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12月25日凌晨,为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原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作为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奠基人,王文教用一生为祖国铭刻下这一串的光辉数字——1个曾经轰动世界羽坛的“无冕之王”时代、9座团体世界冠军奖杯、21年国羽教练生涯、56个羽毛球世界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文教1933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梭罗市,1941年起,8岁的他便开始打羽毛球,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已经成为印尼羽毛球界的明星。1954年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1972年正式任国家羽毛球集训队教练。

执教二十余载,王文教培养出一大批羽球人才:杨阳、赵剑华、李永波、田秉毅……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其执教期内,中国羽毛球队一共获得56个单打世界冠军和9个团体世界冠军。

尽管荆棘丛生,也阻挡不了王文教回国的脚步

谈到为何放弃当时在印尼的成就,毅然回到羽毛球事业还很空白的祖国时,王文教往事涌上心头,他颇有感触的回忆道:“1953年在天津有一个运动会,我们准备了一个50人的体育观摩团,准备回国参加比赛,但由于手续问题,到的时候,运动会已经结束,我们便与全国的优胜者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我与一个全国冠军交手,打了他个15-0、1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交手,深深震撼了王文教,使他深感祖国羽毛球与世界水平的巨大差距,这也促使当时年仅20岁的他下定决心离开印尼,回到祖国,振兴祖国的羽毛球事业。

但是回国对于王文教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已经是印尼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的他,要放弃已有的荣誉和地位,重新开始,而且当时中国还不是世界羽联的会员,根本没有资格参加国际赛事,这对于孜孜追求羽毛球事业的他来说简直就是残酷。而且他的离开,也会遭到印尼羽球界的反对,这样一来,他们的家人、朋友也将会受到影响。

但王文教痴心不改,和另一位选手陈福寿反复商讨,他们最后下定决心,瞒着印尼羽协到移民厅办理离境签证。在移民厅,他们被告知:你们可以去,但必须在护照上写上:“永远不再回印尼”。这意味着要和印尼的亲人们从此分离,尽管如此,回国开创事业的决心还是让他们写下了“永不回印尼”的保证书。

振兴祖国羽球之路充满艰辛,王文教从未放弃

王文教和陈福寿、黄世明,还有不久也归来的施宁安,他们四人给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最初的火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体委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立即在刚建立一年的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竞技指导科成立了羽毛球班,并请他们开始训练高水平的运动员。

考虑到当时羽毛球运动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和训练场地等因素,国家体委决定暂时将天津市作为球类运动训练基地。王文教为了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羽毛球这项运动,他便带着羽毛球班去工厂、学校、单位进行表演赛。

1955年,羽毛球班从天津迁回到北京。虽然当时有了室内训练场地,但训练条件还是非常艰苦,还有生活上的困难,这对于王文教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小小“火种”成燎原,王文教等先驱者功不可没

1956年,国家体委决定在福建和上海分别建立羽球训练基地,因为这两个地方羽毛球开展的比较早,有一定的基础。同时王文教他们四人也被分配到这两个集训队里,以便让他们继续发挥“火种”作用。随后几年,广州、武汉、青岛、南京等城市也相继成立了羽毛球集训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开始在全国出现的大饥荒,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遭到挫折,一些省市的集训队被迫解散,王文教和陈福寿等人也由于多年征战,伤病缠身,生活物质匮乏、医疗条件跟不上,开始逐渐淡出运动员比赛生涯,从而专心做教练。所幸的是此时有一批优秀的归侨运动员如汤仙虎、侯加昌等加入福建和广东的羽毛球集训队,使中国羽毛球再次燃起希望。

随着汤仙虎、候加昌等一批猛将的加入,并在王文教悉心指导下,这批队伍快速成长为中国羽毛球的新生主力军。此时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好转,各省市的羽毛球队也相继恢复了正常,与此同时,与羽球王国印尼、丹麦、瑞典等之间的国际交流也开始恢复,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文革时期的动荡,1981年,中国羽毛球协会正式成为世界羽联的成员国,至此,中国羽毛球才开始走向世界羽坛的广阔舞台,并向世界羽球强国之列昂首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9月18日,他被授予“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称号,9月29日上午10点,在人民大会堂,习主席亲自为他颁发国家荣誉奖章。

来源: 爱羽客羽毛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