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疫情接近尾声,没想到挑战才刚刚开始…这是近期疫情政策放开后,K哥身边很多朋友们的共同感受。这并非矫情,而是切身体会,K哥以放开后的所见所闻为依据,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期间的个人的看法和感想。
01
一药难求 vs 守望相助
疫情政策松绑后,不用核酸,不再验码,确实给大家的生活减少了很多麻烦,但毋庸讳言,由此带来的新冲击,也扑面而来。随着身边中招的人不断增加,大家也越来越难淡定,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占了上风,不少人开启抢药、囤药的模式。一时间布洛芬、美林等紧俏药品,成了“硬通货”。不要说这些退烧药一片难求、一瓶难求,连体温计都变得非常难买。K哥楼里的一个小伙子,为女朋友买温度计,跑了7、8家药房,才勉强买到一个外包装破损的体温枪。
资源有限,加上分配不均,让很多人到了真正有需要时慌了手脚。K哥同事群里,有位宝妈孩子才2岁,发烧39度不退,家里退烧药用完了,邻居们大多是老年住户,都没有孩子能吃的口服液,没办法只能在朋友圈,好友群里求助。不到10分钟,光我所在的群里就有3位热心同事,愿意马上开车送过去。
紧缺的物资(药品),感人的守望相助,这一幕让K想到了上半年上海封控时的情景,熟悉、温馨,又略带悲情。
02
渴望的烟火气 vs 人稀车少的冷清
管控严格的时候,大家出门有各种不便,路上没了以前的车水马龙。政策放开后,本以为会恢复熙熙攘攘,重现久违的烟火气。但事实却并没如我们所愿。以K哥所在的上海为例,12月中旬开始宣布政策全线放宽,在此之前的上海地铁总流量一般维持在900万人次左右,放宽之后人流量断崖式下降,一度低至240万人次。不少网友惊呼在上海多年,头一次遇到早晚高峰有座位的情况。
不光公共交通,马路上的汽车也明显少了很多,K哥家门口的那条路,以前一个红灯就等让车子大排长龙,放开后车辆明显变少,即使上了高架,开起来也是极其畅快。这种体验,K哥只有在以前春节假期间的上海感受过。
路上的行人也变得非常少,即使出来也都是买菜、购物等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很少有人闲逛,连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都不再现身,他们可是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人间烟火气。他们的隐身,让城市显得愈发安静和清冷。
03
想象的报复性消费 vs 门可罗雀的商场店铺
都知道人流才能带来钱流,冷清的街道,寂静的城市,让之前很多专家所做的“疫情后民众将报复性消费潮”的预言彻底落空了。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沿街店铺,都是顾客寥寥无几,一片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让“报复性消费”这个词显得更有讽刺意味。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北京某商场在政策放开后,因生意冷清,曾一度关闭商场楼层。上海也不遑多让,K哥一个朋友在徐家汇商圈某著名商场做楼层经理,听他感慨,商场顾客较政策放开前少了5~6成,不少大品牌开始减少导购或服务人员的数量,小点的品牌有的已开始闭店给员工放无薪假了。
路边的小门脸小店铺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K哥家附近有家川菜馆做的很地道,以前常常光顾,也经常让他们的伙计宅配到家。前两天点了几个菜,让他们送过来,等了老半天都没人影,比以前的效率低了多。后来才知道他们店里后厨原来有4个人,现在只有2个,这几天生意很差,料也不敢多买,我点的菜里就有他们没备的食材,只得跑到附近的菜场现买现做。
从预想的报复性消费,到现实中的大众不敢消费(怕花钱怕感染),只能说梦想丰满,现实骨感,冷不防还打了把专家的脸。
04
见不到客户 vs 见不到员工
在以前,不少企业受疫情冲击,拓客出行都有诸多不便,想拜访个客户都困难重重,老板们经常感慨见不到客户的面,没法更好的维护关系、拓展业务。本以为政策放开后这一现象会有所改观,没想到不但没有,反倒加码了,别说客户见不到,连自家的员工想见齐都难。
这全拜奥密克戎病毒的超强传播力所赐,防疫政策的放开,不可避免的加快了病毒传播的速度,一开始“中招”出现在媒体上,后来出现在朋友圈,再后来出现在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身上。
以K哥公司为例,我的自媒体团队共有12人,截至目前中招的人已有9人,最轻的两天基本恢复,最重的反复发烧一个礼拜,浑身酸疼,不能下床。同事们三三两两倒下,印象中我只在最开始放开时,见过一次“满员全家福”的景象。
我的一个咨询客户,是一家有300多员工的制造型企业,原来四条生产线开动,现在勉勉强强启动两条,还不是满负荷运转的状态。老板们也都知道,不是大家偷懒耍滑,是这病毒太狡猾,让人防不胜防,又束手无策。
05
必要的网购 vs 熄火的快递
受影响最明显的还有快递行业,K嫂这两天准备在网上买些杀毒酒精,以备不时之需。好不容易找到了,准备下单,却被客服告知,受疫情原因,物流时效可能延迟。因为没有太多选择,K嫂还是下了单,本来一两天就能收到的快递,等了一个礼拜还没看到影子。中间打过几次电话询问,客服的回复都是“各个环节的物流配送人力都比较吃紧”,至于原因也不难理解,物流司机、配送小哥也都是血肉之躯,病毒也不会因为他们的职业,而网开一面。
即使是同城快递,受到的影响也很明显。我们公司有同事中招,只能在家里远程办公,需要把他办公室的笔记本电脑快递过去。前台小姑娘叫闪送,半天没人接单。好不容易有小哥接了单,竟然还告诉我们前台,他现在正在发烧,很可能阳了,为了避免接触,最好把电脑提前放在公司门外,他到了直接取走。
06
空荡荡的校园 vs 放生的神兽
离寒假还远,但上海的神兽们已经提前进入了“类假期”模式。我家的小K大概是12月11日开始在家上网课,周围朋友家里的小神兽们,也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离校返家。一时间沪上所有的(公立)学校变得空空荡荡,再现了上半年封控时的景象。
但这次的神兽,比上次封控居家上网课时更麻烦。因为上次封控,家长同样在家,可以照顾孩子,但这次家长要照常上班,如果家中没有老人,就需要协调一位家长留下来照看孩子。
K哥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刚送老人回老家,没想到孩子们又突然开启了网课模式,夫妻俩都要上班,没办法就把孩子寄放在同一小区的孩子同学家。前两天这位同学的爸爸出现感染症状,吓得他们赶紧把孩子接回了家。现在两口子轮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以上说了那么多,都是K哥真实的所见所闻,不知道和小伙们身边的情况是否类似,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但K哥还是要强调一下,无论是难买的药品,还是街上的冷清,抑或是员工的中招,变慢的快递,经济暂时的不景气,相信都是我们在疫情放开后,难以避免的阵痛,都是一时的困难,如同黎明前的黑暗,虽然难熬,但终归会过去。
我们现在重点要做的,是充分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国家政策节奏,不动摇不偏航,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充满信心地迎接眼前的各种挑战。三年我们都熬过来了,如今胜利在望,又怎会被最后时刻的困难吓倒?大家保重,各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