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俗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像《诗经》、《离骚》、《论语》等典籍那么高大上,但它总结了古代先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不过,很多俗语在流传过程中,往往没被人记全,大家都知道上半句,却总忽略了下半句,因此闹笑话的人也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方说这句“饱暖思淫欲”,现代很多人都会有些误解,以为它的意思就是说,人一旦吃得饱了、穿得暖了,就会开始想一些男女之事。这也一直被当作人之常情,不少人都拿它调侃别人尤其是朋友。

但实际上,这句话刚开始出现时,“淫欲”两字,是泛指一切不好的、会使人沉迷放纵的欲望,并不单指男女生理的欲望。古人总结的这句话,倒是跟近代心理学家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惊人相似之处,由此也可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先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5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总的来说,人的欲望是层层递进的,满足了低级的,才有资格去想高级的。

所以“饱暖思淫欲”这句话的内涵,原本并不是我们习惯以为的那样,用来调侃男女之事的,而是在很认真的说人的需求问题,只是它的字面不太美好,所以在民间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比较单一的意思,明朝戏剧《对玉梳》里就说:“这厮只因饱暖生淫欲......便休想似水如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少有人知道,“饱暖思淫欲”的下一句才是经典,与前者相对应,说尽了人心的复杂多变,受环境的影响之深,这句话就是“饥寒起盗心”,所以全句应该是: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是一句反映了人性的俗语。

人要是吃饱穿暖、物质需求满足了,很容易产生其他的高级欲望;但人要是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就容易铤而走险、滋生恶念,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句话并非古人空口白牙说大道理,我们联系实际,应该很容易理解。

在古代,能安守清贫向来都被视作一种高尚品质,这是因为人在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坚持原则,非常难得。物以稀为贵,如果出现这样的人,当然会受到称赞,比如孔子就曾经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过到了现代,笔者认为,对物质的需求是人的一种本能,只要不因此伤害他人,违背道德,有物质心不算坏事,反而会成为人向上的动力。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物质,也可能是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去要求别人了。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