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荆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共同缔造”解锁百姓“幸福密码”——洪湖市践行“五共”理念引领基层治理蝶变》一文,报道洪湖共同缔造做法和经验。全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同缔造”解锁百姓“幸福密码”

——洪湖市践行“五共”理念引领基层治理蝶变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

90多年前,在这片红色水乡,数十万群众与红军并肩浴血奋战,共同守护洪湖岸边这方家园,用生命谱写“洪湖精神”。

新时代,如何赓续传承“洪湖精神”,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共同缔造更加美丽的“洪湖岸边”?是摆在洪湖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来,洪湖市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精心遴选螺山镇花园村等11个城乡社区开展“共同缔造”集中连片试点,深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点燃基层共同缔造热情。

从盛夏到冬日,从乡村沃野到城市社区,从“你干我看”到“撸起袖子一起干”,水乡人民用实践和创造赋予“洪湖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正将“洪湖岸边”绘织成“锦绣家园”。

理念之变:把“决策话筒”交给老百姓

8月7日晚,螺山镇花园村一户村民家门口,四周灯光点点,头顶星辰闪烁,“小板凳夜谈”热闹开场。

这场夜谈,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荆州市委书记吴锦。他和该市镇村干部、村党员群众代表围坐一堂。

吴锦面对面向大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听取群众对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意见建议。

“现在村民想解决什么问题,村里把决策权交给了我们,还带领我们一起干,大家劲头大得很!”说起村里开展的“共同缔造”活动,村民们同声点赞。

其实,这一声声点赞却来之不易。

今年7月,洪湖市确定花园村为“共同缔造”试点村,要求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促进乡村治理全面升级。

机遇难得,村委会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动员。本以为会得到大家支持,没想到应者寥寥。

“明明是为群众办好事,咋不受欢迎呢?”村第一书记熊亮和村“两委”班子寻找问题症结。

“大会开不好,那就开小会,我们不如把会议室搬到村民家门口。”这一提议,得到大家赞同。

当晚,村委会把会场定在2组纳凉空地上,办起了夜谈会。

一盏灯、几壶清茶、十几条小板凳,村干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一番推心置腹后,村民们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能不能建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天墩沟路面破损,开车要避坑,都是蛇形走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逐渐热烈起来。附近的村民也被吸引过来,主动加入“群聊”。

村干部一一记录,将问题收集归类,形成项目清单。

趁热打铁。村委会第一时间通知第二场夜谈会。翌日晚,许多村民早早来到场地等候,等着商量“自家事”。

一场场夜谈会、场子会、户主会、院子会,花园村将“话筒”交到村民手里,点燃了群众热情。

这个夏季,这股热情从乡村烧到了城区。与花园村相隔5公里的新堤街道春雨亭社区棉花小区,也经历着一场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棉花小区是房龄超30年的老旧小区,因私搭乱建多,交通道路窄、环境脏乱差、消防隐患大,群众意见大。

7月,棉花小区以纳入该市“共同缔造”试点为契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

“以前都是政府主导老旧小区改造,常常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这次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改起。”洪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改造地下管网、拆除老防盗网、重新划车位、粉刷墙面防水……小区多次召开意见征集会,让居民“点菜”确定改造内容。

为了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小区还邀请专家根据居民需求,量身定制实施项目,第一时间公示规划设计效果图,再根据大家要求精准施策、靶向改造。

从“脏乱差”的典型到“洁净美”的先进,棉花小区吃透“五共”理念,“改”到了群众心坎上。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说,只有把“话筒”交给老百姓,群众才会从“旁观者”加入到“撸起袖子一起干”的队伍中来,才能干得快、干得好。

行动之变:发动广大群众“撸袖子”一起干

看到花园村、春雨亭社区的变化,乌林镇叶家洲村人急了。

洪湖市公布的首批10个“共同缔造”试点村中,周边几个村庄都赫然在列,叶家洲村却“缺席”了。

在村民呼声下,村支书叶奇林百般争取,终于抢得一个名额。

“共同缔造”活动怎么开展?村干部心里也拿不准。

百闻不如一见。村“两委”租来大巴,组织78名村民前往红安、麻城参观。

林田交织秀美、村落精致整洁、满眼乡韵醉人——前去参观的村民艳羡不已。

考察归来,村委会立即召开村民大会,现场播放考察视频和照片,深入讲解“共同缔造”理念。

根据村民意见,拓宽进村组的道路成了首个要办的大事。

但改造未启动就遇到了难题——需要村民叶朝金、曾美英让出宅基地。

起初,叶朝金、曾美英两家人都不同意。但亲眼目睹乡亲们外出考察视频后,80多岁叶朝金心里久久不能平复:“‘共同缔造’是为村里好,咱不能掉队!”

