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3%,涨幅较前10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降幅比10月扩大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2.2%,涨幅比10月回落2.8个百分点。

数据均逊于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3.6%。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11月是下半年以来疫情最为突出的一个月,此前发布的一些经济指标已显示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例如,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月以来最低,产需两段均走弱,出口数据连续两个月回落则显示出之前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显著的外需正在趋势性放缓。

“11月经济可以称为‘黎明前的黑暗’,疫情引发的消费疲弱、供应链扰动等现象再次出现。防疫政策调整后,短时间内经济仍可能面临一定的阵痛,但中长期而言,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正在消除,前景趋于光明。”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对界面新闻表示。

基建投资进一步提速

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涨幅比前10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

王青指出,无论是从四季度还是全年看,基建投资都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2.0%左右,显著高于上年的0.4%,将直接拉动GDP增速约1.2个百分点。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表示,在“准财政”工具加码、专项债结存限额使用以及项目储备审批加快的共同影响下,全年基建增速将超过10%,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徐天辰表示,明年在财政“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持下,基建仍将是稳增长的主要力量。

可以看到,疫情对经济扰动效应增大后,政策面支持基建投资的力度也在加码,尤其是作为基建支撑力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凸显。

央行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10月末,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资本金。与此同时,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

主抓投资的国家发改委更是一个月内四次开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实现投资稳定增长、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