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葬礼上赵康宁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很多不明就里的人指责他铁石心肠,甚至说他没有良心,没有人性,但熟悉他的人都忍不住给他竖起大拇指,夸他是当代少有的孝子。

赵康宁出生在农村,他是村子里少有的大学生。他们村子很是偏僻,交通不便,粮食也卖不上好价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赵康宁是家中的老二,他有一个哥哥,可惜由于一场医疗事故让他的智力永远定格在三岁,而且肢体也不能活动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那个时候康宁刚刚出生。这么多年母亲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哥哥,还要辛勤劳作供康宁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压力很大,赵康宁的母亲养猪、养鸡、养鹅,还要种好几亩地,父亲身体不太好,农活大部分都是由母亲来做。康宁妈妈是个要强的人,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特别干净,邻居们都对她赞不绝口。康宁爸帮助母亲打下手,农闲的时候也会到城里打工,想多赚点钱能让康宁能吃得好一些。

虽然在农村生活而且压力很大,但是康宁母亲是一个非常清醒或者说非常智慧的人,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康宁的命运,所以告诉康宁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她很乐观,告诉康宁不管遇到什么坎坷都不要灰心丧气,只要不关于生死都不算问题,要学会回头看反省自己,向前看鞭策自己;她并不唠叨,但经常会在聊天中教康宁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康宁都牢牢记在心上,康宁说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康宁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入了一所双一流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农村出来的孩子有担当、能吃苦、不抱怨,自然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同,经过几年努力总算在深圳站稳脚跟,娶了媳妇买了房。

康宁的哥哥已经去世了,从3岁开始到30岁,康宁妈妈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精心照顾了近30年,所有人都说这是一个奇迹,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活这么久呢?

家里没有牵绊,康宁就一直张罗着把父母接到深圳享福,但老人觉得自己是农村人,到城市里生活不习惯,而且城市里开销大,会给康宁增加负担。经过几次拉锯式的博弈,最后康宁回老家把老房子卖掉,这才强行把父母接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老人到城里生活嘴上说着不情愿,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方面觉得儿子出息了,另一方面感觉哪里都新鲜,两个人这走走那看看觉得虽然劳累一生,但一切都值了。忽然有一天康宁妈妈肚子疼得直不起腰,赶紧到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康宁差点瘫坐在地上,康宁妈妈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因发现较晚已经没办法手术治疗了。母亲不糊涂,虽然一家人都在隐瞒她的病情,但她从大家的表情中就明白了。康宁母亲当即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表达了自己不愿接受治疗,不想拖累康宁的想法,可康宁怎么能同意呢?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给母亲治病,康宁也表达了自己的坚持。

之后康宁带着母亲的病历和检查报告走了北上广最好的医院,商讨最佳的治疗方案,其实他大可不必这么折腾,但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心安一些。最后为母亲选择了上海的一家医院,接受最先进的治疗。

放化疗对人体的摧残是常人很难想象的,看着母亲饱受疾病的折磨康宁心如刀割,他向公司请了长假,每天陪伴在母亲病床前,期望自己可以给母亲带来生的勇气。

出院后康宁一有时间就带母亲出去旅游,祖国南端的天涯海角、北端的黑河、西端的喀什,康宁说他总想为母亲做点什么,母亲是他心底最心疼的那个人,因为母亲这一生太难了,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但他心里也清楚母亲的病情是很难躲过的。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以她的病情程度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连医生都觉得意外。康宁母亲再一次病倒了,病情复发并且出现转移等症状已经进入晚期,这一次的治疗要难得多,上一次的情景重演,母亲坚决不治,康宁坚决要给母亲治疗,最后母亲妥协了。

因肿瘤多处转移,除了化疗别无他法,康宁妈妈再一次承受着病痛和化疗药物的双重摧残,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康宁知道能陪伴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他评估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后毅然选择了辞去工作全身心照顾母亲,他认为自己虽然不算富有但应该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工作可以再找可妈妈就一个,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肿瘤不见缩小,化疗方案调整几次,在全身多处转移的情况下,康宁妈妈竟然又顽强地生存了三年。这期间一直在维系治疗,过程里病人的痛苦,家属的无助只有当事人清楚。康宁说在医院走廊里无助地痛哭,以及每次看见母亲痛苦的样子偷偷抹泪,这种感觉是别人难以体会的。三年时间,康宁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哭干了眼泪的同时也基本用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熟悉他们的人都被康宁的这份孝心所感动。

最终康宁妈妈还是走了,整个过程康宁极其理智,父亲身体不好,全部都由他张罗着操办母亲后事,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眼泪了。有不了解情况的人不禁白眼,这人怎么没长心啊,母亲去世竟然无动于衷。可是亲朋好友们都夸赞他孝顺,他们知道康宁已经没有眼泪可流,也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平静,其实他每天都在做这个假设,他真的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帮忙将康宁母亲安葬在康宁提早在城市里购买的墓地,他说母亲在城里享福的时间太短了,要让母亲继续在城市里享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最朴素也最让我感动的故事,人们经常会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在当下,勿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老师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父母不在以后一个人的快乐都是有上限的。”再没有人把你像孩子一样宠着、再没有人可以让你肆无忌惮地分享喜怒哀乐、也再没有人让你获得无上的价值感。

别说等以后,我们不知道他们可以等多久,更不要让父母终日生活在等待和期盼中,多去爱你的父母吧,愿天下所有父母健康长寿!

不知道对今天的故事您有怎样的想法呢?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如果喜欢的话,记得帮小编点赞,转发,谢谢各位的支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