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去世,享年98岁。第一次听闻张富清爷爷的事迹,是上大学时党支部组织集体观看影片《本色》,因其工作地点是在离学校很近的一个偏远县,因此印象深刻、感悟很深。张富清在西北解放战争中,他出生入死,荣立多项战功并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等。转业时,他放弃回乡机会,奔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从此挥别戎马生涯,开启了为贫困山区无私奉献的后半生。扎根山区的60多年里,他刻意尘封功绩,闭口不提战功,将自己所有的英雄往事都锁进了小皮箱,就连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感人事迹和功勋战绩才再一次被展示在世人面前。对张富清爷爷最好的缅怀就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懈奋斗,传承和发扬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淡泊名利的“英雄本色”,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强化责任担当,奋力书写无悔人生。

致敬一生于无私奉献的张富清,永葆入党初心。古往今来,最难过的是名利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处处充满名与利的诱惑,张富清本拥有响当当的功名,但他没有炫耀,并将所有荣誉证章深藏在一个小箱里达63年,张富清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转业后,他没有选择去大城市,也没有回家乡,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去了最艰苦、最缺干部的地方支援建设。扎根偏远基层的六十余年里,他敢于挑重担,为偏远山区解决了物资短缺、交通不便等诸多问题,在建设银行担任副行长期间,更是白手起家,带领5人团队盘活各项业务,为当地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每当提到自己的战斗经历和工作经历时,张富清却说,这“只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军人该做的事情”。要学习张富清爷爷这种甘于无私奉献的品质,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敢拼敢打、一往无前,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永远牢记入党初心,始终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致敬一生坚守廉洁底线的张富清,做到大公无私。长期以来,张富清爷爷不给组织找麻烦,不向组织提要求,他却从不追求物质享受,磨损破皮的沙发、缺了角的茶几、补了又补的衣服,是老英雄的真实写照。当记者问到他多年来隐瞒战功的原因时,老英雄泪流满面:“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多少都牺牲了,他们的功劳,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摆’自己啊!”,画面一度让人动容。张富清一生大公无私,始终坚持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福利。尽管当时工作的地方有多个重要岗位任职,但张富清从未让家人沾过自己一点光,自己子女符合当地国企招工条件,可他却要儿子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去条件最艰苦的林场当伐木工。他身上的大公无私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要深刻感悟张富清爷爷身上“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品质,明确自己的使命职责,严于律己,做政治上的清白人、思想上的明白人、言行上的老实人。

致敬一生坚持苦干实干的张富清,做到艰苦奋斗。张富清同志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祖国建设时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扎根偏远落后贫困山区,用持之以恒的坚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坚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为偏远山区修路时,他总是主动将最难的活儿揽在自己身上,需要在悬崖上打炮眼,他就带头绑着绳子在崖壁上抡着大锤敲打;需要放炸药,他便主动上前,在他的带领下,经过120天,公路终于修通;扎根基层的那些年,他数十年如一日勇挑重担,不讲条件,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以满腔热情在艰苦环境中尽职尽责、苦干实干、不畏艰难、矢志奋斗,为贫困山区默默奉献一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加油干,脚踏实地,苦练本领,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上实干苦拼,以实干诠释责任,用实绩证明担当,筑就一座座艰苦奋斗精神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主动学习其优秀品质,并运用到工作中,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缅怀“人民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