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春市双阳区土柳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市舒兰市法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平市双辽市金秀旅游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源市龙山区辽源至潘家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化市通化县虎西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化市柳河县安回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原市前郭县松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城市大安市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城市通榆县长通线至新兴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边州汪清县东光至塔子沟公路。

近日,吉林省公布2022年度吉林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名单,长春市双阳区土柳线、吉林市舒兰市法莲线、四平市双辽市金秀旅游公路、辽源市龙山区辽源至潘家、通化市通化县虎西线、通化市柳河县安回线、松原市前郭县松端线、白城市大安市大腰窝堡至红岗子、白城市通榆县长通线至新兴、延边州汪清县东光至塔子沟10条农村公路榜上有名;吉林市磬石市常取线至漫红岭、白山市临江市闹冰路2条农村公路获评2022年度我省“最具人气农村公路”。

长春市双阳区土柳线——

串起“五大优势” 带动产业发展

土柳线是长春市双阳区的乡级公路,全长20.779公里,起点位于县道双朝线太平镇土门村,与神鹿峰旅游路交叉。近年来,双阳区以神鹿峰景区为龙头,以土柳线为“纽带”,贯穿官马溶洞、肚带河油菜花海、将军泉、将军满族民俗村、影视基地、万龙湖景区、小石民宿、贺家马博物馆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景点,有力拉动了沿线产业发展。

作为双阳区旅游路重要纽带之一,土柳线区位优势明显,该路位于长春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衔接较为便利;沿线自然资源丰富,途经官马溶洞、肚带河油菜花海、肚带河水库、柳树水库等处,且被纳入神鹿峰景区二期规划之中;区域生态环境优良,双阳区森林覆盖率达15%,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周边旅游产业渐成规模,国家4A级御龙温泉度假村、国家4A级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均在辐射范围内,特色“农家乐”已发展至百余家;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双阳有300多年养鹿历史,拥有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0余家,梅花鹿存栏23万只,占全省的50%、全国的30%,鹿茸总量、鹿茸单产、鹿茸优质品率和出口创汇额居全国各县(区)首位。

近年来,双阳区加快土柳线提等升级,路域环境得到明显改造,路段绿化美化完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齐全,为周边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景点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带动了农家乐、超市、百货、民俗等附属产业同步发展,沿线5个建制村、16个自然屯、860户居民因其受益,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发挥自身“五大优势”,助力沿线乡村振兴,土柳线打造出了一条具有双阳特色的都市现代化农业和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美丽农村路”。

吉林市舒兰市法莲线——

踏上美丽农村路 闯出发展好前景

法莲公路全长21.27公里,起于舒兰市法特镇西良村东侧,路线途径15个村、屯,与国道202线和县道福天线相连接,是舒兰市公路主骨架主要连接线。该路优良的路况、齐全的设施和优美的路域环境,使舒兰市西部地区路网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更促进了沿途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推动沿线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交通支撑。

法莲路头台大桥至法特村部段途经5个自然屯,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沿线棚膜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更是建立了法特镇果蔬产业园区,产业年收入在450万元以上,“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渐趋成熟,果蔬产业项目已成为当地镇域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法特镇积极推动白鹅养殖产业发展,已启用白鹅养殖暖棚舍32栋,累计入棚养殖白鹅10万余羽,可实现年净收入200万元以上。今年,舒兰市白鹅产业园在此全面动工建设,将形成鹅苗孵化、饲料生产、屠宰和食品加工、羽绒制品和生物制品提取的产业闭环,扩大“白翎鹅绒”的品牌效应,闯出当地实业兴旺发展的美好前景。

法莲路莲花乡段辐射2个村、8个自然屯,现建成绿色水稻基地900多公顷,带动580户、3840名农村群众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2200多元。因便利的交通环境,德生牧业公司落户于此,年出栏肉鸡12万只,纯利润100余万元,实现了养殖产业的经济最大化。

法莲路之美,已经超越自身的路美、景美,便利、通畅、安全的交通,承载着人们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望,必将助力舒兰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平市双辽市金秀旅游公路——

路通村美产业兴

金秀旅游公路为双辽市一马树森林公园和八一湖水库连接线,全线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2022年,金良村至柳条村段完成改建,全长31公里,路面平均宽度6米,贯穿国家4A级景区一马树森林公园和双辽市省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条公路状况优良、附属设施完善、绿化美化全覆盖、路域环境洁美的“特色旅游路、产业致富路、美丽骑行路”。

近年来,金秀旅游公路按照“应绿尽绿、应栽尽栽”的思路进行升级改造,路线两侧共栽植花木375万株,设置了柳条村、白菜村、金良村3处休闲驿站,配备日常养护人员11名,对路面状况随时进行管护和检测。该路将乡村风貌、风土人情、自行车驿站、田园风光、农业园区、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沿线风光美不胜收,成为我省骑行爱好者的又一特色路线。

