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电视剧《县委大院》的持续热播,让全国观众在荧幕中见证了基层干部一线工作的笑与泪、血和汗。生动细腻的故事情节,鲜活感人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了当代基层干部英姿飒爽、朝气蓬勃的亮丽色彩,也真实反映了在光鲜背后他们那始终牵挂百姓、服务百姓的为民情怀,在一线引起了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

党员干部要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担当。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基层干部,每天与群众打交道,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需要永不懈怠。剧中开头就有吕青山书记白天忙着实地走访群众拆迁,晚上接着加班开会部署推进工作。县委大院灯火通明,大家各司其职。行政办的江霞,为了赶制财务报表,常态化加班。小林成为县长助理后,料到自己周末应约的不确定性。包括乡镇领导、村社干部,大都自觉加班加点,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很多地方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上级的会议通知、材料报送,群众的困难、诉求,都是一茬接着一茬干的进行时。另外,要想做好群众工作,还需多学习专业知识,多深入实践调研,常深入群众走访。只有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鼓足“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才能融入基层工作。

党员干部要有“脚下有泥心有底”的担当。剧中,片段最多的既不是在会议室开会筹划部署,也不是在办公室撰写所谓的高质量材料,而是领导干部们去往田间地头体察实情、赶赴工厂企业走访调研的身影。可以说,每名同志不是在下乡,就是在下乡的路上。正可谓:“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析事之要、成事之道,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必修课。如果只是单纯的“拍脑门来了”“拍胸脯干了”势必会导致“拍大腿完了”“拍屁股走了”的惨淡收场。作为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要学会用“脚步”丈量民情,时常钻钻老百姓的“矛盾窝”,时常坐坐老百姓的“热板凳”,时常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切实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心声。

党员干部要有“下沉为民纾难解困”的担当。剧中,梅晓歌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志们,我们要将心比心。”这句话是梅晓歌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主动迈开脚步,就能把基层的民生民情摸清看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在开展工作时“行不偏离”“力不虚发”;积极开动脑筋,多结合实际去思考解决办法,办法就会比困难多。因此,党员干部要有下沉为民的“劲”,到基层主动开展调研,将群众实际困难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关键找准,才能在解决时“一击即中”。党员干部要有坚定不移的“劲”,不能看到困难就躲着走,看到挑战就想逃离,而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不遗余力地发现问题,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紧跟薄弱环节“补”,紧抓关键问题“上”,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审计局 伍语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