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遇到秦岭山里的人家,不管有没有故事,我都坚持拍几张照片,为它们留点影像。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刻意拍下这样的生活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遗憾往往就是这样留下的。

等到许多年之后,回想自己家老房子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物化了的载体。

我做的事情,就是弥补这份遗憾。

-2-

院子里停着一辆摩托车,这是进出秦岭夜珠沟的主要交通工具。

夜珠沟沟里的道路虽然硬化了,但很窄很窄,行车会车都十分不便,摩托车自然成了必需品。

眼前,这是一栋老房子,右边的房屋墙上,已经刷了厚厚一层白灰,亮闪闪的,但左边的还是旧的土墙,灰扑扑的。

-3-

墙上有一扇“一码三箭”式样的老窗户,不用再次介绍,经常阅读专业行走秦岭图文的朋友,对此想必已经十分熟悉了,这是这个地方山里人家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真好,连窗户都是标准式样,9根横条,11耿竖条,家家户户一样,大小尺寸也绝无变化。这样的老窗户,写满了故事。

-4-

窗户旁边,有水桶,有木箱,有柜子,堆放满了杂七杂八的老物件。

生活要想能继续下去,其实每样东西都少不了。

墙面已经斑驳得不能再斑驳,时光也寂静得不能再寂静。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这场景确实又脏又乱,所以肯定不会用相机记录下来,更不会觉得这里有什么美。

-5-

即便是刷了白墙,其实也遮掩不住房屋的苍凉和荒芜。

挂绳上的三床被子,都是陈年的旧物,起码使用了已有七八年时间。

盛玉米的两个撮箕,屋檐下一长一短两个凳子,斜靠墙上的木梯和铲子,样样件件都是岁月的记忆。

日子在这户人家,像是停留在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6-

地圈里的二师兄,嗷嗷直叫,满圈乱窜,大约是饿得心慌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二师兄浑身乌黑发亮,一看就是土生品种,虽然长不大,但皮薄肉香,绝对是最纯正的滋味。

我仔细瞧了瞧困住它的这个地圈,破破烂烂,几块石板而已,要是有心逃走,估计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逃出去也许还不如呆在这里。

-7-

山上的这一户,人声鼎沸,吵吵闹闹的,但房子旁边卧了一只恶犬,叫声急躁。

虽然恶犬被铁链绑着,但时不时仍然在努力往前扑,实在是不敢以身犯险,只好远远地拍了一张照片,悻悻地绕路离开。

也许,主人并不曾知道,有两个行走秦岭的徒步客,此刻正从这里经过……

-8-

从夜珠沟沟垴,我和友人羊开始下山。

下山的路上,山坡上也插着很多老房子。譬如眼前这一栋,像不像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我凝视这栋老房子,舍不得任何一个细节。

不过,有朋友告诉我,远处的山才是夜珠沟的看点。

我问什么看点,对方说你细细看那山,像不像活生生的一个“山”字?

原来,大部分的人去夜珠沟,都是为了看“山”一样的“山”!

-9-

房子顶上的石板瓦,层层叠叠,已经有了不少岁月。

我喜欢看这些普普通通的材质,因为正是这些普通的石块,以及秦岭劳动人民的智慧,成就了秦岭这些山村的原生态,让此山此房有了铁骨铮铮的魂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是锁着的,屋檐下早已清空,主人搬走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10-

山里的这些老房子,一栋一栋都锁着门,这些小小的锁锁住的,对路人来说,只是一户人家一些无用的生活杂物,但对于主人来说,房子里面却是自己一生的故事,甚至是祖上几代人的光阴。我们与此相遇,是缘分。

走远了,回头一望,为这栋房子留个远远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它真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