通畅的“美丽农村路”不仅促进了全市旅游产业的进步,更拉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沿线花生种植面积从十几年前的几十公顷发展到现在的4500左右公顷,品牌花生远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多省市区,成为东北地区花生重要集散地。近年来,随着省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户发展,花生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逐渐形成了集科研、育种、生产、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花生产业链。目前,花生公顷均产达到1万斤以上,农户年增收8000余元。

“路美、景美、环境美”,金秀旅游公路打破了“一条路、两行树”的惯性思维,成为沿线群众出行的主干公路、通往幸福的康庄道路,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辽源市龙山区辽源至潘家公路——

有颜值更有内涵

辽源至潘家公路全长12.42公里,是连接龙山区和东辽县的一条乡道。

近年来,龙山区加快该路升级改造,公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铺筑,交通安全及服务附属设施完善,沿线以金叶榆为主景观,年种植花草10万株,打造景观广场4处、绿化小品10个,并修建了一条4公里长的七彩自行车赛道,吸引了众多骑行爱好者纷至沓来,成为集观赏、休闲、拉动经济增长于一体的农村公路。

改造升级后,这条鲜花锦簇的金色廊道串联起了沿线的村镇、林地、广场、生态园等特色区域,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环境,促进了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有效发挥了农村公路的带动效应。近年,龙山区抓住东辽河治理和“三百工程”建设契机,在该路沿线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棚室经济。至2021年末,已实现了3700亩坡地集约经营,李子、樱桃的土地产出超出传统农业产出的20倍以上,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1.5万余元。龙山区还依托周边山林特色自然资源和道路交通顺畅等有利因素,相继建成大小山庄及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民宿40余家,2021年以来,共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超过70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是以辽源至潘家公路为主线的农村公路的亮点与特色。公路的改造升级,将沿路的农村居民点、风景旅游资源和农业产业园等重要节点有效串联起来,打造了美丽农村公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样板,成为辽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标杆”。

通化市通化县虎西线——

绘就美丽农村新画卷

虎西线起点为国道鹤大线虎马岭交叉口,终点为西江镇东江村,全长17公里。近年来,通化县大力推进美丽农村公路建设,虎西线已形成春有百花争艳、夏有绿树成荫、秋有落叶缤纷、冬有雪松傲骨的四季景观,为西江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交通支撑。

依托该路,西江镇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调整,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江达米业、西江米业、玉水坊酒业等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因交通便利,该区域有效吸引了项目落地,华森果酒、恒如电站、盛元机制砂落户沿线,三个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年可增加税收500余万元;岔信村高端民宿和东江村野墅项目已于今年签约落地。

近年来,西江镇依托虎西线发展全域乡村旅游,打造“梦里水乡·贡米小镇”品牌,已建设水乡第一村岔信村、贡米小镇核心区太平村等特色旅游村庄,形成了道槽岭休闲驿站等20余处的景观。今年,西江镇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上,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被文旅部推选为“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路线”。“吉林·通化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西江镇隆重举行,成为通化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品牌。

此外,依靠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网,沿线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了100%,现代化物流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城乡物流一体化,有效带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西江镇被评为“吉林省电商镇”。

通化市柳河县安回线——

踏上生态路 走进新农村

安回线全长79.645公里,此次启动的美丽农村路创建路段为三源浦至回头沟段,其起点位于三源浦镇安仁村,终点位于凉水镇回头沟村,路段长度52.882公里,是联通柳河县由西北到东南的重要骨干通道路线。安回线顺畅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批前来体验林区有氧游、健康骑行游、四季观景游、红色游和野趣乡村游的游客,有力带动了沿线各项产业的发展。

在本轮美丽农村路创建中,柳河县在安回线全部线路实施统一的路田分离、路宅分离的基础上,对平原和丘陵区整修了30公里1米宽的植树台,栽植垂抱109柳树2.4万株;沿线全部路肩种植22万平方米的三叶草,村屯过境段栽植紫叶稠李、五角枫等特色观花观叶树,并配合草本花卉和草坪进行整体靓化;沿途共建设特色养护小品19处,构建了整体、自然、和谐的绿色景观。

安回线三源浦至回头沟段沿线有红色遗址4处,近年来,柳河县依托沿线绿色生态优势、红色资源优势和地域产业优势,共建设特色民宿旅游村3处、乡村风味饭店11处,建设林蛙养殖基地48处、冷水鱼养殖基地3处、七鳃鳗养殖基地1处,开发人参基地1500亩、蓝莓采摘园8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430亩、刺五加及长白山道地药材基地1300亩,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餐饮住宿服务吸引了八方游客,也“绑定”了特色产业商户,随着农村电商和农村经济带头人的兴起,每年不同季节,大量的山野菜、药材、林果、养殖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

松原市前郭县松端线——

“五美”农村路 振兴前景好

松端线是连接查干湖景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全长24.277公里,于2020年10月30日改建通车,起点位于查干湖生态小镇,终点位于查干湖景区。2022年,该路段被列入松原市“美丽农村路”示范创建。

