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山东省诸城的国企们迎来了政府浩浩荡荡地审计工作。

倘若诸城政府在审计之前依旧心存侥幸的话,那么审计之后,150家国企,105家亏损的局面揭开了其最后一张遮羞布。

而面对这一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诸城市长陈光俨然已经焦头烂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贫困的诸城

诸城位于山东省,是隶属于潍坊市的一个县级市,虽然它在偌大的中国地图上并不显眼,但是它曾反复出现在我们的语文书里。

宋朝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的密州,便是我们如今的诸城。那么,为何诸城的财政状况如此窘迫?

其实,地方政府财政窘迫和地方国企岌岌可危密切相关。在中共十四大之前,由于物资匮乏等问题,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系,以限制消费为前提来抑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以,当时的老百姓想要买粮食、布匹等,非但要花钱,还要凑够对应的票。这就导致当时的老百姓购买力很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相应不高。

而1991年的山东诸城的财政收入更是捉襟见肘。

要知道,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要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之外,还需要留下一部分预备金。

但当时的诸城非但不能为政府留下预备金,连干部的工资都在吃紧。

而正是这一年,祖籍山东寿光的陈光就职于诸城政府,成为诸城市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还没等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便被诸城市政府糟糕的财政状况打得措手不及。

原来,1992年4月,诸城政府刚对150家国企进行审计,陈光还没从糟糕的财务状态之下回过神来时,又被接下来诸城市人大申请购买小轿车经费而打得措手不及!

一个地方政府,竟然连买小轿车的经费都拿不出来,哪怕十几年后想起来,陈光市长依旧汗颜不止。

所幸,陈光市长的烦恼并没有持续多久,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了。面对当时国家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的报告,陈光市长心潮澎湃。

要知道,陈光市长是从底层爬起来的,他曾响应政策,去往需要人才的乡村做知青,也曾在县城的供销社担任过办事员的职位,之前的基层经验让陈光市长更加了解市场。

所以,在听到国家号召之后,陈光仿佛找到了诸城财政破冰的切入点,热血沸腾。

然而,陈光的想法很好,但是如今的社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中,将国有企业出租或者出售,这岂不是在侵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此外,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谈何容易?一方面不得不因为新生事物而制定新的、可以推行的政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思维固化的人们攻击。

所以,在那个阶段加诸在陈光市长身上的骂名层出不穷。在当时陈光市长所经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不破不立

1992年10月,陈光市长带领身边的领导班子开始响应中央号召,对诸城的国有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个开始接受国有企业改革的是国有电机厂。与很多国有企业一样,国有电机厂也存在着亏空问题。

对于第一家国有企业,陈光市长麾下的“改革小组”,定下了两个很是先进的改革方案,或私人可占股百分之二十,或国家以土地入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不知,这在当时已经尤为冒险的政策并没有让机电厂的职工满意。他们竟疯狂地要求将国有电机厂的所有资产全部买下,甚至连国有机电厂所占有的土地都要求有偿使用,但拒绝国有土地使用权入股!

对此,“改革小组”坐不住了,连忙上报,诸城的市领导班子冒着夜色纷至沓来,原来接到紧急开会的命令。

不出所料,面对国有机电厂的“疯狂”要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动摇了,太冒进了,机电厂的职工竟然想要完全脱离国家的管控,这如何能行?

然而,此时的陈光市长并没有慌张,他犹如定海神针一般,在思量再三后决定同意国有电机厂职工们的意见,完全放手。

机电厂完全脱离市政府的管控并非仅仅只是地方财政的事,倘若真有什么意外,陈光市长的乌纱帽一定是保不住的。

然而,哪怕是被起绰号“陈卖光”,甚至被很多保守人批评、唾弃,陈光市长依旧坚持着。

而随着诸城开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诸城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随后,同一期参与改革的其他四家国有企业也顺利通过了改革。随着诸城试点的五家国有企业改头换面,诸城的企业迎来了“新纪元”。

半年后,陈光市长组建的工作组还是浩浩荡荡地介入诸城的企业改革工作,这一年,陈光也由于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表现出色,被提拔成市委书记。

而陈光被提拔这件事,也说明了中央的态度。所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大势所趋。

所以,领悟到这一点,同样也在寻求机会的考察组蜂拥而至。

国家部委中的高层官员也曾亲自来考察诸城的改革成果。

虽然,这是陈光是为了诸城的财政,为了顺应总书记的号召,而采取“破冰行动”,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政绩在,官帽在,赌输了,劳民伤财,一无所有。所幸,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城企业发展的蒸蒸日上,陈光的选择成功了!它经受住了国家和人民的考验!

