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这句话是孙殿英在掘刨清东陵时所说,在他眼中,自己俨然是个民主义士。

正是这次盗墓令他的臭名"名扬天下",也为其扩充军备招募士兵,积累了原始资本。许多人关于孙殿英的记忆,就只有掘坟刨墓这一条。

要知道,在中国人的眼中死者为大,即使墓主生前在恶贯满盈,人死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入土为安后就该尘埃落定。因此,众人对孙殿英的行为嗤之以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倒戈军阀",遭人利用

孙殿英早年间是河南永城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在江湖上四处行走,尽与些游侠为伍。他先是投在镇嵩军麾下,又借着直奉大战的机会独立出来,接着又跟着奉系军阀张宗昌混。

他也曾追随过冯玉祥,又追随过蒋,还拜在过当时东北负责人的门下。可见,此人见风使舵的本领着实不亚于冯玉祥和石友三。不论是跟着谁混,孙殿英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自立为王"。

那几位大头,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自然也能看透孙殿英的小心思。众人皆知此人不忠不义,且总是寻找机会拥兵自重,所以不论是哪方,都对其十分忌惮,也正是孙殿英的这份野心害苦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代初期,西北的马家军势力已经十分壮大。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和马步青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牢牢的控制着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因为都是回民,手下的军队大都是骁勇善战的回兵。

他们与国民政府的关系时好时坏,虽然名义上听从蒋调遣,但都是主政一方的大军阀。正是因为这些人在西北只手遮天,导致蒋委任到西北的胡宗南无法将中央势力引入此地。

胡宗南是蒋最喜爱的将领,两人都是浙江老乡。而胡宗南也有着"天子门生第一人"之称,可谓是嫡系中的嫡系。蒋自然不愿让胡宗南与西北四马硬刚,斗得两败俱伤,只会削弱自己在西北的势力,所以就想到了孙殿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并非中央军嫡系,而且蒋多次想利用孙殿英来"碰瓷"冯玉祥,奈何孙殿英从不上钩。因为他虽然有些野心,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与冯玉祥对抗,自己的实力肯定不敌。

1933年,孙殿英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国民政府命其率所部41军即可进军西北。如此一来,就能达到坐山观虎斗的效果。

一来孙殿英一直想扩张地盘,而不论是中原还是东北都没有能容得下他的地方。所以他本人对这个任命十分满意。二来,孙殿英本人想入驻西北。

四马肯定是竭力阻拦,他们怎么能容得自己地盘上有其他势力出现。当然蒋想的还是比较周全的,他害怕西北马家与孙殿英联合起来"对抗中央"。所以,多次向马鸿逵和马步芳发送密电,明里暗里的指使其夹击41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西北四马力阻挠,盗墓将军落荒逃

孙殿英的大军气势汹汹开进宁夏,马步芳和马步青与叔叔马麟当即商议对策。他们的家族势力好不容易发展到河西一带,若是放任孙殿英开进青海,家族多年的耕耘想必就会毁于一旦。

而马鸿宾与马鸿逵的势力虽然都在宁夏一带,但单凭其自己的力量难以与孙殿英相抗。如此一来,他们决议联合宁夏的马步芳与马步青,请求其从青海出兵至宁夏,一同对抗孙殿英。

马步芳认为自家出兵猛攻宁夏,既可以抵挡孙殿英西进的步伐,又能就地取粮,正如他自己所言:"第一,我军可以就地取粮,不劳青海运输;第二,十五路军在宁夏为主,守土有责,让其多打;第三,我军远去为客,兵源难济,补充不易,宁可少打,以免损耗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四马拒孙的格局正式形成。此时马步芳又联合西北各省举行"拒孙大会",而蒋再出来充当好人,对孙殿英说一句"望以顾全甘宁青民意为重"。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就是让孙殿英在宁夏等待着西北马家军的"围剿"。

