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只能掩盖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隔二十余年,北约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之间埋下的“地雷”,终于还是到了爆发的边缘。据央视报道,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下令,全国军队和警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塞国防部长武切维奇紧随其后发声称,该国武装部队已做好动用武力的准备。

我们知道,此前科索沃当局已颁发命令,要求武装力量处于全面戒备状态,准备进入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聚集区,让形势显得愈发紧张。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巴尔干半岛,二十多年前残酷而激烈的交战场景或将重演。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预下,塞尔维亚政府与科索沃地区之间的矛盾才迅速升级,乃至最终可能演变成一场悲剧性的军事冲突。

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科索沃战争,其本是一场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却招致了北约多国蛮横的武力干涉。在78天的战争中,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最终战败,而科索沃地区则趁机走向“独立”,但此事始终未能得到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承认,“独立成国”的科索沃也被联合国拒之门外,战争再度爆发的火种一埋就是二十多年。如今,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地处欧洲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坚持不开启对俄制裁,华盛顿方面多次就此事向武奇契政府发难。

或许是看到了塞尔维亚正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压力,让科索沃当局认为与塞方“彻底做切割”的机会来了,遂强行在科索沃的塞族人聚集区推行科索沃车牌照,试图斩断当地塞族人与塞尔维亚为数不多的联系,从而遭到了激烈反对。继塞族官员集体辞职和塞族警察被逮捕后,科索沃地区矛盾愈发不可调和,多次爆发小规模零星交火事件。塞尔维亚官方则表示,当地局势“处于武装冲突的边缘”。

站在武契奇的角度来看,更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北约多国在科索沃地区内部署有一支所谓的“联合维和部队”(KFOR),名义是“维护科索沃地区的形势稳定”。然而稍加思考便可明白,这支“维和部队”恐怕绝非只是“不偏不倚”地“维持和平”,而是西方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之间打入的一个楔子。其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塞方与科索沃当局的冲突概率,但同时更像是对武契奇政府的威慑和对科索沃地区的“军事保护伞”。

一旦塞军警部队与科索沃武装力量爆发冲突,通过简单的人为制造意外和舆论引导,西方国家很容易就能炮制出类似“塞尔维亚军队主动向科索沃地区开火”,乃至“塞军袭击北约维和部队”的“大新闻”,进而让北约诸国再度“师出有名”地武力干涉巴尔干半岛。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武契奇政府此次发布的“全国军队和警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的命令,是做出了何等艰难但又无比坚定的决定,即不惜冒着与西方多国爆发正面军事冲突的风险,也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统一。

俄乌冲突尚未停歇,欧洲大陆上的另一地区也滑向了开战边缘,这种密集出现的军事危机究竟是谁最愿意看到的?谁又能从中获得红利?恐怕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