但是,陈光书记并没有只顾地方经济发展,让部分国有企业变成私有企业的目的并非仅仅单纯地为了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其根本目的依旧是为了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所以,陈光书记又开始琢磨怎么在改革的基础上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准,为百姓的生活保障添砖加瓦。

于是,随着诸城企业改革的推进,诸城社会保障体系也开始逐渐完善起来。从养老到失业,由工伤、医疗到生育保障,诸城地方政府为了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直在努力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卓有成效

纵使诸城的国有企业改革在陈光的推动下迅速完成,但面对诸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哪怕是国家的各级部委都不敢轻易下定断。

所以,等待调查结果的陈光内心是沉重的,所幸在1996年2月,经过在国家9部部委严密地联合调查之后,陈光迎来了肯定的定论。

随后,在1997年6月擅长经济改革的陈光被调到了山东省菏泽,那一年,陈光于诸城的任职已有将近6个年头。

挪到新的地方做地委副书记的陈光又不得不从零开始。

要知道当时的山东菏泽也很是贫困,不但地处偏远,而且企业发展地尤为窘迫。在陈光接手时发现,菏泽的企业已经有三分之二在停产!

企业都停产了,哪里来的财政收入,百姓的生活水平?此外,菏泽企业为了周转等问题,申请了大规模的贷款,其负债情况已经高达百分之一百二十二,很是不容乐观。

那么,面对如斯境遇,陈光该如何让菏泽的经济绝处逢生?

对此,陈光采取了两头抓的措施。一抓企业,他采取了更加大胆的政策:送!

当然,虽然企业是“送”的,但是,并非真正的白送。

陈光在菏泽“送”企业也是有要求的。想“空手套白狼”的企业家,必须要接受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够保障此企业“活”过来,扭转如今负债累累,停产,没有营收的状态。

二是能够保障企业职工的生活,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满足他们的基础生活需求。

倘若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能人,菏泽的企业可以免费“送”!

于是,菏泽的企业一下子多了很多“主人”,大家一同开动脑筋发展企业,很快便扭转了菏泽经济分外萧条的局面。

二抓干部,同样都是在山东,为什么有的地方富裕,菏泽这么贫困?

陈光从自身等领导班子身上找问题,后曾先后派遣或者带领菏泽的领导干部前往山东经济发展好的地方进行交流学习,实地考察,开拓了菏泽干部的视野,打开了菏泽干部们的思路。

此外,为了进一步解放菏泽干部们的思想,陈光曾撰写过多篇相关文章给菏泽干部们“补课”。

上下齐心,菏泽如何能够不进步?于是在2000年,菏泽因内在潜力巨大,被升级为市,而这其中陈光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到2002年,也就是陈光来到菏泽的第5年,菏泽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亏损局面已经由百分之九十的绝境来到了亏损百分之十二。

其工业亏损几十个亿的局面也一去不复返,仅2002年,菏泽的工业企业就有超过十个亿的利润。

虽然十个亿的利润并不算多,但是,毫无疑问,这是菏泽企业由衰入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菏泽的经济,菏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同年12月,陈光被提拔为菏泽市委书记。而随后的几年,虽然菏泽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等问题仍然是山东的落后地区,但菏泽的固定资产投入已经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菏泽开启了奋起直追模式!

四、未来可期

2008年2月,政绩出色的陈光书记又一次迎来了被提拔的机会。

这一次,他从较为落后的菏泽市一跃来到了山东省省政府,成为山东省省长的助理,此外,陈光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委委员等职务。

而在2008年四川地震后的救灾活动中,陈光同志身先士卒,奔赴了四川救灾前线,成为山东省于四川前线救灾行动中的总指挥。

哪怕名誉等身,陈光同志依旧没有活在名誉的皇冠下以逸待劳,而是一直在积极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2010年6月,从事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工作的陈光在向记者介绍黄三角建设规划时曾动情地说:“我对这片盐碱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的粗犷性格也是在这里养成的。”

是啊,母亲河哺育儿子长大,儿子羽翼丰满后又反过来建设母亲河,土生土长的黄三角人来治理黄三角,如何能够不让人信服?

2015年9月,担任山东省省委副主席的陈光同志带队到惠民县做调研,他对于惠民县的园林产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其实,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而陈光同志从迈入山东省政坛后,就一直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从菏泽的羊肉到惠民县的园林产业,陈光同志从没有放下过对于山东省农业发展的牵挂。

2021年7月,已经退休的原山东省省长助理、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陈光来到了山东青州。而此时的陈光是为了鲁酒的发展而特地前来发声。

出席会议期间,陈光同志曾就山东酱酒的发源、产地等进行发言,他指出云门酒业乃是山东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号召云门酒业不负重托,做大做强!

期待云门酒业能够以“万吨云门酱酒瓶储工程”来向市场以及消费者证明其能力与态度。

一直以来,陈光都奔走在山东省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所以,历史忘不了他,因为他曾是相应国家经济市场化的号召“第一个吃螃蟹”的那一波人,他为了诸城的发展,把自己的前途和事业通通押在了改革之上.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人知道失败了会怎样,所以陈光所经受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哪怕他言:“我也曾夜不能寐,也曾想过半途收兵。但思考再三,只能进,不能退。企业的现状就在那里,人民群众的期盼就在那里,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在那里。”

是啊,倘若没有陈光,没有一个又一个以陈光为代表的领导干部,我们如何能够吃饱穿暖,物质富足?

所以,百姓忘不了他,因为他扭转了诸城、菏泽的经济,他时刻关注山东的基础建设,农业发展,哪怕退休依旧不忘为了家乡的酱酒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