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电影《卧虎藏龙》里踏竹飞行的侠客在现实中真实存在,在我国浙江省的石门村里,就有一位“竹海飞人”。

他叫毛康达,年近70岁,却能脚踏10米高的竹子,如飞鸟般轻松穿梭于竹林间,那么,“竹海飞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本期铭人观察,就带你一起走进“竹海飞人”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竹子上端弹力游走竹林间

毛康达是浙江省石门村的村民,他所居住的地方拥有丰富茂盛的毛竹林,从清代末年起,当地村民开始发展竹经济,因此诞生了“砍竹脑”这项工作。

就是在每年的8月之后,风雪来临之前,派人爬上竹子,砍下顶端的竹脑,避免台风把竹子吹倒,防止大雪把竹子压弯,以保持毛竹笔直生长的状态。

那时,许多村民都以“砍竹脑”为生,毛康达也从小跟着父亲去竹林中工作,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这门技艺,等他长大后,他便能够接替父亲的工作,独自去竹林中砍竹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砍竹脑不仅是一个体力活,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想要爬上10多米高的竹子,可没有那么简单。

但毛康达却在多年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了一套砍竹脑的经验,练就了一身砍竹脑的独门绝技,使他能够在竹林间来去自由。

首先,毛康达会认真挑选攀爬的竹子,太年轻的竹子不行,表面光滑不好着力,太老和有虫眼的竹子也不行,受力易折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选好竹子后,毛康达就会带上工具和食物,开始蓄力攀爬,为什么要带上食物呢?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爬竹干可不能掉以轻心,双手双脚都要巧妙地借用竹节处的支撑力往上爬,竹子越往上长,也就越细,成年人的重量足以将其压弯。

所以,当毛康达爬到距离竹子顶端两米的位置时就会停下,这个位置竹子弯曲得刚刚好,既能让他砍下周围茂盛的竹脑,也方便后续过渡到临近的那棵竹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十年经验练就竹海飞人

所以,只要毛康达成功爬上了一棵竹子,他便可以一直通过竹子的弹力,前往一棵又一棵的竹子上,连续不断地砍竹脑,在空中待一整天是常有的事,所以他只能在竹子上解决午餐。

这时,他就会将附近的竹脑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鸟窝的竹垫,他就能坐在垫子上享受午餐,也能借此休息片刻,从远处看去,仿佛一个仙人在此修仙,从他的角度放眼望去,美丽的景色也令人心旷神怡。

等毛康达恢复体力后,他便可以继续砍竹脑,由于一直游走在竹林间,双脚没有接触地面,整个过程像是在用轻功飞行般,所以他才会被称为“竹海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石门村的很多村民都陆续走出了大山,不再以砍竹脑为生,年轻的小伙们也都不愿学习这个危险的技艺,目前村里只有几位像毛康达这个年龄人会砍竹脑。

他们砍回来的竹脑也只能用来做扫把、当柴烧,偶尔也可以制作成一些家具、玩具。

如今,“竹海飞人”已经被列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康达则成为了这项遗产的最后一位传承人,还是会有人请他去砍竹脑,不过不是让他去工作,而是表演,让更多人了解“竹海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他已经年近70岁了,但依然能够轻松地爬上竹子,每天也能砍500多根竹脑,这就是他砍了四十多年竹脑,练就的一身健康体魄。

虽然现实中的“竹海飞人”热度已退,但我们却能在很多武侠剧中,看到侠客们使用轻功踏竹飞行,这或许就是对“竹海飞人”的人一种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