司,在他身上看到了梅晓歌未来的影子。
登门为林志为和女教师何亚萍说媒这个细节,说明两个意思:一是未来的县委书记赏识这个带有“书生气”却堪当大任的小青年;二是与优秀女教师结婚,预示着林志为生活会安然幸福,可以避免梅晓歌与乔麦因性格和两地分居带来的隔阂和不如意。

“刹车片”的隐喻
“刹车片”是剧中似乎不经意的一句台词,仔细琢磨,颇值得玩味。
第一集开头,鹿泉乡书记李来有开车拉着长岭村主任三宝追赶赴市里上访的村民,听说县长梅晓歌今天上任,他立马刹车,掉头回县里。
长岭村原第一书记肖俊学不幸被山上滚石砸死后,他突然对心情沉重地三宝说:“我的刹车片不好用。”
结尾时,李来有的汽车干脆翻到沟里了。他尴尬地再次提到刹车片有问题。
两位都是能干事的基层干部,但工作方法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遇到问题是需要紧急“刹车”的。比如“围炉夜话”和“三进农家”,初衷是好的,但最后流于形式主义而被“叫停”。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刹车”。
还有那个心里想着村民的三宝主任,遇事不冷静,鼓励农民上访,对污染企业法兰厂偷偷复工假装看不见,与九原县污染企业人员发生冲突大打出手。
他其实更需要一个“刹车片”。所以他得到反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不能吃毒奶!
同样,这个“刹车片”对所有干部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那个九原县的曹立新最后被问责,就是缺乏这个“刹车片”。
至于那个趾高气扬、吃拿卡要的乡电管所长曹建林,是不需要“刹车片”的,他的结局肯定会受到惩罚,咎由自取。
可悲的是,这样的人物不是个案,很有代表性。
《县委大院》就是中国大小官场生态的压缩版,仅有38万人的“光明县”无疑是对未来光明和希望的昭示;而梅晓歌,正是时代变革大潮下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曲破晓之歌!
*作者︱伊人:开封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