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年轻群体来说,接种疫苗是否不如感染一次奥密克戎?

12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回应,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株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是依然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我们过去强调的老年人得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整个人群当中比例会更高一些。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比例也会更高。”

王华庆说,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显示,与完成全程或者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住院风险、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差比较大,其中也包括了青年人和成年人。在这种风险有一定程度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这种风险。

“所以,我们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完成加强疫苗接种,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成年人和青年人,都把这种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王华庆说。

不建议用捂汗方式给婴儿退热

2个月以下婴儿发烧需及时送医

婴儿可以选择的退热药有限,能不能用捂汗这种物理方式帮他们退热?

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我们建议,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烧,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去,让医护人员去帮助孩子。

王荃表示,一定要明确地说明,我们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因为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是不健全,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如果我们给这些孩子捂过多的衣物或被盖,就让他们没有办法经皮肤去散热,在捂热的情况下,他们的体温可能越来越高,甚至达到40度以上,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所以,在孩子发烧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王荃说。

重症高风险的人群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

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或者无症状,但是也有少部分病人表现出肺炎,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这些人群属于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对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要进行早期干预。

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了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排毒的时间。王贵强说,目前这三种抗病毒药物要在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他解释,单克隆抗体需要静脉给药,需要在住院时间使用,在门诊、或者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适应症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正在用辛伐他汀、胺碘酮等药物,是不能使用奈玛特韦。阿兹夫定也是小分子抗病毒药,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这个药物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王贵强说,这些药物逐渐会在各个医疗机构和社区层面提供,请感染者尤其是重症高风险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抗病毒药物。

抗原转阴后又阳了,是没好彻底吗?“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网传“阳康”以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是真的吗?央视记者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就网友关切的问题带来解读。

“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

专家这样解读

李侗曾医生认为“复阳”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也阴性了之后,再次检测发现又阳性了。一般认为这时检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

“二次感染”是指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经彻底康复了,但又发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并且核酸的CT值也比较低,病毒载量较高,有传染性。

专家表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的概率都很低。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至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哪些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可能性大一些?

就哪些群体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比较高,专家进行了相关介绍。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患者感染康复之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

免疫缺陷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高风险岗位的人群,比如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平时和人接触比较多,传染的风险也比较高。

“复阳”目前没有发现有特殊的规律,仅仅是一个检出病毒片段的指标,和体质差异关系不大。

一个人有可能因为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吗?

此外,专家表示,一个人有可能因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据国外相关报道,感染过两次的有很多,感染过三次的比较少,感染四、五次非常罕见。因为我们每一次感染都能获得一定的抗体保护,那么再感染的风险会变小,再感染之后的症状也会减轻。

“阳康”后两周内容易感染?

网传“阳性之后两周左右才能产生抗体,所以这段时间最有可能二次感染”,专家解答,不存在说两周内容易感染这个说法。

我们常说的特异性抗体,两周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实际上病毒进入人体的这一刻,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时间达到高峰,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并不是说这两周内人体就没有保护力。这个时候如果有病毒再进入体内,它能够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的时候。总体来说,感染之后时间越长,体内的抗体水平越低,感染的风险才会越大。

“阳康”之后多久可以接种加强针?

“阳康”之后多久可以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康复之后,一般获得的保护力可以持续3到6个月,年轻人可以在6个月以后再去接种一次加强针。老年人因为保护力比较短,可以在三个月以后再去加强一针。

感染者康复后,家里千万不要这样做!

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康复后,家庭内部应该怎样做好消杀清洁?怎样消杀效果最好?

12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提示,消杀不必过度,开窗通风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病毒在室温条件下通常不会存活很久,切忌大量、大面积喷洒消毒液。

新冠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里才能复制,一旦离开人体,室温条件下2至3小时就会失去活性。当然,如果是在卫生间、厨房等通风不好的角落,其可能会存活时间相对较长。李侗曾表示,对于家庭消杀来说,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每天开2至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即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数量。

对于卫生间、厨房等相对潮湿封闭的房间,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或75%的酒精擦拭。李侗曾特别提示,尽量不要采用喷洒的方式,小范围擦拭就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特别是不要大面积喷洒酒精,一旦遇到明火容易发生危险,一定要合理使用。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半小时后,要记得再用清水擦净,防止对皮肤产生刺激。

感染者使用过的餐具、水杯等,可以通过高温蒸煮进行消毒,衣物正常清洗、晾干即可。李侗曾表示,家中即使残留一些病毒,也不必太多担心。“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它刚和这种病毒打过一仗,一般3个月到半年之内,同种病毒不会导致再次感染。”

文|京教君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

近期视频推荐

请关注“京城教育圈”视频号——

“京城教育圈”

政策解析,升学指南,发现价值,分享新知

关注更多教育信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圈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