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仁寿县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向阳花开+”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培育工程,积极探索用文明实践力量推动基层治理减负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阳花开·文邻知音”活动现场

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社区地处老城区腹地,有开放式小区65个,居民3322户、8326人,一直存在着老人多、儿童多、流动人口多、公共空间少的“三多一少”服务治理难题,但同时,也拥有老干部多、老党员多、人才多、资源多的“四多”优势。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摆脱困境,更好地服务群众?文林社区一直在不停探索。

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抢抓全县示范站建设契机,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服务老、养育小、体验优、居民乐”目标,创新工作模式,整合各种资源,打造服务品牌,走出了一条以文明实践推动社区德治的新路子。

1

创新“一门式”实践模式

平台建到群众家门口

“我们小区的楼栋长和网格员都特别负责任,每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找到他们,很快就能解决。”12月12日,在文林社区的糖酒小区内,居民何吉武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楼上漏水,导致自己家墙顶滴水、墙面脱层,他便与楼上的邻居协调,但却未能达成一致,于是只能求助楼栋长魏水华。

当时,魏水华了解到具体情况后,马上联系网格员和社区干部,将问题反映后,一同前去当面协调。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楼上邻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整治漏水问题,邻里关系又和好如初。

邻里间的纠纷能快速解决,这得益于社区的“一门式”服务。

针对开放式小区多、老龄化程度加深等特点,文林社区坚持以“党建+文明实践”为引领,创新“一门式”服务,将服务平台前移,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门为群众宣讲政策

细化服务网络。深化党志群联动,将社区党委、5个片区联建党支部、11个网格治理服务网络再细化延伸,把网格划分为65个微网格,覆盖190个楼栋,形成“社区+网格+微网格+楼栋”的服务治理网络。

创建服务岗亭。根据服务治理网络,以5分钟服务圈为标准,整合11个网格设立10个“一门式服务岗”文明实践点,由文明实践站长总牵头,网格员、自治委具体负责,志愿者常驻服务,确保服务有岗亭、岗亭有人服务。

网格员帮助社区居民下载反诈APP

形成服务合力。以“一门式服务岗”为平台,优选有威望的65名离退休党员干部为微网格志愿服务队队长,组织招募一门式服务常驻志愿者20名和热心志愿者190名,常态化提供宣传宣讲、卫生扫除、服务代办等力所能及的群众志愿服务;组织发动5个社会组织、爱心商家,为辖区供给义剪、义诊、维修等专业志愿服务,形成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公益组织三方参与、三方联动、互动提升的文明实践社区治理“共同体”。

2

创新“清单式”工作模式

服务做到群众急难处

老街旧巷,白墙灰瓦,在晴朗的午后,走进位于文林社区伴山巷焕然一新的百步梯,不仅可以拍照“打卡”,还可以在漫步阶梯时,通过老照片和文字介绍,触摸到仁寿的历史和发展脉搏。

谈起百步梯的“变身”,还要从“三张清单”说起。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文林社区工作人员在群众反映的“红色问题需求清单”里发现,不少人希望小区得到改造的同时,公共场所也能适当打造一些休闲娱乐的地方。

社区通过在“蓝色资源清单”里“搜寻”,最终决定依托现有资源,将伴山巷原本布满青苔的一条长长阶梯,改造成历史、人文与环境高度融合改造的百步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称赞。

“原来路不好看、不好走,现在改造好了,又好看又好走,每天吃了晚饭,我和老伴都要来逛一转。”市民李秀庭说,老北街是老一辈仁寿人的记忆,能以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来走一走,看一看,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向阳花开·文邻知音”活动现场

据悉,“三色清单”是文林社区针对问题需求不明、辖区资源不清、服务不精准等实际,创新推出的一种新模式,大大推进了群众需求与社区服务的供需对接。

集中收集形成“红色问题需求清单”,精准解决群众矛盾问题。组织社区干部、微网格长利用晚上闲余时间,召集小区居民在院落摆龙门阵,就群众关心的惠民政策、小区建设、居家服务、社区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倾听居民的意见建议,收集形成问题需求清单。通过自治委协调,由网格志愿者认领解决问题,形成需求收集到问题解决的网格闭环。

统筹整合形成“蓝色资源清单”,精准供给实践资源。梳理整合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历史文化街区等各类阵地资源,形成60项服务事项资源清单;发掘收集社区内“五老”、双报到党员、文艺人才等各类人才资源,形成社区“志愿者人才库”,为社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物质和人才保障。

对接供需形成“绿色服务清单”,精准开展服务活动。在“红色清单”和“蓝色清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治委的自治协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统筹调配作用,精准对接供需,梳理形成宣讲进院坝、送政策上门、生活费代缴、物资代购等服务清单30项,通过实践站公示栏、社区微信群进行公示,群众只需对应清单即可找到人、找对人,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开展。

3

创新“套餐式”活动模式

活动落到群众心坎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基层治理提出了诸多要求,我们还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社区智能化水平,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日前,文林社区党委书记汪晶在第22期“向阳花开·文邻知音”院坝会上,从社区的现状谈到未来规划,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宽敞明亮的群众活动室

随后,党委副书记陈欢向群众介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亲子互动、书法绘画、舞蹈培训等活动,提升全民道德素养;社区干部王慧还以有奖问答的方式,向群众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筑牢全民健康屏障。

一场院坝会,通过形式多样的“组合”活动,再一次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针对过去社区活动服务内容单一、吸引力不足等问题,社区打造了‘向阳花开·文邻知音’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开展‘套餐式’活动配送。”汪晶说,如今,社区探索出“三个变”,让丰富的活动更好地服务群众,营造社区文明氛围。

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讨论工作

变零落分散为有机统一。推进文明实践活动系列化,以“向阳花开·文邻知音”为统揽,统一一个标识、一件马甲、一个口号,每年有计划、每季有主题、每月有策划、每周有活动,群众见到“向阳花开·文邻知音”就知道是文明实践活动,形成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

变单一供给为组合呈现。坚持每场“向阳花开·文邻知音”活动,以“讲、评、帮、乐、庆”组合式开展,由社区书记上台讲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群众关注事项,文艺志愿者表演节目,群众提需求,通过一场集中性的活动,用最少的时间配送最多的内容,极大吸引群众参与热情。

变“到点取餐”为“上门送餐”。坚持“固定+流动”相结合,改变以往只在社区阵地开展活动的传统模式,推动“向阳花开·文邻知音”活动走进小区、进入楼栋,实现群众就近享受文明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向阳花开·文邻知音”系列活动已累计开展150余场,吸引5000余人次参与,社区群众归属感大大增强。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一直以来,文林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以暖心服务为桥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让文明的种子在群众心中悄悄发芽,让文明之花绽放在社区每一个角落。

via:仁寿融媒

图文编辑: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