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架构巨头,高通、联发科、苹果等等都是ARM的客户。只不过在美国规则下,ARM的架构也无法自由提供给特定客户。
不仅如此,根据ARM最新的正式官宣,确认无法向中国提供先进芯片设计。ARM此举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另一大RISC-V架构会因此顶替ARM吗?
ARM的决定
国内大部分的半导体公司都在聚焦芯片设计,相比于芯片制造,发展设计领域对研发投入,开发风险都会比较小,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公司都发展芯片设计行业。
但如果没有芯片设计的话,就无法向制造业提供芯片图案,更别说进行封装,测试了。所以芯片设计是半导体产业的源头,只有掌握先进的设计水准,才能向下游产业提供发展支持。
而一款芯片的设计需要获得EDA工业软件和架构技术的支持。目前国内的芯片设计市场几乎都是采用国外的EDA和架构,美国EDA三巨头在中国拥有95%左右的市场份额。
ARM和X86架构平台在中国广泛授权,二者在移动终端和PC端占到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就拿ARM来说,华为、阿里巴巴、紫光展锐设计芯片都需要得到它的授权许可,只有这样才能正常开展先进的芯片设计研发。如果ARM能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受市场规则影响,那么与ARM开展合作自然是没什么。
客户获得授权许可,ARM得到授权费,双方实现双赢,一举两得。但ARM作为英国公司,后被日本软银收购,以这些国家和美国的关系,ARM终究还是选择了站队。
根据12月14日传来消息,ARM正式官宣,确认向中国停止供应先进芯片设计。
这是ARM首次确认无法将前沿的芯片设计技术提供给中国。ARM的决定带来的影响或将改变阿里巴巴等中企的设计业务,要么寻求其它的技术解决方案,要么获得符合规则的架构授权。
ARM表示,未来会在符合规则的基础上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话虽如此,但能够提供的芯片设计技术未必是最高的性能。
就像美国阻止ASML自由出货EUV光刻机一样,无法将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放在自由贸易市场中,供消费客户选择。
相比之下,中企选择自主可控,能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架构会更值得努力。所幸中企早有准备,对RISC-V架构开展深入布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大力推荐RISC-V架构,建议要抓住时代机遇,聚焦开源的RISC-V架构。另外倪光南强调RISC-V为国产芯片的发展提供机遇。由此可见,中企可以在RISC-V开展适当的部署,选择走全新的自主可控指令集道路。
RISC-V会顶替ARM吗?
ARM和RISC-V起源于国外的架构项目,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ARM不再保持中立,在软银的推动下打算在美国上市,将来高通,英伟达等美企或将投资ARM,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美国也会变相掌控ARM的话语权,一句话就能决定ARM的市场供应状态。而RISC-V从始至终都是开源,免费的架构项目,美国无法对RISC-V做些什么。
仅这一点而言,国产厂商发展RISC-V就有重大的意义。事实证明中企布局RISC-V的选择是正确的,ARM做出了自己的决定,RISC-V会成为中企破局的解决方案。那么RISC-V会顶替ARM吗?答案是很有可能。
首先RISC-V的生态正在迎来崛起。
阿里巴巴基于RISC-V架构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推出RISC-V高性能芯片开发平台无剑600,还打造了多款RISC-V架构处理器,并对安卓,Linux等操作系统平台展开适配。
全力以赴加强对RISC-V生态的开发,让更多的国产厂商能够基于RISC-V建立属于自己的产业体系。RISC-V的生态正在迎来崛起,有了生态便有了与ARM一较高下的底气。
其次ARM的规则会让厂商加速布局RISC-V。
ARM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开放和中立,过去的ARM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如今的ARM妥协于规则。而且ARM还在阻止客户定制化芯片,从2024年以后,客户就不能使用第三方的NPU、GPU、ISP了。
为避免这条规则带来的影响,客户们大概率会加快对RISC-V的布局。到时候RISC-V有望顶替ARM,成为另一大架构巨头。
总结
ARM停止向中国供应先进芯片设计,但是中企早有准备,RISC-V会成为ARM的继任者。同时ARM的行动也会促使客户降低对ARM的依赖,这样的结局恐怕不是ARM希望看见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