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江苏南京的幕府山脉,西至明朝城门上元门,东至长江三大名矶之首燕子矶,连绵5.5公里。

万里长江在其侧奔腾而过,多少名人雅士在此对酒当歌,真称得上是“江山共景、六朝祥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正是因为这是一片人杰地灵之地,所以被当作风水宝地,古代权贵也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在此长眠。

1965年,这里便发现了七座豪华家族墓,墓主人的来头也着实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十年代发现一家族墓群,竟是中原第一名门望族

1965年1月18日,幕府山西南的象山(另称“人台山”)处发现古墓一座。

墓穴位于山正中的南麓半山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墓穴离山面有10米的深度,正式清理以前,已经露出了封门砖和部分甬道。

封门砖是最常见的一种墓穴防盗措施,这意味着该墓穴并没有遭到盗墓贼的侵害。

拆除封门砖后,进入墓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常年未被人打扰的墓室。

墓室中墙壁完好,未出现盗洞,陪葬品数目有二十余件,多数都是瓷、铜、铁制的精致器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墓志中可以看出,墓主名讳“兴之”,生于310年,卒于340年,未提及姓氏,东晋人,但东晋史书中却没有这个人。

其妻名讳“宋和”,宋和之父宋哲在东晋做过东晋使持节、侍中、将军等高官之职。

西晋时,正是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到了东晋时期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通婚十分讲究门当户对,不会和其他阶层互相通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兴之”家族也必然和宋家一样,在朝野里有一定的势力。

那么兴之到底出自哪个世家?

在墓志上记载兴之之父谥号为“肃”,而《晋书》中,谥号为“肃”的共两人,一个是颍川鄢陵的庾翼,但是他生于304年,只比兴之大6岁,籍贯也不相符。

另一个人叫王彬,生于278年,和兴之一样都是“琅琊临沂人”。

王彬身后,确实有一个显赫的家族。

这就是曾经在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第一名门望族——“琅琊王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琅琊王氏遗址

琅琊王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初年达到了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其家族子弟在七百年间,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所称“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最知名的代表性人物就是王羲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兴之为王彬之子,按照辈分排列,王兴之和王羲之属于同一个祖父的堂兄弟。

之后,考古学家在王兴之及其妻子宋和的合葬墓旁,发现还有7座古墓,都是琅琊王氏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氏墓群分布

显然,这是一片家族墓群。

但是墓群并不是以王兴之为中心而建的。

在排查了七个墓穴主人的身份后,发现他们的一家之主,正是王兴之之父——王彬。

一家之主是东晋清正高官,其墓旁却葬有亲生女儿

神奇的事情在于,王彬的墓室一直都没有找到,据传因为当时在象山大兴土木,可能不小心破坏掉了。

但是按照其余墓主的墓志推断,王彬的墓穴应该就在他的大女儿——王丹虎的墓穴不到十米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在古代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在封建时代,多数情况下,女子出嫁后应葬入夫家墓冢。

但是王丹虎不仅葬在了王家墓群里,还葬在了父亲的墓边。

这意味着,王丹虎极有可能并未出嫁。但是即使是现代,大龄未婚女青年也会引来多嘴口舌,更何况是压迫女性的古代?

而且,以王丹虎的家世,照理讲是不缺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弟。她的家族长辈,一定是会想办法把她风风光光嫁出去的。

那么必然是在她的家族中发生了什么,才导致王丹虎终身未嫁。

关注的重点,自然是放到了葬得离她最近的王彬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王丹虎的父亲,王彬在王丹虎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据《晋书》记载,王彬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王彬自小便被人称赞品行端正,他从20岁开始入仕,是东晋开国元勋——王导的堂弟,官至侍中。

东晋权臣王敦也是王彬的堂哥,公元322年发动“王敦之乱”,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王导都不放在眼里。

王彬曾因看不惯王敦的独断专行,经常与王敦对峙。王敦数次对王彬进行死亡威胁,王彬毫不畏惧,反而痛斥王敦:“你当年杀害堂兄长,现在又要杀害堂弟弟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王敦倒台,王彬也并不计前嫌,接纳了其下属王应父子,甚至还准备了船只前来接应。

可以说,王彬其人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以他正直的个性,对子女的未来自然也不会松懈。

王彬去世之年为公元336年,此时王丹虎已经35岁。

照理讲,王彬在生时应该有充裕的时间,替女儿许一个好人家。

如果原因不是出在王彬身上,那么就是出在王丹虎本人身上。

于是,关注点便又落在了王丹虎的陪葬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女的陪葬物品琳琅满目,其中数百粒红丸引注目

从陪葬品可以看出,王家对王丹虎这一长女的重视。

其豪华程度并不逊于王兴之夫妻墓,甚至可以说更甚于此。

王丹虎墓出土了贝壳状物达几千粒之多,根据考古可得,这极有可能是古代时兴的“珠襦”,亦即用串珠为饰的短衣,在古代多为皇族所穿,后来也有贵族当敛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其墓中还有八只装饰在衣物上的金环,也是当时晋朝十分流行的装饰品。可见,王丹虎其人,十分追求潮流。

除此之外,墓室内双面有壁龛,置放了十几件瓷、铜、铁制精致物品。

王丹虎的棺内,放有十三支金钗、四支金簪、数十粒各异的珍珠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宝石并非普通宝石,里面含有微雕工艺,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在其他的王家后人墓中都未曾发现,足见王丹虎在家中的地位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因为王彬为人正直,对子女也多为开明,是以并不强求王丹虎结婚;

