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民族大迁徙的产物,多居于山地。

客家茶文化主要指的是广东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融合内地饮茶文化和岭南茶文化,重新形成的一种“客家山地茶文化”

客家人极其爱茶,在客家人的生活中茶已经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交友访客、婚姻嫁娶中都能看到客家茶文化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家茶文化是一种充满历史魅力的文化,也是了解客家文化的一种途径。本文将从客家茶文化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出发,去了解客家茶文化的特色。

01 客家茶文化历史渊源

第一,客家历史

客家人是民族大迁徙的产物,最早起于秦朝攻打岭南,融合百越多簇时期,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主、客户籍制度,移民者入“客籍”,也是因此。

他们有了一个笼统称呼“客家人”,后来因为宋朝南迁,百姓飘零无所依,移民人数增多,这部分人的聚集逐渐形成一个又一个客家聚居地。

客家是中华民族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华夏多民系中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

一般同一民系都是有着相同之处的,这个相同可以是说着相同的话,具有相同的文化、风俗,彼此认同。

而客家则不然,客家人因为战乱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多次迁徙,人群分布十分广阔,单靠地域区分就太过繁琐。

截至今天客家人已经有8000万人之多,他们还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盛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由此也可以看出,客家民系的划分是根据民系特性和精神传统进行划分的。其实民系的划分并没有准确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次提出“民系”一词的罗香林也只是在《客家研究导论》进行了简单概述,无法作为标准理论进行套用。不过罗香林认为各民系的划分,大体酝酿于隋唐,完成于宋初。

第二,客家茶文化

上文就提到客家先祖起于秦朝攻打岭南,融合百越多簇时期,茶叶随着秦始皇南征,南北贸易的开展流入百越地区,为客家茶文化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客家文化的传承性表现在了客家茶文化“尊古”的特质上,客家茶至今还保留着古法擂茶的技术。

除了饮茶技术之外,客家茶叶的种植已经有千年之久。

客家茶叶最早出现记载的还是南北朝时期的“皋卢茶”。而北宋《惠州府志》也有记载:“长乐产土茶”,长乐也就是现在五华县,是广东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通过对各地府志的考证可以发现,在唐朝,客家茶叶的产地就已达到7个县。

客家茶文化主要指的是广东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融合内地饮茶文化和岭南茶文化,重新形成的一种“客家山地茶文化”

用于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等思想观念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

02 客家茶文化主要内涵

第一,饮茶之法

客家饮茶方式主要有三种:客家擂茶、大壶茶、小杯工夫茶。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为普遍的饮茶方式,主要流行于粤 、闽、赣 、台湾等地区。

是将茶叶和其他配料进行擂磨,加水混合,形成粥状。具体过程有点类似于唐朝煮茶、宋代点茶。

大壶茶以浓茶为主,茶味浓烈苦涩,大壶茶的冲泡方式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将茶叶放入大壶中。

经过一道洗茶之后就可以饮用了,用来待客是非常方便的。而小杯工夫茶是在本土茶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惯 ,进行简化创新。

第二,茶礼之重

客家人多居于山地,行走不便,对于大山里面的人来说茶叶算得上一种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

客家人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甚至赠送茶礼是表达重视的一种形式。在婚嫁场合中,茶叶也是作为重要聘礼和嫁妆而存在的,如客家“女儿茶”

第三,客家茶亭

客家茶亭最开始只是因为定居一方的客家人在自身实力允许的情况下给路人遮风挡雨的地方。

受历史遗留影响,早期的客家人对于茶亭有着非常大的执念,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可以遮风避雨、暂时歇息的房屋就是他们心中的灯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此以往,客家人每在一个地方定居就会在那个地方建造茶亭。在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文化导论》中就对于客家茶亭有了较为清楚的划分,分别为纯客住县和非纯客住县。

罗香林先生根据史料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出了,在纯客住县地区在茶亭最高可达到56座,而且都有详细记载。

