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河南一老头抱着个铜疙瘩回家,不料被老婆一把推出门,“这个东西一看就晦气,哪里捡的,赶紧丢哪里去”,老婆怒气冲冲地对他说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安阳的老杨退休后,迷上了钓鱼,附近大大小小的水库河流,被他钓了个遍,虽然每次鱼获不多,但他就图个乐呵,不缺吃不缺穿,每个月还有固定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舒坦。

这天,老杨和往常一样在河边钓鱼,不知道是他运气差,还是选的地方不对,钓了半天,一条鱼都钓到,感到失望的他打算收拾回家。突然鱼钩好像钩住了一条大鱼,任凭他怎么拽,都拽不动。

后来,在两个鱼友的帮助下才拉上来,原来是一个看起来像乌龟的铜疙瘩。铜疙瘩上面长满绿锈,像只绿毛龟。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乌龟背上插着4只利箭,那两个鱼友看到后,扭头就走,边走边在地上吐口水。

此时,老杨也没有心情继续钓鱼,收拾好东西,抱着铜疙瘩回家。谁知,到了家门口就被老婆一把拦住,“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老婆质问他。

老杨笑呵呵地说:铜疙瘩,这东西肯定能卖钱。老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骂道:我看你真是钻钱眼里了,死人用的东西你也敢卖?

这个东西一看就晦气,哪里捡的,赶紧丢哪里去,别把晦气带回家”,老婆怒气冲冲地对他说。老杨见老婆真的生气,怕矛盾激化,揣着铜疙瘩出门,转悠一圈,让他丢了,还真有些舍不得,但是又没法带回家,因为过不了老婆那一关。

于是,他心生一计,找了一处隐蔽的地方,见四下无人,迅速把铜疙瘩埋进乱石堆里,拍拍衣服上的土灰,这才放心回家。老婆有些不放心的在他身上检查了一遍,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现,这才放下心来。时间久了,他都忘了这茬子事情。

次年,当地文管所下乡征集文物,老杨突然想起来自己捡的那个铜疙瘩,想让专家掌掌眼,专家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

结果,老杨在乱石堆找了半天,那里还有铜疙瘩的影子,急得他满头大汗,以为被人偷走了。专家劝他冷静点,不要慌。

原来是他自己记错地方了,当他把青铜乌龟递到专家手里时,专家眼睛都直了,一时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双手发抖。

专家问老杨是否愿意捐赠给国家,进行研究,老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自己虽然老了,但还能发光发热。能为国家做贡献是他的荣幸。

经过查阅大量古籍资料,专家发现这只青铜龟叫“鼋”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外形虽然和乌龟相似,但性情凶猛,主要栖息在江河湖泊中,是鳖科动物中比较大的一种。

经过鉴定:这只青铜鼋采用纯青铜铸造,通高10厘米,长21.4厘米。造型奇特的青铜鼋背甲上,插有3支箭,脖子右侧插着同样一支箭。

鼋背甲中部有铭文4行32字:“丙申,王于洹,获。王一射,射三,率亡(无)废矢。王令(命)寝(馗)兄(贶)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汝)宝。

专家通过解读铭文,发现上面记述的事情是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在野外发现一只巨大的鼋,商王射了一箭,作册般佐射3箭,没想到全部命中。

商王射获大鼋,非常高兴,把巨鼋赏赐给了作册般。作册般为了纪念这件伟大的事情,命工匠用青铜铸造了这件青铜鼋,并铸铭文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情。

专家将这件晚商时期的青铜鼋,命名为“商作册般青铜鼋”。

商朝前期时,只有少数青铜器上铸造铭文,而且字数较少。到了商朝中晚期,铸铭青铜器才逐渐增多,几十字的长篇铭文到商朝末期才出现。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的全盛时期,100字以上的铭文为常见较。青铜器铭文又被称作“金文”、“钟鼎文”,基本保持毛笔书写的形态,是当时的正体文字。

商作册般青铜鼋的铸造,取材于像生类,整个鼋生动的造型和插入其甲颈部的4箭,都生动地还原了当时狩猎的场景。这是一件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杰作。

这件“商作册般青铜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商朝时期精湛地青铜铸造工艺的证明,如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