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2年9月,盘踞在非法边界“麦克马洪线”的印度侵略军,不断向我边防部队发动武装攻击。

在中国政府7次发出严重抗议后,印度仍然一意孤行,于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由来已久。1935年,英国伪造了英属印度与中国的边界,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了印度。

一年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出现在了英属印度的地图上,不过,此区域标注着“边界未经标定”。

然而,就是这条以编造历史伪造出来的“麦克马洪线”,给印度侵略中国找到了借口。

1947年以后,印度开始蠢蠢欲动。1951年,印度趁着我国抗美援朝之际,派军向“麦克马洪线”大举进攻。

之后,印度便变本加厉地在边界挑起事端。

针对这事,周恩来专门于1960年亲赴新德里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想要寻求一种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可印度一意孤行,拒绝周恩来提出的所有合理建议。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试探着询问西藏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周家鼎:“西藏军区能不能顶他个山羊头?”

周家鼎很有信心:“别说是山羊头,就是泰山压顶都能顶住。”

周恩来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第二野战军第18军进藏以后,忙平定、生产、建设,他有些担心部队是不是疏忽了军事训练。

几天后的深夜,周家鼎意外碰到周恩来,周恩来依旧忧心忡忡:“家鼎,跟我说个实话,西藏军区的部队能打仗吗?”

“总理,西藏部队参与过很多战役,战斗力很强,而且,张国华司令员是个很会打仗的指挥员。”

周恩来又细心地问了不少有关西藏军区的情况,总之,官兵战斗力强、粮食物资存储够,西藏军区在时刻准备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7月,印度悍然入侵新疆加勒万河谷,设立军事据点,并开枪向我巡逻队进行挑衅。

听完报告后,毛泽东指出:“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只是现在还需要克制,不能急于打。”

同时,他还提出了八字方针——绝不退让,避免流血。

当时,毛泽东主要有几个考虑,一是他把印度当作可以打交道的“朋友”。

印度和中国有些相似之处,都是文明古国,又曾被西方列强入侵,后先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建国。

毛泽东曾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所以,他不想轻易把印度推向敌方阵营。

二是中印边界争端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压根搞不清来龙去脉,他想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样谁是谁非,才更明了。

三是当时我们的战略重心主要在东部沿海,况且,印度是美苏牵制我国的一步“棋”,如果我们草率反击,腹背受敌,那就是上了套。

当然,这种从大局出发的“宽容”并不是无底线的,尤其是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上,我们向来是寸步不让的。

毛泽东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是小学课本上都有的,不能在我毛泽东这,领土变成了950万、930万,我无法向6亿人交代。”

于是,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这一次,他说:

“这么多年来,我们采取了很多办法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

接着,他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啊?”

张国华自信且坚定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看着面前巨大的作战地图,沉思了一会,他指着上面的印军据点:“扫了它!”

张国华带病出征

张国华之所以这么有信心,其实是因为西藏军区早已做好准备,并拟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10月12日这一天,张国华只是途径北京停留了一晚,老帅们便纷纷找他谈话,张国华感觉得出来,这场仗一定会打。

刘伯承拉着他的手告诉他:

“国华,这次不是和他们的边防警察,而是和他们最好的标准部队作战,听说这支部队参加过二战,是有些战斗力的,所以千万要告诉大家不要骄傲轻敌,到时候要以‘雄狮缚鸡’之势横扫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拉萨后稍作安顿,张国华便跟军区领导、机关干部等分别碰头,交流意见。

这是张国华打仗前的惯例,他认为就算只有一个人提出半个有用建议,这个建议也有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在有些凉意的秋风中,张国华拖着还未痊愈的身体,挨个询问情况。

14日,他找到西藏工委工交部副部长侯杰:“你能不能在24小时内,运送50车炮弹到前线?”

侯杰了如指掌,当即回答了他:“没问题,我向你保证!”

张国华叹口气:“山高路远,天气恶劣,也是难为你了。”

“司令员,你放心,现在大家热情高涨,都恨不得早点教训一下侵略者呢。”

第二天,张国华忙了一天,到了晚上,他又与藏字419部队司令员柴洪泉和政委阴法唐等人碰了头。

藏字419部队成立于1962年6月11日,从组建初期,便在张国华的部署下积极备战,部队中的战士都是经过严厉选拔和淘汰挑选出来的,是精锐中的精锐。

几个人见了面,柴洪泉和阴法唐开门见山:“司令员,我们有个建议向你汇报。”

“尽管说,你们了解情况,我就是为了听你们的意见来的。”

“11师和55师也到了,我们分析了一下,是不是对左右两翼的敌人同时出击?”

张国华一听就明白了二人的意思:“打一个旅?”

“对!就是要打他个措手不及。”

接着,大家就这一意见进行讨论,有人提出:“这个建议很好,不过要求我们又快又准,不给敌人喘息机会才能保证其效果。”

张国华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边听边问各部的准备情况,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张国华“腾”地站起身:“那我们就胃口大一点,出奇制胜,消灭他一个旅!”

深夜,张国华开始修改即将上交的作战计划,他反反复复地思考:

只吃掉敌人一个营,是最稳妥最没有风险的方案,可是,只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真不如吃掉一个旅。

针对这一计划,有人提出反对,毕竟吃掉一个旅难度太大,万一吃不掉,可能会被敌人反咬一口。

如果非要吃掉一个旅,那就得把战役发起时间推迟两天,好做好充足的准备。

张国华没有给出明确回答,他只说:“看准备情况吧”,实际上,张国华已经下定了决心。

对此,柴洪泉和阴法唐表示反对:“战役发起时间不能推迟。”

张国华也是这样想的,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他还是反问二人:“为什么?”

“……推迟两天可能暴露作战意图,再进攻就没有突然性了。”

张国华笑了笑:“对,不能推迟,要让印军连裤子都没穿就当了俘虏。”

10月16日,这份作战计划被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毛泽东轻轻踱步,只过了十分钟,他便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毛泽东召开会议。和之前的部分意见一样,还是有人认为此计划太过冒险,毛泽东摆摆手:“张国华是前线指挥员,他了解情况,听他的,让张国华指挥,打烂了可以重来嘛。

之后,老帅们纷纷发言,陈毅说:“打就打,怕什么!美国人我们都不怕!”

刘伯承和贺龙则表示:“国华同志很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机智得很,我对他很有信心。”

邓小平也说:“等着吧,国华同志给我们演一出好戏看。”

毛泽东微笑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0日,第一阶段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开始。那时候,张国华的高血压已经开始复发,头疼得像裂开一样,却还是撑着上了前线。

到28日第一阶段结束时,我军已清除了37个入侵中国境内的印军据点。

11月,印度调整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增加兵力至3万余人,并于11日、14日、16日发起全线反扑。

我军的第二阶段作战则是从16日开始的,至21日,已逼近传统习惯线。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

历时一个月左右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了,我军共歼敌8900余人,还俘虏了印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击毙了第62旅旅长辛格准将,取得重大胜利。

1963年2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会议,毛泽东要求听取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汇报。

本来,张国华是准备让其他人去汇报的,可秘书告诉他:“毛主席点名要听你讲,说你一直在最前线,最有发言权。”

对此,张国华特别忐忑,他担心自己答不好毛泽东的即兴提问,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2月19日汇报会召开。

张国华走上讲台,这才发现自己的座位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中间。兴奋、激动充斥了他的内心,久经沙场的将军终于抛开杂念,放开胆子汇报起来。

听完汇报,毛泽东很感慨地说:

“那时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要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得到毛泽东的超高评价,张国华松了口气,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