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中美统计新冠死亡标准不同”上了热搜,甚至有人说,如果按中国的标准,美国三年新冠实际根本没有死亡110万,而是只有几万人。

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事情的起因是昨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的有关情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回答记者提问“判断新冠死亡的标准是什么”时,称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主要有两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随后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在社交媒体发表评论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新冠死亡统计标准不同,两国新冠死亡统计数据没有可比性。美国是按照die with统计,不管是否有其他疾病,或者还有其他原因造成死亡,只要沾上新冠都统计在新冠死亡数据里,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统计出100多万死亡。而且,新冠死亡丧葬费用由政府买单。 中国是按照更窄口径的die of统计的,一定是新冠造成的死亡,也就是真正直接死于新冠。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很快就引发了关于中美两国新冠死亡统计标准的问题。

在王贵强说已组织过卫健委专家论证,确定了两点并印发通知后,张中祥说的中国统计标准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两点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只有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的,才统计为新冠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美国的统计标准则复杂得多,每个州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有所调整。

来自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网站的一篇文章,主要从开具死亡证明如何记录死因进行了探讨。

美国在办理死亡证明时,要求注明每个人的死亡原因。

如果是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通常由护理医生或保健医生开具。

在家里或因意外、暴力死亡的,则由验尸官和法医开具。

死亡证明的第一部分是死亡的“直接原因”,然后是任何 "导致直接原因的条件"。例如在一些新冠死亡病例中,直接原因是疾病引起的痛苦,如肺炎,那么导致肺炎的条件则是新冠病毒。

死亡证明的第二部分要求提供未导致死亡,但以其他方式促成死亡的条件。比如,一个人如果因为老年痴呆已濒临死亡,但又感染了新冠肺炎,并且加速了他的死亡,那么也会被认为是新冠死亡。

这意思其实就是,如果新冠加速了一个人的死亡,那么他就会被列入新冠致死的数据中。

在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局今年3月14日更新的用于识别新冠死亡的标准中,新冠死亡被定义为:死亡证书上死因为新冠的人,以及死因不是新冠但30天内新冠确诊的人。

这个标准就更宽泛了,而这还是降低了标准,因为以前的规定是6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新冠死亡率数据的技术说明中,称“本报告中的死亡人数,包括实验室确认的新冠死亡和临床确认的新冠死亡,包括将新冠列为‘推测’或‘可能’原因的死亡。

总之就是,美国的新冠死亡数据,基本是将所有因受新冠影响而死亡的人都算在内,以便更好地评估这一灾难性的疫情对生命的影响。

如果真的只统计新冠直接致死的人数的话,美国可能还真的只死了几万人。

在世卫组织的网站上,也有认证新冠死亡的指导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于监测目的,新冠导致的死亡被定义为除非有明确的与新冠疾病无关的其他死亡原因(例如外伤),临床确诊或确诊新冠的病例由于临床相容疾病而导致的死亡。

这个有点拗口,不过意思应该理解为,只要临床确诊为新冠,除非有明确的与新冠无关原因导致的死亡(如外伤),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都应算作新冠死亡。

在奥密克戎肆虐的时代,这种统计实际更有意义,因为病毒变异到现在,一般人被感染大都表现出呼吸道的症状,症状较轻。

那些有基础病的,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才是高风险人群,更容易转化为重症和死亡。

如果他们感染新冠死亡了,却只把他们统计到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肺癌、糖尿病、心源性猝死等疾病中,无疑不能真实地反映新冠大流行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数据也无法为全球科学应对新冠疫情带来参考。

至少应该同时统计。

参考:

AAMC:How are COVID-19 deaths counted? It’s complicated

Mass: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updates COVID-19 death definition

CDC:COVID-19 Death Data and Resources

世卫组织网站:COVID-19大流行所致全球超额死亡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