而王丹虎见不嫁人,在家中也不会受到歧视,且因为其长女地位更受弟妹尊敬,便索性不嫁。

然而,一样物品的出现,推翻了所有的结论。

那便是在王丹虎墓中,发现了数百粒红色的药丸,大概有200颗。

可能有些人认为,这些红丸和那些贝壳状物、珍珠一样,是装饰品。

但是这红丸,是放置在圆形的漆盒之中,而其他装饰品则是直接放在了棺内,并没有用容器装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红丸到底是什么?专家第一时间进行化验。

在1965年的时候,要快速得出结论,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从1965年5月发现王丹虎墓,到1965年7月才得到化验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验结果竟然是这种东西,揭露王氏一族日常生活

从化验报告中显示,红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

在古代,它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辰砂”。

主要是用来做漆器染料的。

但是王丹虎身为一个贵族,无需去做社会底层的基本劳作,自然不需要漆器的原材料。

是以,这“辰砂”必然不会是用作染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辰砂同时也是一种绘画颜料,也许王丹虎喜爱绘画,所以才会将颜料一并下葬?但是,如果她真的爱画画,为何陪葬品中不出现一幅画作?

既然辰砂不是以染料、颜料的原材料下葬,那么便只有一种可能,也是辰砂最后一个用途——医药。

根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辰砂能够“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也就是说辰砂作为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杀菌之用,据传还能治疗痔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如果是普通的药物,并没有到给王丹虎陪葬的地步,它一定有特殊的含义。以王丹虎的人生经历推测,可能和感情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而《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辰砂还有一句记载,那便是“久服通神明不老”

这话就超越了医学的合理范畴,甚至可以联想到东晋时期的一个社会现象。

在东晋时期,人们都热爱炼丹修仙。

著名炼丹家葛洪,和王彬年岁相仿,和王丹虎正处于同一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个阶段,道教的炼丹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服食丹药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

而辰砂,正是当年炼制丹药的主要材料。

而王彬的父亲王正,十分信仰道教,其子女孙辈也受其影响颇深。

王羲之便是最为出名的一个。

王羲之和许多道长都往来密切,还加入了道教的一个派别——五斗米教。

同时,他也有服食丹药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有传闻称,王羲之之所以病逝,跟其服食丹药有很大的关系,是致死的死因。

可以看出,在王家,服食丹药并不是什么稀奇、可怕的事情,是王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样一想,王丹虎服食丹药,似乎顺理成章。

这些辰砂不仅是王丹虎日常喜爱服食的丹药,同时作为“长生不老”的代名词,表达王家人对王丹虎之死的哀恸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沉迷丹药才是王丹虎不愿结婚的主要原因。

一种可能是,王丹虎信奉道教,已经出家,想要修仙,长生不老。

但是她的墓志中没有提及其道号

以道教为尊的王家不可能漏掉“道号”这么重要的称谓,只有可能是她没有出家。所以第一种可能性被推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可能,她体弱多病不适宜嫁人生子,所以才会服食丹药,希望延长寿命。但是按照墓志所记载,王丹虎生于公元301年,卒于公元359年,享年58岁。

在古代来说,这并不算是一个身体虚弱的人会有的寿命。

那么,便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妄图追潮流反误卿卿性命,长命仙丹或是短命原因

王丹虎对丹药有依赖性心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服食丹药的祖师——何晏曾提过以辰砂为原料的“五石散”的感受:“觉神明开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丹药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药物成瘾,自然很难理会身外之物,遑论结婚了。

众所周知的是,硫化汞是重金属,长期服用,沉淀在身体里,会形成硫化汞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家族的寿命基因所致,王丹虎和她的父亲王彬、堂弟王羲之的寿命差不多,甚至王兴之都只活了30岁。

要知道,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女性长寿的概率始终是大于男性的,这是由染色体所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按照普遍规律,王丹虎应该活得比家族男性更长,但事实并非如此。也许这和她喜爱服食丹药有着密切的联系。

前言曾提,王丹虎喜爱追求潮流,陪葬品均是当时最潮流的款式,那么服食丹药既是当年流行的社会风气,又是王家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丹虎因为追潮流而沉迷丹药,可能是导致她寿命变短的主要成因。

东晋人士大多笃信仙丹,本是对长生不老抱有期望。

王彬身为王丹虎之父,从未阻止女儿服食丹药,也极有可能是支持态度。这显然是受到了时代发展的局限性,以为这样就是为女儿好。

却未曾想到,“长命”仙丹变成“短命”仙丹。

服食仙丹而暴毙者,在东晋并非少数,王丹虎极有可能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王丹虎尸身已腐,要从中化验出其死因,以现今的科学手段很难达到。

而其生平经历到底为何,也只能通过推测得出结论。

她出于何种目的服食丹药,没有任何证据可以佐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王丹虎是目前历史中唯一一个可考的服食丹药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丹虎的丹药,为中国的化学、医学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这大概就是辰砂作为陪葬品,对考古最为关键的作用吧。

参考文献:

  1. 南京象山东晋王丹虎墓和二、四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5(10):29-45.
  2. 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发掘报告[J].文物,1965(06):26-33+56-57.
  3. 罗宗真.炼丹与长生[J].祝您健康,1995(02):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