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山水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却目观山河的因素,隐士阶层的出现是中国山水画得以发展的关键。隐士们对纷繁尘事表示厌烦,希望能够深入山水,以回归自然,而山水画让他们得以“畅神”、得以“澄怀观道”,并在浓淡笔墨间不断参悟“天人合一”的深切涵义。

基于对自然的体悟与再现,文人雅士们赋予中国山水画以宏伟深远的意义。画家罗生瑞先生从小就喜爱绘画艺术,至今已逾数十载,而家乡河西走廊的壮丽风光与深厚底蕴让罗生瑞先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艺术创作早已成为他与世界对话的一种重要形式。

近日,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与罗生瑞先生进行了一场深度的艺术对话,与之对谈艺术观点、艺术故事。希望能从多维角度分享其丰富的艺术人生,也期望大家能从中获得独属艺术的那份精神愉悦感。

罗生瑞作品

01

采访精选

G=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L=罗生瑞

G: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艺术的?可否与我们分享下有关您学习艺术的趣事?

L:在初中时期,我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插图、小人书以及出版书籍上的绘画作品爱不释手。由于喜爱绘画,所以班级上的墙报、专栏等宣传工作都由我承包,得益于此,我的绘画水平日渐提高,这也更坚定了我继续学习绘画的信念,投入的时间也更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画漫画、素描等,在深夜点着煤油灯进行绘画,这已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事情,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在学习绘画的启蒙阶段,主要受武威师范学校美术老师王兴智先生影响和指导,同时,在学习期间还受到民勤县文化馆美术老师孙兴学先生、周生瑞先生的指导和影响!大学期间受到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马永沛先生的教导,还受到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美术学院教授王宏恩、李宝竹等众先生的教导和影响,受益匪浅。一路走来由对绘画的爱好朦胧状态,逐渐变为清晰深刻的认识!在此对各位先生的教育指导,学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生瑞作品
罗生瑞作品

G:纵观艺术发展史,有无您比较欣赏的艺术大师,他给您带来怎样的影响?

L:纵观中国艺术史,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前辈。特别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他忧郁、狂纵、悲愤、无奈、倔强,他将这些心境与情感通过绘画转述出来,借由浓淡之笔墨表现内心世界,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八大山人的创作不受客观物质的限制,又使得情感与笔墨的高度融合,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深厚的功底,又有创造,以此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可谓是开辟出中国写意画的新高峰,这值得吾辈好好学习体悟。

罗生瑞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生瑞作品

G:从您呈现的系列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您非常热衷于山水画的创作与研究。您如何理解艺术创作中的山水精神?让您一直坚持艺术创作的动力是什么?

L:中国画的内核是智慧哲学,作者在浓淡笔墨间言志抒情、陶冶性情以境界为宗旨,而意境则是其灵魂。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山水画妙在造境,高在化境。这不仅需要“读万卷书”,养浩然之气于胸中,也需要“行万里路”,去饱览山川河流,存万象之形于心中。这与唐代画家张璪提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同理,所谓“造化”,即指自然万物,“心源”即作者内在体悟。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在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的这一过程中,作者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罗生瑞作品

唯有以“游”的精神去感应自然,方能与山川内美神遇。若没有关于美的体会,断然不会衍生出艺术境界。随着生命之流感受自然循环之变,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将主客观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简而言之,中国画的精神,强调的是意境。

回望过往岁月,从临摹到创作,我已深深爱上绘画,这是我一生的追求,绘画已成为我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身的工作,也与美术教育相关联,所以历经这么多年的实践,绘画进一步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艺术创作必须做到内外兼修,抒发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活到老学到老。我越往里钻,就越爱不释手。

罗生瑞作品

G:灵动作品的呈现离不开外出写生的捕捉,您都去过哪些地方写生?能否与我们分享下有关写生的有趣故事?

L:绘画离不开写生,我们可在写生的过程中去真切感受大自然美的存在。去得写生最多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河西走廊,这里有大漠、莫高窟、壁画、雕塑、石油工业、航天发射基地,更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和黄金之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我身在其中,深切感受着“大漠孤烟直”的自然壮美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诗就在此间,也出现在我的作品里。

罗生瑞作品

有一次,我翻越祁连山,在山下是晴空万里,再往上爬时,突然天空下起大雪,远处的祁连山上牦牛伴随着飞舞的雪花移动,沿山公路逐见延伸在满天的浓雾中。有一种水墨山水画的意境,我赶紧下车感受,以速写的方式记录下眼前的这一切。因为这次写生的感受很深,所以作品很快就创作出来了,后来这幅作品还参加了北京艺术博览会。

在大漠上,沙尘暴是经常会发生的,且风速很快,瞬间天地一片混沌,天、地、物若隐若现,好像山也随风飘动,能见度不足50米!在戈壁上看是非常壮观的。有一次遇上了沙尘暴,我就以速写记录下眼前的景象,回到家后,再根据感受进行创作。这幅作品完成后参加了现当代山水画大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生瑞作品

G:历经多年的艺术实践,您认为中国画是否有标准?请就此展开与我们分享下您的想法。

L:南北朝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所谓“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这为我们品鉴中国画提供了参考标准。

“气韵生动”即指画面对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如何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表现出来;“应物象形”则是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不可随意的主观臆造;“随类赋彩”则是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简而言之就是构图,根据画面需要,安排调匿形象、谋篇布局;“传移模写”则是指写生与临摹。

综上,就是除了掌握绘画技法外,还需有韵味相加,气韵要生动,作品有内涵,如此才能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否则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罗生瑞作品

G:您又是怎么看待传统与当代、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L:传统是艺术创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髓,了解传统更有助于我们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唯有继承传统之精华,为我所用,奠定传统之根基、根脉,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写生是生活,为作者的创作搜集素材,继而画家将主客观相结合进行创作。唯有深入客观物象,有所体验与感悟,而后才能真诚而深刻地进行创作。写生与创作是绘画的两个阶段,写生是来源,创作是思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罗生瑞作品

若想创作出好作品,则需去亲身观察,并用心去感受与概括,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作品的。在创作中,在对客观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融入主观,进而才能形成一幅作品,客观与目及万象有关,而主观与自身经历、学养等相关,两者相融相生会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

绘画是我一生的追求,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石涛有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深入生活后,认识再认识,这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进而才能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

02

画家简介

罗生瑞,1962年出生于甘肃民勤,先后毕业于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和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美术学院,学历本科。现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酒泉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酒泉画院副院长,酒泉飞天书画院院长。

2000年国画作品《祁连魂》获酒泉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1年国画作品《戴月归》参加全国第四届现代山水画展览获创新奖

2001年国画作品《大风起兮》参加全国小品画展览获银奖

2002年国画作品《祁连暮韵》参加第四届全国现代山水画展览获山水画“三百家”称号

2015年国画作品《祁连山下》参加“时尚经典”春季当代名家邀请展

2015年国画作品《祁连风雪》参加由金砚传媒、收藏快报主办的“传承与经典”——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6年国画作品《祁连山下》参加第19届北京艺术博览会“时尚经典”当代书画精品展

2017年国画作品《溪山蕴翠》参加甘肃省文化厅、教育厅主办的“水墨丹青·走进校园”全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一等奖

2017年国画作品《雪中情》参加北京“时尚经典”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走进北京保利会展中心

2020年国画作品《祁连风雪》参加北京“时尚经典”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走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览

2020年国画作品《山高水长》参加甘肃省画院主办的“陇山、陇水、陇人”全省画院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2021年国画作品《驼行天下》参加北京“时尚经典”书当代画名家邀请展走进北京一得阁美术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