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夏

据北京市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926.3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在第二季度出现下降之后,三季度止跌回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3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24.7亿元,下降1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27.3亿元,增长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发展极其迅速,现如今不仅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外国朋友对中国城市景观的第一印象。近年来,北京先后承办了不少国际活动,让很多外国朋友看到了我们的风采,也让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为了满足外国人在北京的出行需求,有关部门在道路标志和地铁标志中增加了英文标示。然而前段时间,北京地铁开始“去英文化”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原来中英文对照的标志牌现在变成了纯中文和汉语拼音,这让美媒感到非常不满。那么,北京地铁为什么要去掉英文标志呢?外国人看不懂怎么办?

北京地铁“去英化”

事实上,早在2022年1月,北京许多地铁站台的指示牌英文就发生了变更。例如,将“站点”的英文“Station”变更为了汉语拼音的“Zhan”,其中包括2号航站楼、奥林匹克公园等地铁站的更换尤为明显,而其他地区则将站点的英文名称写在了拼音之后的括号内。

对于地铁站内各类指示牌站名后缀的变更,有网友留言称,这种做法违背了大国风范,担心在北京生活的外国朋友可能会面临交通不便。毕竟,英文的变更增加了他们辨认站牌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国相关部门撤掉了北京地铁站的英文标志后,美方媒体很快也听闻了这件事情,并且在网络平台上发文“指责”,认为我国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些美媒甚至以此在国内炒作,指责我国无视外国游客的感受。美媒发文称:中美两国的语言和文字差异很大,很多外国人都不会说中文,担心自己国家的游客来中国时会因为没有英文标志而迷路。但事实上,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独自乘坐地铁的外国人对中文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在地名的确认上更是做足了功课。而且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大多数都可以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交流,实在不行还有乘务员的帮助。乘务员的英语口语能力都是过关的,可以用非常流利的英语与外国朋友交谈。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外国朋友在地铁站看不懂站点信息。

除了北京地铁“去英文化”外,我国很多高速公路早在2020年就已经完成相关名字变更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更换高速公路指示牌28万多个。过去,我们看到的高速公路指示牌都是中英文混合的,而更换后的标志牌只剩下了中文和数字。

这是因为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面积都非常有限,上面既要包含各种中文信息,又要将英文信息融入其中。但是,英文信息融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指示牌的空间,若缩小汉字字体将会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毕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一般都比较快,路过指示牌只有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如果标牌上的字体太小,将会影响车主的注意力,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基于上述原因,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进行了调整,大大缩小了英文在指示牌上的面积,甚至很多指示牌只放中文标识,去掉了英文内容。

在改造指示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提出了相关问题。如果放大中文字符,取消英文内容,是否会影响外国司机的驾驶情况?其实我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外国朋友想要驾驶车辆上我国的高速公路,不仅需要在驾驶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需要有长期的中国签证或居留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是具备了这些条件,相信他们对我国文化与汉字也一定有着较多的理解。就算不懂中文汉字的外国人行驶在我国的高速公路上,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导航工具来实现出行。

当然,更换高速指示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彰显我国的文化自信。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英文出现。但就如今的中国来说,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可以站在世界舞台之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应该向世界展示。

汉字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更要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任务重视起来,而道路指示牌采用中文的形式就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大家对“去英文化”有着怎样的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