按照“建设构思美、路域景色美、产业兴旺美、和谐相处美、心里感受美”的“五美”思路,前郭县紧紧围绕查干湖旅游区发展,以服务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对松端线进行了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实现了从事故预警到信息传送、事故处理的完全闭环。同时,对松端线的减速带、标志、标线、警示柱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为沿线群众出行创造了更为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松端线沿途节点众多,新庙泡水域开阔,与查干湖连通,群鸟翱翔,朝云暮雨,景色怡人,起点的查干湖生态小镇更是我省着力打造的具有蒙古族风情的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据统计,从松端线进入查干湖景区的旅客85%以上均进入小镇观光游玩,对小镇的餐饮、住宿业的发展和特色产品的推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松端线沿途还建有停靠站6个、物流节点6个、综合服务站6个,极大满足了旅游出行需要。

松端线途经6个行政村,沿途是查干湖大米主产区,每年10月之后,外地购买大米的车辆络绎不绝。借助便捷的交通条件,一些民宿、餐饮业也悄然兴起——2022年,沿线餐馆达到89家,解决就业400余人,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沿途还有2家大型蔬菜水果采摘园,深受旅客青睐,沿线村民也通过这条“五美”农村路踏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白城市大安市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

让致富更有底气

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长26.21公里,是大安市农村公路路网中重要乡道之一。

作为我省“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线,近年来,大安市全面强化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路域环境整治,路线两侧绿化栽花23万棵,路树刷白2.13万棵;设置防护设施维护4处、里程碑27块、道口桩100根、路语宣传52处,建设港湾式停靠站5处、公交站点3处;配备巡路员、护路员4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日常养护规范化。

该路有机串联起沿线月亮湖AAA景区、榔头泡旅游景点及特色产业发展,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路、致富路。月亮湖是闻名省内的淡水鱼产地,年产值9000万元以上,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的升级改造为渔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输环境,也带动了当地农家乐产业发展,让游人可在青山如黛、绿树花香中,品味特色鲜美佳肴,让大安的味道飘远四方。

从泥泞羊肠小道到致富康庄大道,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让原本“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农副产品,搭上了开往乡村振兴快车——过去少有人问津的果蔬杂粮,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其中“沙土地西瓜”“黄菇娘”热销全国,网上日交易量最高达2万多单。如今,依托这条最美乡村路,聪明勤劳的沿线村民,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沙棘致富路”,投资1.1亿元的沙棘工业园区,现种植面积已达8200亩,待到满身是宝的沙棘以各种姿态走出这片土地时,村民致富必将更有底气。

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让幸福渗透在沿线村民的心田,让希望洋溢在他们的笑脸上。

白城市通榆县长通线至新兴公路——

爱路成村规 护路成民约

长通线至新兴公路全长10公里,是连接向海乡与新兴乡的重要通道。2022年,通榆县对该路实施养护工程改造,按照“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的原则,对公路两侧实施绿美化,并按照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思路,打造了公路沿线景观。

为进一步推动公路管养常态化,通榆县对长通线至新兴公路全面实行“路长制”管理,沿途村庄制定并落实爱路护路“村规民约”,使环境综合治理与村屯环境整治行动相结合。通榆县还针对公路日常养护设置专门的公益岗位,高标准、高质量地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沿线路面、公路用地及公路建筑控制区干净整洁,公路安防设施齐全,公路日常管理、维护及时,为沿线村民创造了畅通、安全的通行环境。

长通线至新兴公路衔接松通高速公路向海收费站,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在沿线区域,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直接创收1500万元。因其便利的通行条件,两处牧业小区和县级重点企业在此落户,带动沿线群众就业2000人,年人均增收达1万元。

振兴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通榆县着力推动交通发展与乡村战略相结合,实现了“以路带村、以路美村、路景融合”的良性发展,不断增强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力建设交通强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延边州汪清县东光至塔子沟公路——

有故事的公路画廊

东光至塔子沟是通往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线路。该路路线长12.96公里,途经明月沟特色村寨、明月沟水库,终至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2019年,汪清县对该路实施升级改造,通过争取东西部协作建设和与汪清县爱国主义教育中心联合创建等多种方式,严格按照“美丽农村路”建设标准实施改造。

改造过程中,汪清县聚焦“美丽农村路”建设,结合该线路自身特点,突出红色主题建设,对该线路全段实施路肩修整、绿化树种植、景观小品、抗联主题标语等改造,共种植紫叶稠李1370株、三叶草3746平方米,建设花坛3处,设置抗联标语5幅,铺设抗日根据地园区彩色沥青路420米,形成了一路走来有标语有雕塑、有展馆有故事、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庭有田,犹如画廊且红色教育氛围浓厚的“美丽农村路”。

该线路的改造升级有力拉动了沿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汪清县充分利用东北抗联展馆、抗日游击根据地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全国各地前来开展红色教育、学习人次年均万人,带动了汪清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事业发展,成为该县旅游收入的“主力”。该线路还带动了沿线明月沟特色村寨、农家餐馆的兴旺,为沿线村民群众就业创造了更多可能,充分将“美丽农村路”融入到了群众生活、旅游开发和乡村振兴。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