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首席记者 刘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专家指出,在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科学精准优化落实、稳需求促消费政策落地生效、线下消费场景将渐次复苏、内需有望逐步恢复的关键时刻,在其他主要经济体衰退概率提高、全球贸易与投资不确定性仍存的特殊时期,在促进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战略攻关期,出台《纲要》可谓正当其时。

12月14日,在位于嘉兴市南湖创业园的嘉兴思凯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加工外贸订单。新华社发

外需放缓,内需要及时顶上来

12月4日,山东威海商务局组织20余家企业共计50余人,组团抵达日本东京,参加2022亚洲纺织成衣展。而早在几个月前,山东就已经开始筹划“走出去”的相关工作,按照计划,山东将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分批次组织企业赴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欧盟开展系列经贸洽谈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四季度以来,山东、浙江、四川、广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南、河南等多地组织外贸企业赴海外“抢订单”。

2022年收官在即,各地无论是出海“抢订单”还是“抢项目”,都是希望稳住外贸基本盘,这背后,则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

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外贸进出口仍然交出稳健答卷。但也要看到,近几个月来,受外需走弱、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月度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入四季度,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超出预期,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同时去年底高基数影响逐步显现,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承压。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受国内产业链、供应修复较快推动,外需在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度。不过,近期伴随美欧经济衰退阴影渐趋浓重,我国出口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预计2023年外需放缓势头将延续。由此,着眼于推动明年经济修复,内需就要及时顶上来。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出显著变化。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主要对应外需,而投资和消费主要对应内需,内外需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结合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来看,在外需受到较大冲击且容易被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内需不但是总需求的基本盘,更是在总需求中占比不断扩大的成长盘。因此,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和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稳增长的关键。

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看来,扩大内需规模、深挖内需潜力、提升内需结构,可以在高水平开放中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一方面,我国的人口规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国内市场深度、广度,是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重要条件和根本依归。另一方面,最终需求的拓展、社会需求的扩大、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为前提和保证,需要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4日,工人在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塔上施工。新华社发

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疫情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变化,中国经济面临新的考验。

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公布的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增速较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增速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 11月宏观数据普遍回落。

《纲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住行消费等传统消费显著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汽车新车销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5%,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

投资方面,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贯通,一批重大水利设施建成使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总体而言,应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将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必要的时候坚决出手,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按照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下一步阶段货币政策应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022年10月12日在位于芜湖市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一期工厂拍摄的等待交付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明年或迎国内需求的“报复性”反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刘仕国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到二〇三五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纲要》出台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刘仕国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将大幅降低中国社会隔离,极大可能迎来国内需求的“报复性”反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大幅收紧,降低了境外需求增幅,外部需求环境越发严峻。

庞溟认为,在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科学精准优化落实、稳需求促消费政策落地生效、线下消费场景将渐次复苏、内需有望逐步恢复的关键时刻,在其他主要经济体衰退概率提高、全球贸易与投资不确定性仍存的特殊时期,在促进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战略攻关期,出台《纲要》可谓正当其时。

庞溟表示,疫情加快了零售业从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变的步伐,加速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网络化、生活数字化,为线上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基础,为各产业和全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契机,为市场生态破茧重生和求新谋变埋下了伏笔。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对风口财经表示,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文件的出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工作将更为精准,有利于市场主体预期的改善和内需的逐步回暖,而近期房企融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房地产市场也具备了逐渐止跌企稳的条件。预计多项经济数据恢复将会重新加快。

在刘仕国看来,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将为2023年带来积极的投资景气,有利于大幅提升民间投资的需求。“不过我国民间投资需求与能力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会制约民间实际投资需求。此外,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在总人口中占比较高,制约了总消费的增长能力。而这些居民的较大部分生活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乡村。提升这些区域和乡村的发展需要久久为功。”刘仕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