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一块石头经过加工后就能卖出百万的高价吗?这块奇石就是来自安徽徽州的歙砚,由古代的砚台发展而来。

在历代文人对砚台的极高追求之下,制砚师便将雕刻和绘画技术融入砚台,由此诞生了具备诗情画意般唯美且实用的歙砚,让一块石头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奢侈品。

本期非遗观察员,就带你一起去了解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雕刻与绘画技术融入砚台

歙砚起源于汉代的歙州地区,驰名于唐代,在那个文人遍地的年代,想要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使用的工具材料必须得是上乘之品,这是现代人都懂得的道理。

所以,文人们对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砚台,墨水在里面化开,毛笔在里面沾色,更是影响着字与画在纸上的呈现,相对于墨水、笔和纸这种消耗品,砚台更具有收藏价值。

因此,歙州地区的制砚师们则开始在砚台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将雕刻技术与绘画技术融入了砚台的设计中,在小小的砚台上呈现出了人与物、景与情,由此诞生了具有歙州特色的砚台——歙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后来歙州改名为了徽州,但歙砚还是属于徽州的文化特色,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洪流,流传至今。

其艺术价值更是在一代代的传承人手中,不断登峰造极,创造奇迹,其拍卖价格更是高达300万元,深受全球各地人文学者的喜爱。

歙砚能具有如此高的价值,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的材料选自于徽州龙尾山处的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在火山作用下才形成的板岩,内部含有稀有的矿物质,密度大,又坚硬,质地光滑发墨好,因此是制作砚台的上品材料。

而每一块浑然天成的砚石,都具有其自己的特色,制砚师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去挖掘每一块砚石的特色,因材施艺,将艺术与砚石表面的纹理融为一体,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歙砚。

赋予歙砚更深的意义与价值

比如眼前这个《宝琴踏雪寻梅》的歙砚作品,就是利用了砚石表面的金星纹理,产生了自然雪花的感觉,又比如有水波罗纹的砚石,在此基础上加以创作,便可形成不加修饰的天然水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歙砚价值高的原因之二,就是制砚师对砚石的二次创造,赋予砚石更深层次的内涵。

选好适合的砚石后,制砚师要用笔在砚石上勾勒出草图,确定了要创作的主题后,开始动手打磨砚石,先用机器切割掉质地不好的部分,然后用凿和铲进行粗雕刻,确定歙砚的大致形状。

接着再用刻刀进行由浅入深的细雕刻,不管是简单的造型,还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制砚师细致入微地雕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刻完成后,还需用砂纸进行打磨,让表面变得圆润和光滑,最后放入水中清洗,擦拭干净,一块石头,就摇身一变成了歙砚。

独一无二的砚石、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共同造就了一台价值连城的歙砚。

这就好比人的成才过程,我们本是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当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拥有了智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我们才能创造财富,从而变得有价值,歙砚也是如此,当一颗石头具有了内涵和意义,它就有了更高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也从最初的小小砚台,变成了更具欣赏性的艺术收藏品,相信在许多传承人共同的努力下,歙砚在未来会展现出更多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