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涅槃后,佛弟子谨记佛祖的遗训,坚持“以戒为师”,并恪守佛陀古制,身处末法时代的我们,福缘浅薄,无缘闻听佛祖讲法,佛祖曾预言,在末法时代,佛法甚微,众生将难以闻听正法,甚至还会有假和尚出现,来误导人们,让人们对正法有所误解,难以正确的认识正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婆娑世界里,人们渐渐的迷失了本性,而一味的追求自身的欲望,很难做到心中的“舍”字,出家人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一心向佛,但是有些僧人已经慢慢的失去了心中的清净之心,不是一心向佛,而是违背佛教的教义,把人们心中固有的传统观念打破,甚至有人再问,世上还有真正的修行人吗?答案是毋容置疑的,修行人是有的,只不过他们喜欢清修,不愿被别人所打扰,而释觉定就是其中一位。

释觉定师父是一位苦行僧,他自幼与佛结缘,一心向善,

后皈依三宝,更是坚持苦修。持戒修行,

60多年不食油盐,过着简单而清贫的出家人生活,

后为了报亲恩,更是割肉救母,留下至孝的美名,

后得观音菩萨点化,用40多年的时间,亲手建立一座寺庙,并乐善好施,被人们称为“活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觉定自幼与佛结缘,16岁正式出家

释觉定出生在一个清贫之家,

原名陈多兴,

自幼聪明懂事,在5岁的时候,曾有一名僧人看到他后,便说他佛缘深厚,具有善根。可是没过多长时间,父亲离去,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就这样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自小的他,便开始为了生活而忙碌,体会世间的无常,随着他慢慢长大,14岁时,在一次机缘下,他开始接触佛学,看到佛经后,心中大为欢喜,又看到出家人的修行,便产生了出家之念,

到16岁时,因缘具足,得以正式剃度出家。

孝心的流传

释觉定出家后,一心向佛,并时刻牢记师父的教诲,白天照顾母亲,晚上到寺庙一心礼佛、诵经、打坐,就这样,他每天来回的在家里和寺庙奔波。

民间曾传说,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请来医生却束手无策,这时出家修行的释觉定,曾在佛经上看到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便效仿佛祖,用自己的肉来熬汤喂母亲喝下,希望能够让母亲痊愈,也许是佛菩萨的加持或者是他孝心的感动,母亲慢慢的痊愈。

当然了,这段事迹,只是民间所流传的,

人们只是借此事来赞扬释觉定的孝心,认为他是孝子,希望人们能够以他为榜样,孝顺父母,让孝心流传下去。

得观音菩萨感化,43年时间建立寺庙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离去,释觉定便开始四处参学,礼拜佛教圣地,并一路随缘度化,结下众多的善缘,

最后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的金龙山,

看到这里地处大山深处,十分清净,适合修行,便在此进行苦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晚上,他曾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说这里之前有座佛教寺庙,希望他能够重建起来,随后他便开始准备建立寺庙,在征得当地的同意后,他便四处化缘,并用自己的积蓄,开始准备建造,每次都是他一个人从山下不辞辛苦的把瓦和砖一块一块的运上来,靠着自己的虔诚之心,最后在人们的帮助下,

用时43年,终于建起了寺庙,并取名为正觉寺。

一生坚持苦修,广结善缘,被人称为“活菩萨”

释觉定自出家后,便坚持苦修,恪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不食油盐,每天吃的是白水煮青菜。

而他身上的百衲衣更是穿了43年,每次破了就自己动手补补,从不舍得扔掉,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他的宝贝。

释觉定一生清贫,认为平淡就是福,能在这种生活下修行,也是自己的福报。

释觉定自幼一心向善,并常常教导弟子要心中有善,每次看到弟子在打扫寺院时,都会叫他们轻轻的扫落叶,以免伤害地上的虫子,在夏天时,更是要求弟子用蚊帐,不用蚊香,认为一切众生皆平等,不可杀生。

释觉定慈悲为怀、具有菩萨心肠,每次周边的人需要帮助时,他都会前去帮忙,有时家人吵架了或者那家没有粮食了,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就是这样一位僧人,不求回报,却默默的付出,并广结善缘,受到人们的尊敬,认为他就是“活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