正如戴笠对蒋的评价"蒋不好杀伐,他最爱做的是让手下互相争斗"。可见,蒋可谓是把"帝王权谋",玩得炉火纯青。四马联军合计4万余众,而孙殿英一部就有7万人,更是号称自己"拥兵10万,枕戈待旦,直取西宁"。

不过强龙难压地头蛇,就连胡宗南都不愿去碰西北四马这根钉子,得意忘形的孙殿英却毫不识趣。虽然在人数上占着优势,不过西北四马对宁夏的地形十分熟悉,当地的乡绅贵族们也纷纷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了四个月的战斗,孙殿英所部仍然没有拿下宁夏,而他手下的杨干臣等人却纷纷决议投降。虽然孙殿英的军队已经损失数万,不过这匹瘦死的骆驼若是树倒猢狲散,他们必定会成为流寇,长期混迹在宁夏、山陕和甘肃。

这对当地的治安造成巨大的威胁。蒋将这个信息透露给阎锡山,希望他能够出兵,断了孙殿英的后路,让其腹背受敌而后一举歼灭。不过阎锡山并未按计划行事,而是将撤退到包头的孙殿英部接到了太原。

他自己收编了孙殿英的部队,而后将其软禁在晋祠之中。不过孙殿英还是有些朋友的,不久后就被宋哲元接到了北平,并担任起了冀北民军司令。虽然这是一个虚衔,但孙殿英在冀南又发展起了自己的武装,并迅速扩充至一万余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敌军发动了七七事变,孙殿英再次展露出他"两面三刀"的才华,分别设立了三个"会客厅",用来招待敌军和国民革命军以及八路军。

1943年,孙殿英开始铁心跟着日本人干,日本人走后又投靠蒋。在解放战争中,孙殿英被解放军俘虏,开始痛批蒋不仁不义,以此来争取宽大处理。奈何孙殿英的烟瘾太重身患顽疾,不久后离开了人世。

(三)自不量力,"无药可治"

孙殿英的"野望",是率领着号称10万大军但只有7万的军队,挺进西北,能与四马和平共处最好,实在不行就兵戎相向,但自己必须得当老大,欲当西北王。不料屡次遭人暗算,而不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是他当年没有如此固执的攻打西北、当"西北王",想必也会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那么,从孙殿英的身上能带给后人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多行不义必自毙。孙殿英没有信仰,也没有忠义可言,就是一个随风而倒的墙头草。不论跟着谁混,只要能获得利益即可。但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

他将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棋子,殊不知已经跳入了他人布好的棋局。就像当年孙殿英以为蒋真的会让他接管西北,却未曾想到自己双拳难敌四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兵力比西北四马多,但他们占据着天地人和。还有孙殿英以为靠着阎锡山能够东山再起,到头来,他的41军都成了晋绥军。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孙殿英并不可怜,但异常的可恨,最后竟然投靠了侵略中国的日本人。

所以,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也不能太过于"把自己当人,不把别人当人"。孙殿英是典型的贪心不足蛇吞象,他在进军西北时,未曾想过西北已经有了蒋的嫡系胡宗南,让他去顶多是充当炮灰。不论是哪方胜利,最后的赢家永远是蒋。

其次,"乱世出枭雄"。像孙殿英这样的宵小之徒,若不是生逢乱世,顶多是个浪迹街头的混混。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一旦掌握了军队,那是极为可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道德公义、什么礼义廉耻,在他的眼中统统都不重要,一条人命恐怕都不如他的烟枪值钱。所以,生活在如此安定平宁的社会,应当多加珍惜也需要众人共同维护。若是天下大乱,还不知道有多少个孙殿英会站出来。

像他这样之人,可以说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总结而言,做人应当有底线也该量力而行。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该做的。否则就像孙殿英一样,气势汹汹的挺近西北,最后又悻悻而归,多年积攒的军力顷刻间毁于一旦。

他的优点是会审时度势,缺点是"不会审时度势"。这令他能屡次东山再起,也使得他每次都往别人挖的坑里跳。那么,你对孙殿英有怎样的看法呢?快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