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书法家邱振中先生说:“颜真卿是从山的另一面攀上顶峰的”。人们一致认为颜真卿在唐代“二王”的包围下突出重围,创造了迥异于“二王”瘦硬楷书的宽博雄强的楷书作品,将唐楷艺术推向了巅峰。
其实唐代宽博丰腴楷书的开路者另有其人,他就是唐代书法家徐浩,颜真卿的书法老师。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形成除了受自己书法篆籀家学的影响,受徐浩书法风格的影响也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浩(703年—782年)二十六岁便被推荐到集贤院,专门负责为皇帝书写诰书敕令。他的父亲徐峤之也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
徐浩,也是唐代笔法传承中的关键性人物。宋代朱长文在《墨池编》当中记载:“智永传虞世南,世南传欧阳询,欧阳询传张长史,长史传李阳冰,阳冰传徐浩,徐浩传颜真卿,颜真卿传邬彤,邬彤传韦玩,韦玩传崔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然唐代的审美眼光都以瘦硬为美,但书法领域受王羲之的影响,在徐浩之前仍然凭偏重“瘦硬”。徐浩著《论书》,在这件著作中首次提出书法以“肥劲”为标格,发扬雄浑肥圆的书法风格。
徐浩的这件楷书《不空和尚碑》作于建中二年(781年),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写下的,是他个人书风最典型的代表。不空和尚是印度的不空三藏法师,也是唐代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为中印的佛法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不空和尚碑》就是为他所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不空和尚碑》结体宽博,点画沉着、厚重,带有古拙的意味。以此作为代表的“徐浩体”楷书在当时盛行,成为了官方的御用书体,一时之间朝野上下无人不学徐浩。
世人皆知后世苏轼、蔡襄等人的书法都是向颜真卿学习的结果,其实向上溯源,他的书中的宽腴都是源自于徐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浩的作品也成为了我们理解颜真卿书法,走近苏轼、蔡襄等人最好的结体。
我们将这件楷书《不空和尚碑》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