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次大感染当中,本以为老家会幸免于难,至少会晚些爆发,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和郑州的感染时间几乎同步,不到12月底,几乎全部感染了。看来在“感受苦难”面前,我们真是“众生平等”。

和郑州一样,老家也是缺医少药,家人们整天在群里哭喊着如何疼痛?但是有个例外,一个远房的叔叔依然在群里转发仇恨日本人的图片和新闻,很多亲戚也附和着,零零后的侄子在群里问了一句,顿时让整个群陷入了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日本人伤害过我,我为什么要恨他们。

过去这段时间,所有的伤害似乎都来自身边,过去几块钱的退烧药,上涨到几百元,并且还买不到;收麦子的时候用土堆封路,不但收割机来不了,地都不让下;公知、砖家们可以为了自己“一斗米”,不惜出卖灵魂,整日在新闻里撒谎。

远房叔叔好像陷入了许久的沉思,过去他一直沉浸在抗日神剧当中,枪毙太君、手撕鬼子成为他精神支柱,在全歼鬼子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豪感”。

过去我很好奇,这位远房叔叔为何一直喜欢在群里发抗日的帖子,有时候还会抱怨我们这些年轻人不够爱郭,整天只顾着挣钱,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过年的时候我近距离观察过他,在谈论收复台省的时候,神情激昂,口水像喷发的火山一样,四处飞溅。看着他泛着红的脸庞,神采奕奕,一定会有很强的优越感。

不可否认,越是困守在底层,越是要找到这种认同感,一种民族优越的认同感。每当我这位叔叔高谈阔论他这些爱郭思想的时候,身旁的人只能附和,没有人敢发出任何质疑的声音。然而正是这种错觉,让他误以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大多数”。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搞不懂为何满屏的抗日神剧,里面的弱智情节,很难相信这是一部历史剧。先不说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等情节,如果你趴在路边,鬼子一定目不斜视;看到女性肯定会叫花姑娘,然后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太君鼻子下一定要留一撮山羊胡,说话一定是倒装句。

如今的媒体这么发达,只要留心日本的纪录片,或者跟身边去过日本的亲戚朋友多打听,多少都知道这些情节有多荒唐。

然而我在一篇论文当中看到另一种观点,他认为:这种缺乏逻辑的故事,只要故事精彩,能够反复传播,就能够让整个社会形成共识,一种对他国仇恨的共识。这种对他国的仇恨不一定是事实,但是一定要形成共识,只有当我们塑造了一个共同敌人,才能让民众产生更强的凝聚力。

在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当中认为: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是被发明出来的,是某群人维护自己的手段,为此他搞了一个Mana的模型。

在Mana模型当中,国王是伟大的太阳,他的权威与恩宠就像阳光一样普照着整个王国。同时这种权威与恩宠就像同心圆,离国王越近,权威与恩宠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在王国内,国王是唯一的光源,不可以也不允许有其他的光源,无论是贵族还是大臣,他们的权威仅来自于国王,就像月亮的光辉来自太阳一样。

国王的合法性来自于哪儿呢?如果在西方,合法性来自于教皇,而在中国叫“君权神授”,也就是说来自于上天,所以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祭天,其他人均没有这个资格。

这种虚构出来的共同体有时候也会遇到麻烦,那就是国王和王国分离的时候,至少在周朝推翻商朝的时候,你就不能把国王=王国,最后周朝打了个补丁:商朝失德,所以推翻国王≠推翻国王。

周朝人说:如果要得到上天的庇佑,不能依靠祭祀去行贿,要靠自己的德行,也就是要对老百姓好,否则就失去了合法性。

周朝打的这个补丁,看似自圆其说,但是却开了后门,谁都可以用“失德”,掀桌子把国王赶下马。所以如果想再利用过去那套“君权神授”的思想去忽悠老百姓,显然已经过时了,不但可信度大为降低,而且极有可能会翻车,万一被标上了“失德”的标签,可能会成为共同攻击的对象。

无解了吗?当然有,塑造一个共同的敌人。

曾在相当长时间里,漂亮郭成为我们共同的敌人。然而我们和漂亮郭的关系却相当微妙,一方面漂亮郭一直霸榜我们的外贸,不但是我们的最大进出口国,而且还是留学人口最多的国家,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深受他们的影响,别说把他们当作敌人,篮球明星科比每次来到中国都能万人空巷,更别说《阿凡达》轰炸各影院了。

时而成朋友,时而成敌人,经常地变换城头,也让百姓不知所措。

所以,日本是一个很好的标地,过去曾犯过无法原谅的错误,而且认罪态度也不端正,是一个十足的反派人物。相对于好莱坞,日本影视剧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刚上大学那会,居然一个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看过《哆啦梦》,直至大学毕业,很多人才逐渐熟悉苍井空、波多野结衣。

2010年以后,有关部门对电视剧加大了审核难度,不论你是谍战剧,还是古装剧,要么在创作阶段审核不过,要么拍出来不让播。但是有一类剧种除外,那就是抗日剧,无论是抗日+武侠,还是抗日+偶像,甚至抗日+玄幻,只要有一层抗日的外衣,都能够降低过审的风险。

2011年35集的《抗日奇侠》火遍大江南北,偶像抗日剧《向着炮火前进》更是突破了江苏卫视收视率,同样在河北电视剧频道播出的《箭在弦上》,也同样收视率爆表。抗日神剧成本低、收视率高,而且还帮助相关部门完成了宣传任务,可谓是“皆大欢喜”。

然而这种过渡娱乐化宣传手段,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却把抗日英雄们给“解构了”,铁砂掌挡子弹、手撕鬼子,我爷爷8岁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等神剧情,更是让观众直呼“辣眼睛”。

我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一位零零后,如何看待抗日神剧,他告诉我只有中国才能把这种极度严肃和极度幽默结合在一起。他问我有没有看过《棺材出殡舞》,一群非洲小伙,穿着晚礼服,然后扛着一口大棺材跳舞。他说他非常喜欢这段舞蹈,把极度严肃的事情进行解构,没有比这更有趣的事情了。

我很好奇,抗日神剧难道没有激起他们的爱郭热情么?他反问我,《少林足球》会让你觉得中国足球能进世界杯吗?

大家在B站上看抗日神剧,看的是养肥之后的弹幕,万剑归宗、屠龙斩、花姑娘都能成为他们的“嗨点”。无论是多么神圣的事情,过度娱乐化之后,剩下的只有虚无。

年轻人不再仇恨日本人,那么他们关注什么呢?

项飙《把自己作为方法》里这样描述:

世界不是在你之外,世界就是你脚下的世界,你站的地方就是。你要从那个活生生的人,非常具体的人出发,站在你面前的那个人,在那一刻就是宇宙的中心。

尤其是经历这轮Y情之后,我们逐渐放弃那些大而空的情怀,更多看重自身实实在在的感受,何苦要把自己辛苦建立的良好感觉被一个陌生的国度颠覆掉呢?

过去我们在精心设计的、被填满的教育里,很难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可是Y情却让我们感受到,失业、破产、恐惧,所有病痛折磨都是如此真实。

世界不是在虚无的民族仇恨里,而是在你我脚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