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夫的发热秘籍——让你看懂关于感冒发烧的所有道理

关于感冒发烧最近大家讨论得比较热,有所要吃药的,有所不建议吃药的,有所能洗澡的,也有建议洗澡降温的,有所要捂汗的,有所不能捂汗的,总之说啥的有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一句话可以概括,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在战斗,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对付发烧,而是要配合免疫系统的战斗,尽可能减少身体的额外消耗,把尽可能多的能量让给免疫系统,让她安心打仗。这是我们应对感冒发烧各种情况的核心原理。

关键词,降低身体功耗,给免疫系统让能

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事情就好解释了。比如,很多人说,病毒没有特效药,需要自身免疫力去对抗,免疫力好就好得快,于是派生出了一些错误的方法。老百姓能想到的提升免疫的方法就是锻炼身体,我就看到某音平台上有博主冒着发烧的身体在家练习俯卧撑。这就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当你生病发烧的时候,不能够剧烈运动,要维持身体的低功耗,你就要足够懒,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尤其是消耗了白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能源“葡萄糖”,你让你的免疫系统如何工作?这不是在增强抵抗力,这是对你的免疫系统釜底抽薪的行为。

发热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应对策略是不同的。

体温上升期

这个时期,首先身体被外来病原体入侵,这些致病原被称作外源性致热原,它们会遭受体内白细胞的拦截,白细胞收到外敌入侵的信号,会大量动员,加入到前线战斗。这个过程中白细胞处于应激状态,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就是白介素1、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会刺激前列腺素水平的升高。下丘脑就是人体的空调遥控板,承担人体体温设定的工作。正常情况下,下丘脑设定的体温是37℃,当前列腺素水平升高时,下丘脑体温设定就会升高,可能变成38℃、39℃。这时候我们身体实际温度就会低于设定温度,我们就会感觉到冷,身体会出现畏寒、毛孔收缩、汗毛竖立、骨骼肌震颤等症状。畏寒会促使我们多加衣服,毛孔收缩身体停止排汗,这些反应是为了减少身体热量丢失。汗毛竖立,是立毛肌收缩,肌肉震颤是骨骼肌收缩,这些反应会增加身体产热。一方面减少丢失,一方面增加产热,就能使体温升高,从而达到下丘脑新的设定温度。直到体温烧到目标值后,寒战的症状才会消失。由于体温升高,身体和环境温差增大,会导致散热加快,所以畏寒对症会一直持续,身体这样做是为了告诉你,你现在还不能脱去衣服,身体需要保持这个温度。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办?简单一个字“捂”。就是穿厚点,盖厚点,空调温度升高点,取暖器打开。

我们需要减少身体功耗,给白细胞让能,就不能让身体通过寒战的方式升温,因为肌肉震颤是很消耗能量的事情。通过快速升高环境温度的办法,让身体温度快速烧起来,快速达到目标值,这样能最大限度节省能量,让免疫系统不至于在战斗中断了粮草。

请注意,这里的“捂”是“捂热”,不是“捂汗”。

第二阶段,发热持续期

这个阶段体温会持续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时候我们身体的温度已经和下丘脑的设定温度一直,你已经裹上了厚厚的衣物,所以已经不觉得冷,但家人接触你的皮肤会觉得非常滚烫。并且也不会有寒战等症状。这个阶段我们首要的选择是维持。

我们要知道,发热是身体的保护性措施。高体温是不利于细菌、病毒包括癌细胞这些繁殖速度非常快的生物生存的,免疫系统在这种状态下战斗会事半功倍。所以,如果你自己并没有因为高热而感到非常不适,可以维持现状,然后让身体始终保持低功耗状态运作,简单说就是尽量少动,还是强调那个“懒”字。这时候如果你增加功耗,例如步行去医院,自己做家务做饭等,高强度的加班工作,尤其是在高热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诱发高热惊厥或者心衰猝死的。高热的时候,我们身体的很多器官都是很脆弱且敏感的,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所以这阶段你需要格外注意,如果持续高热,还没有退烧的迹象,并且身体已经开始出现心悸、乏力、气促等不适,就得注意了,你需要药物退烧,如果有心悸、胸痛、上腹痛、肩膀痛这些情况,还要尽快去医院,警惕心肌炎的可能。药物退烧的原理是通过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下调下丘脑的体温设定,达到退热效果。

这个阶段身体的散热会消耗大量水分,免疫系统的战斗会消耗大量能量,我们需要注重水分和能量的补充。饮食上需要以糖类摄入为主,加上必要的优质蛋白和必须氨基酸等。脂肪摄入会增加身体负担,所以这阶段的人普遍会有厌油的症状。饮食以清淡为主,牛奶、鸡蛋、鸡肉、鸡汤是非常好的营养补充。在体温上升期和发热维持期,我们需要喝温水,这样能避免给食物升温而增加额外能量消耗。并且感官上我们也会觉得温水喝着舒服,凉水喝着会很不适应。

第三阶段,散热期

就是退烧过程。民间流行“捂汗”的操作,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主张在体温上升期焐热,但不主张在退热期捂汗。免疫系统经过大战之后,外源性致热原被吞噬代谢,内源性白细胞因子水平下降,下丘脑前列腺素水平下降,体温设定点下调。这时候我们的身体温度会显著高于下丘脑的设定温度,为满足需要,身体需要快速散热。因为之前我们捂得很厚,如果是在冬天,要快速散热很简单,把被子掀开,衣服脱掉,挥发散热会很快的。但如果这时候我们还继续捂着,身体只能通过大量排汗的方式散热,于是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

这种大汗淋漓之后,的确会观察到体温很快降去,但这不是你捂汗的功劳,而是你捂汗的罪过。你的身体原本可以不需要出这么多汗就可以让体温平稳下降的,但就是因为你捂,身体不得不大量排汗降温。

经历了升温期,发热持续期,免疫系统刚刚经历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然而这只是激烈战斗告一段落,斗争工作并没有停止,所以节能,给免疫系统让能的思想是不变的。大量排汗对于身体而言是主动消耗能量的工作,这些能量消耗是可以避免的。在发热期,身体已经损失了大量水分,我们身体本来是缺水的,大量排汗增加了身体水资源和电解质的流失,是不利于身体工作的。所以很多人捂汗后会感觉很虚弱,虚脱一样。

如果身体没有什么不适,我们可以在发热维持期等待自然退热期来临,如果有高热也可以通过药物退烧让身体出现退热反应。无论采取何种退热,在退热期我们都需要懂得脱去衣物,掀开被子,协助身体散热,而不要让身体动用大量排汗的机制去主动散热。

了解了这三个阶段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自然也就明白了关于洗澡的问题,关于服用退烧药的问题。体温上升期和发热持续期是不适宜洗澡冲凉的,因为这会增加身体能量的丢失。在退热期和退热后期,是可以洗澡的,夏天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冬天洗澡仍然需要注意保暖。

关于物理降温的问题,冬天由于环境温度本就低于体温,所以物理降温只需要通过脱去衣物实现,但夏天环境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是可以采取冲凉的办法协助高热持续期和退热期退热的。

或许有人会问,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体温上升期,什么时候是发热持续期,什么时候是退热期呢?很简单,跟着感觉走。体温上升期你会觉得好冷,你只管穿厚,直到你不觉得冷为止,然后就维持那个状态,你会觉得自己好懒,一点不想动,多半就是高热了,体温太高了。你要是觉得乏力得厉害,可能是体温高离谱了,需要物理降温减少高热对大脑,对内脏器官的伤害。当你开始感觉有点热的时候,就是时候掀开被子,敞开衣服了。注意别一下子脱光,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觉适宜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