说干就干。叶朝金推倒自家10余米长的围墙,并劝说对门年逾九旬的曾美英让出自家宅基地。

两位耄耋老人的义举,不仅让道路得以扩宽到5.5米,更感动了全村村民。

村里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今年九月,叶家洲村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全体村民连续四年不拿分红,村集体每年拿出113万元解决大家最关心的事。

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变“你”和“我”为“我们”,才更有力量。

花园村一次“小板凳夜谈”上,村民反映,二组两排村屋背对背而立,中间的臭水沟每遇下雨,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村“两委”和该组村民合议,大家各自拆除自家后院墙体,退让3米作为公共土地,修建人行绿化步道,地下建造雨污管网。

“拆自家院、建公共路,这又是桩头疼事。”拿到群众议定的方案,村第一书记熊亮心怀忐忑。

谁料到,村民们个个自告奋勇,项目涉及28户村民,仅3天就有21户村民爽快签字同意。

也有不同意的。村民蔡爹爹有些不乐意,自己后院种果树、养鸭子,还有个杂物房,“拆除后院,损失可大了!”

村里比较有威望的老党员李仁学和热心群众李明强主动上门,3次入户给蔡爹爹做思想工作。

“大家盼了十几年,咱不能拖后腿啊!”“换个地方,让您养鸭子”……直白的话说到了蔡爹爹心里。

“我同意!”“我支持!”10天不到,28户村民全都按了红手印。

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干。大家不仅无偿拆除了自家后墙、鸭棚、旱厕,还自发投工投劳、捐砖捐料。

如今,该项目正加紧施工。村民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邻里和美六米巷”。

“像是天方夜谭,没想到这件事竟如此顺利办成了。”熊亮感慨不已:“发动群众,‘泥腿子’也能赛过‘诸葛亮’!”

制度之变:人人都是美好家园“当家人”

冬日的暖阳下,老湾回族乡吕蒙口村,绿树掩映青墙灰瓦,鲜花点缀湾间小道,绘就一幅别样的新村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吕蒙口村被评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今年来,吕蒙口村又以推进“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打造吕蒙文化广场、“子明书屋”,增加木桥、廊道、木制围栏等配套设施。

环境变好了,如何管理、怎么维护保持下去?

村里事,群众议。吕蒙口村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晒一晒、比一比、评一评,让大家在村居环境管理中“唱主角”,对“美丽庭院”进行评议打分PK。

不止群众评议,吕蒙口村积极成立群众自治组织,号召广大党员群众认管认养门前屋后绿化,共同维护共建成果。

“别看俺年纪大,我还能出点力!”老党员冯云堂主动要求,出任村里吕蒙文化广场的“管理员”:“哪家熊孩子破坏广场公共设施,只要我一说,他们准能改正。”

共同缔造,核心要义在于百姓参与。群众是出谋划策人,是建设主体,是管理员,是打分者,也是共享人。

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一种“积分超市”在洪湖遍地开花。

“11组村民余光运清扫房前屋后、参加公益劳动,获得价值80元的物品兑换券;3组村民孙少平积极响应村委号召,按规定为儿子办了一场节俭婚宴,得到500元的积分兑换券……”

前不久,乌林镇吴王庙村25名村民喜获村“两委”发放的积分兑换券,高兴地从村里积分超市兑换到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物品。

“小积分”激活村民自治“大能量”。洪湖市各乡村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制定积分管理办法,明确基础分值和参与集体公益活动、孝老爱亲、子女教育等加减分事项,激励大家在城乡治理中由“站着看”变“主动干”。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乌林村盛产酱板鸭、卤甲鱼、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但大多“养在深闺”。该村引进电商企业,与周边合作社、种养殖农户合作,打造电商直播基地,月销售额达350万元,带动就业25人、月收入达4000元,实现“产业共谋、集体增富、村民增收”。

珂里村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广泛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引导带动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

村里的点滴变化,不仅调动起本村村民积极性,还感动了在外乡贤。

花园村成立在外乡贤联谊会,大家献计献策、踊跃捐款,已累积公益发展基金16.4万元。身为武汉高斯美集团老总的杨红波回投家乡,为村民免费安装光伏发电项目。

吕蒙口村在外乡贤定雄武自费70万元,对老屋进行改造翻新,主动提出将房屋作为村文化图书室,取名为“子明书屋”,传承吕蒙遗风。

为保证“共同缔造”活动持续开展,今年,洪湖市政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建设后奖补”的原则,市直部门一起研究,合力共建,统筹“共同缔造”项目资金量达1亿元,市级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00万元,引导试点村(社区)投入到房前屋后环境整治、上下水管网改造、强弱电管线分离、乡间小道改造等。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源自群众更强大。新时代的洪湖儿女坚持“共同缔造”理念,解锁百姓“幸福密码”,让这片红色沃土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来 源:荆州日报

编 辑:彭林枫

编 审:吴 琪 陈筱茜

监 制:李友华

总监制:黄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