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清水县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全面实施“生态立县、药材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强化污染治理,坚持“四个突出”厚植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县、园林县、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突出规划引领,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出台《清水县城乡国土绿化总体规划(2021-2030年)》《清水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1—2025)》《清水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政策文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绿色发展”的要求,成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领导小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研判决策、监督检查、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长效工作推进机制,逐步构建完善的生态制度体系,健全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促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设立各级林长668人、河长428名,县乡村三级林长、河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持续深化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坚持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县120个发展类村庄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严格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出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大力实施拆迁建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垂直挂绿“五大增绿添花工程”,新增城市绿化8万平方米,建设清泉烟柳等“口袋”公园5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8%,充分彰显“半城山水一城绿,融合发展人似花”的特色山水精致公园城市风格。积极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十四五”以来累计搬迁群众300户,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630亩,全面落实土地复垦、搬迁后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3.75万亩。今年以来,投资8.77亿元,实施园林绿化、供热管网改造、人行天桥、污水管网敷设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16个,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紧盯“14+6+5”建设指标,投入1.03亿元,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0个、精品村30个、达标村60个,新建小巷道14.54万平方米、维修小巷道5.17万平方米,敷设排水管网16.12万米,砌筑护坡2.06万立方米,进一步夯实乡村生态发展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出资源禀赋,生态底色不断植厚。紧紧围绕“一城、一廊、两山、两线”实施国土绿化、退耕还林、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综合治理,“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各类造林绿化工程9.98万亩、森林抚育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86%,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扩充、绿色效益持续增加。立足“打造黄河上游康养及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全面探索推进“森林康养+特色疗养”新业态模式,建成康养生态功能区6个,在邽山生态园建成集休闲、养生、药膳为一体的生态康养园和森林康养体验馆各1处。大力发展核桃、万寿菊、金银花等特色生态农业,规模连片种植万寿菊6.68万亩,招商引资建设万寿菊加工厂1座;种植金银花6000亩,蚕豆10万亩。新申报“三品一标”绿色食品品牌认证5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认证达到21个,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化中实现农业效益倍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出污染治理,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坚持把污染防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作为底线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框一桶户分类、两点三场村收集、一乡一站乡处理”全域无垃圾治理模式在省内外推广。狠抓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全县49个入河排污口全部达标,牛头河流域省考出境断面倪徐家水质和主要支流均达到Ⅲ类水体标准,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积极推进污水治理,推动城区污水厂扩容提标改造,建成村镇污水处理站38个,城区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3.8%、38.85%。新建卫生厕所2000座,农村常驻人口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全面实施集中供热扩面、禁煤禁燃区、散煤清零等整治专项行动,安装黑烟车抓拍设施2套,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完成“三改一补”2.14万户。持续勒紧生态环保“紧箍咒”,2022年完成县级自查问题23个,市级督察反馈问题29个,标本兼治解决好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推进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琳

责编:王玉芳

编审:刘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