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几年对于江北的投入有目共睹,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老实说还是不够理想,我们一条条说。
一、发展江北的目的
长江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是南京的北向地理屏障,现如今费力巴拉发展江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无非是为了承接更多的产业,吸引更多的人口,将南京的核心城市功能分出一部分给江北,使得南京的影响力向西北方向扩充,实现巩固南京对中西部区域的吸引力。
二、就业供需错位
可见发展江北的目的正是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人口的吸引力,而手段是提供更好的就业,更好的生活。
江北这几年做了很多事情,包括修地铁、修各种过江隧道或大桥,目的是解决江南江北人口和资源互通的问题。南京也对江北的行政、医疗、教育等资源进行了密集的配置,让落户江北的新南京人能够在家门口把各种琐碎的日常事务给解决了,不用过江,这些做得都挺好。
同时,江北这几年也在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确实增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关于这一点,在增加就业这方面,我觉得江北的方向或许有点问题。
江北目前新建的一些工作园区虽然很高级,科技含量很高,但明显偏重理工科,不管是医药方面还是集成电路、芯片,整体门槛都偏高。以研创园为例,在其中就业的年轻人实际上有不少并非住在江北,不少反而住在河西,每天通过班车来回。
可见这些新兴的高科技岗位,实际能够解决的江北就业很少,普通一些的文科类服务类的工作在江北整体偏少很多,但这往往又是求职的主力军。所以你会发现江北明明有那么多高新科技园区,但每天还是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到江南上班,因为就业的供需关系不仅不平衡,更严重的还有不匹配。
三、超前发展
为什么常规服务业就业那么少,待遇也不高,究其原因,个人认为还是人口的问题。只有充沛的人口才会产生超量的服务需求,这几乎囊括了各行各业。
但江北尤其是商务区在发展过程中,却通过释放规划优越感、CBD标杆旗帜等,过早的释放出投资性价值,过早的提高买房门槛,过早的收窄人口的进入通道。导致近两年交付的各个住宅小区整体入住率都偏低,在楼下可能连日常消费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又谈什么各行各业的繁盛,超大型商业体的运营老实说也很难维持,先把人口基数提上去才是关键。
而同时主打的CBD定位新金融,在功能层面与江对面的河西CBD高度重叠,短期内必然创造不了太多价值,也解决不了太多就业,其更多代表的只是投资风向标,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作用。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是结果,不是源头。早期靠强推CBD带动江北的发展并不现实。
个人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早期将CBD雪藏预留,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这个面子上面,待江北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建不迟。我相信早期多建一条过江地铁的价值,远比一座超300米高楼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