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6日,巨大的轰鸣声响彻成都地铁13号线三官堂站~九眼桥站区间右线隧道,位于地下29米的接收井内,不断传来金属刀盘切割混凝土的声音。隧道内,司机驾驶着盾构机,切削着地层,工人们手持操控台,巨大的凝土管片徐徐就位。盾构接收井口护栏两侧,身着中铁隧道工装的建设者们屏息以待。

13时18分,最后一面墙壁终于被刀盘磨碎,阳光从刀盘与泥土的缝隙间照进地下区间,在江底奋战将近4个月的“平安号”盾构机终于重见天日,标志着成都地铁历史最长穿江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成都地铁13号线三官堂站~九眼桥站区间全长1262.766m,隧道穿越锦江及河堤长度就达到1179m,盾构机几乎全程在江底下行驶,是成都地铁历史最长穿江隧道。盾构始发即立刻下穿6号线三官堂站,竖向最小距离仅2.5m,打破成都盾构穿越既有线最小距离的记录。另外隧道线路呈“S”型曲线,隧道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仅450m,几乎是盾构机的极限转弯半径,要使一千多吨重的盾构机在江底下跑“S”曲线,需要克服姿态调整难度大、姿态超限等问题,对建设者的技术、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多重考验。

据了解,该区间具有一长、三险、五难的特点:一长是指江底隧道长,占到整个区间长度的94%。三险是指盾构施工面临江下进仓作业风险、盾尾渗漏风险、既有线及河堤破坏风险。五难则是存在解决盾构刀具寿命及防刀盘结泥饼困难、洞内突泥涌水防控困难、小曲线半径盾构掘进控制困难、隧道成型质量控制困难、保证中心城区盾构长距离连续掘进困难。

面对穿江长度、施工难度、危险系数,在整个成都地铁建设史上首屈一指的区间隧道,中铁隧道局发挥“大盾构”施工专业优势,多措并举克服施工难题。

掘进前,建设团队多次组织召开内外部专家评审会,邀请盾构专家把脉问诊。对现场全体人员反复进行技术交底,不断优化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结合隧道地质情况,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改造设计,采用大合金镶齿并敷焊耐磨层的滚刀、自制改进型高活性泡沫剂、新增刀盘高压水冲洗系统及刀盘防泥饼涂层等创新手段,为盾构掘进提供技术保障。

施工中,通过安排领导现场带班、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加强监控量测和地面巡视,配置无人机在江面低空巡查,保持河面、地下和空中的联动,密切关注周边环境,实时调整掘进参数,保证盾构机以良好的状态均衡、快速掘进,有效控制沉降、侧移等风险。同时,建设团队与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社区、河道管服中心等单位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为盾构安全下穿锦江保驾护航。

现场管理人员表示:“江底隧道施工属重大风险源,盾构机必须尽快通过,减少在江底停留时间”。

今年以来,面对高温、限电、疫情影响,建设者们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周密部署,从技术保障、资源调配、疫情防控、外部协调等方面着手应对,保障了管片和砂浆供应、渣土外运不受影响,实现了与左右线盾构机在锦江下连续掘进、“双龙共舞”的场面。

进入四季度后,建设团队紧盯成都市复工复产的“指挥棒”,迅速打响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向目标冲刺”的攻坚战,创下了单月累计掘进874.5米的良好成绩,促使区间洞通比计划提前了整整50天。

“三九”区间右线隧道的顺利贯通,对成都地铁建设史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同类型盾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据悉,“三九”的左线隧道也将于12月底实现洞通,将对地铁13号线如期完成全线洞通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来自中铁隧道局的建设者们表示,他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持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发挥专业局的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安全、优质的地铁工程,为美丽蓉城再添轨道交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