而这些记载都在当地县志内,可以供后世查阅整理。随着时代的推移,到了同治十二年当地县志对于茶亭的记载,只是简略提起,一笔带过。

从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对于茶亭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这是情有可原的。早期的客家人是经历过数次大迁移的,在迁移的过程中茶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随着客家人的长期定居,也就促使这种漂泊流浪的情感消失不见,对于茶亭也就不再重视了。

第四,客家茶歌茶舞

客家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民谣戏曲。茶在客家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大家可以在客家民谣中看到很多关于以茶为主题的民谣。

戏曲也是一样,采茶戏虽然不是客家人发明的,但是自从采茶戏传入梅州之后,就风靡整个客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戏种,时至今日依旧是梅州大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节目。

03 客家茶文化基本特征

第一,“封闭性”

客家茶文化的传播受限于地理位置,客家人多居于山区且与本地土客矛盾重重,这也就造成了客家茶文化的封闭性。

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文化传承的保留,坏处在于思想的固步自封。不过就茶文化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世代封闭的生活方式促使客家茶文化发展,使得形成了独属于客家人的茶叶文化和艺术。

第二,“适地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来不是只适用于动物身上的话,用在人身上也一样。客家人早在迁徙的过程中就将这句话的含义体会得淋漓尽致。

跨越半个国土的路程,让他们体会了颠沛流离的艰辛,也就造成了他们对于各方水土、风情的适应程度。

也正因如此,从客家茶文化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将中原茶文化与本地茶文化结合的迹象,他们结合本土情况进行改进,创新形成新的、符合他们自己的饮茶文化。

他们建造“茶亭”为旅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就是希望有其他像他们一样的人,能够在旅途时有遮风挡雨的避处,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善意去拥抱他人。

此外他们创造新型茶叶、茶叶类别,都代表着对于传统茶文化的执着与创新。

第三,“自乐性”

客家人的封闭性,造就了客家人的“自乐性”,能够进行迁移,并成功定居的客家人多数是具备一定知识,且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毕竟没有背景的人可能早就在迁徙途中死去。这也为客家人的文化娱乐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客家茶文化就是这点的鲜明表现。

客家拥有自己的茶事活动、茶礼习俗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茶叶诗歌、民谣、舞蹈、戏曲等。

04 客家茶文化的特色

第一,物质精神文化高度统一

客家茶文化的延伸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客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物质方面,客家受地理位置影响发展出了山地茶,从野生到种植也是品种繁多。对于器具也有一定的要求,擂茶的茶具就与寻常茶具不雷同,榆次同时制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对于茶的功能也是有准确区分。

在精神方面,由茶延伸而来的娱乐活动大大丰富了客家人的业余生活,比如最为知名的“采茶戏”

虽说采茶戏并不是客家人发明的,但是采茶戏这一戏种却是客家人进行传承完善的。采茶戏的独特性以及与茶的密切连接都是它受到客家人欢迎的关键。

第二,儒家文化特质

都说客家人比现在的汉族人血统更加纯正,这也是有原因的。客家人普遍是灾年迁徙的移民组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每次大灾都挡不住外族入侵,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

儒学起于春秋,后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学成了华夏上千以来的思想文化。

而客家对于古文化的传播是保留的最为完善的,对于儒学思想也是一样。

儒家重“孝”,这在客家茶文化里有非常明显的表现,例如子女为长辈敬茶,就是小导和尊老的表现。

其次,儒家讲究助人为乐,这与客家人喜爱建造茶亭不谋而合。最后的诸如“中庸之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在客家喝茶习惯、待人接物上多有体现。

第三,创造性

都说贫瘠的荒漠开不出美丽的花,客家人打破了这个道理,客家人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的创造性从客家茶文化就可窥得一二。

他们创作客家山歌、戏曲、饮茶器具,从内而外散发出蓬勃向上,积极面对一切的精神,这是客家茶文化中独有的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2,卓敏,马绵霞,陈栋.广东客家茶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茶叶, 2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