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DEC2022)于2022年12月7-8日线上成功召开,以“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 —— 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为主题大会,包括一场主论坛和三大专题内容。
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
专题论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12月7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网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支持,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承办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线上研讨会顺利召开。
论坛的主题聚焦在“十四五”期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破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开发,高比例消纳和投资模式难题。
会议由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主持,他强调,“十四五”是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关键时期。未来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不仅是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也将成为拉动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
主旨发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杨旭东、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主任姜昊、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为论坛做了主旨发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
徐伟在《“热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技术助力低碳城乡建设》的发言中强调,热泵代表了未来供暖发展方向,而热泵+的复合系统不仅是未来建筑的供热供冷的重要形式,也是建筑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在横向上,热泵+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多能互补,优化配置,平衡投资等优势,在纵向上,热泵+电网交互同时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从横纵两向,热泵+系统能够推动建筑用能的清洁化,高效化,低碳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杨旭东
杨旭东在《农村建筑碳中和愿景目标与分布式供能技术路径探讨》的发言中强调,农村供能需要围绕低碳去考虑,进一步的节能和零碳技术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而现阶段无论是建筑节能还是低碳转型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他强调,农村是巨大的产能基地,如何切实发挥巨大产能目前还面临很多问题。以农村屋顶光伏为例,目前就面临上网难、价格收益不匹配等发展模式问题。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如何挖掘二者的发展潜力是农村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他表示需要优先考虑就地消纳、发展分布式电力系统从而带动农村地区全面的电气化,最终助力农村从零碳能源消费者最终成为零碳能源供应者。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 李琼慧
李琼慧在《农村分布式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分享中首先强调了大力发展农村分布式能源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供热供冷能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手段,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农村分布式能源利用的现状看,她表示,一方面农村分布式资源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各个地方基本以就地取材、就地利用的方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此外,近两年随着光伏成本的下降,农村屋顶光伏,农光互补的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利用。中国分布式光伏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初步测算今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有可能超过5000万千瓦,其中在新增光伏装机中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和户用光伏各占1/3。现阶段风光新能源的开发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用能的问题,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主任 姜昊
姜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机遇和挑战》的介绍里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的经验,分享总结了非洲和中国青海清洁能源供电供暖的案例。他强调,过去中国的光伏开发主要集中在大型基地化开发,开发成本优势相对明显。而未来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除了经济效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更值得关注。因此,他强调在探索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商业模式时不仅需要考虑发电收益,环境效益需要被统计进来。
姜昊建议,需要从系统化的角度增强农村对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一是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途径;二是在规划执行层面,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性规划;三是积极探索包括电价、补贴等激励性的政策支持手段,通过提高经济收益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四是在执行推进层面,保持示范先行,再适度铺开的节奏,进而为可再生能源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落地环境。
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俊宏
吴俊宏在《新型城市配电网绿色发展趋势与典型业态》的分享中强调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核心是经济成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他总结了城市配电网发展正在面临的三个主要背景:一是绿色化,更加绿色化的能源结构为输配电设备运行的灵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互动化,允许售电公司和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以新的模式和整个电力市场进行互动形成用户端的新业态,因此配电网需要更加符合双向灵活配置、对用电需求进行准确把握的新模式;三是安全性,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需要通过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利用,让配电网的动态判断和决策判断起到更好的作用。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由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高级项目主任高雨禾主持,与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落基山研究所中国电力部门总监刘雨菁和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阳围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隔墙售电”的实际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未来应该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可以更好促进一个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交易市场?
吴俊宏:现阶段分布式发电交易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输配电价体系的问题。任何交易都绕不开输配电价,分布式发电交易的推行旨在通过就近交易的模式减少输配电价的支付,因此如何优化现有的输配电价体系十分关键。二是整个电力市场机制的衔接以及公平公正的问题,在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时,需要保障所有的市场主体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参与到市场。
从全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情况来看,今年发展情况和趋势有什么新亮点?户用和工商业光伏项目投融资和商业模式目前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未来还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激励或者市场手段?
彭澎:今年变化最大的是工商业市场,在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的比例中,工商业的占比从去年的14%增长到今年的35%左右,出现了翻倍的增长。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业主在“双碳”的压力之下有更大的意愿使用绿色电力。同时,户用(光伏)的典型特征是户用装机的主要省份从山东蔓延到河南和河北,今年装机前三名分别是河南、河北和山东省。
此外,在融资方面也出现两大变化,一是针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融资分化出了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的第三方投资和创新性的业主自投。二是市场中专业化的服务成长起来了,专业化的投资团队不仅降低了前期投资的门槛,也推动了工商业在分布式光伏中的参与。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助力城市低碳转型和零碳乡村的建设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又会给省市创造怎样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创造一个政府、发电企业、电网、用户等多方共赢的环境来进一步助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刘雨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在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推动。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长距离输电系统,未来如何提高既有资源的利用率是加速电力系统转型的必要手段。在政策层面,中东部地区的分布式潜力目前是被低估的。以长三角地区供暖需求为例,通过分散式电源配合当地电气化的制冷和制暖方式可以大幅减少对新建煤电的需求。此外,由于分布式电源在发电资产存续期间需要比较多的本地运维支持,因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拉动当地就业。为创造未来分布式能源多方共赢的大环境,“十四五”期间,需要从三个方向——提高行业规范空间、提高分布式电源自用比例、提升资产收益清晰度助力分布式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结合我国自身的风光资源禀赋来说,我们城市和农村的分布式风光的利用潜力和应用前景如何?未来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乡村和城市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王阳:目前中国风光资源开发的主要限制因子不是风光资源自身禀赋,而是土地资源。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发现,中国中南部19个省100米高度分散式的风电技术开发量可以达到接近30亿千瓦,分布式光伏的技术开发量37亿千瓦。此外,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根据计算,在中东南部这些电费较高的省份开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可观。
除了隔墙售电外,还有哪些模式能够实现分布式电力就地经济、高效消纳?这些模式发展还有哪些障碍和困难?
吴俊宏:目前输配电价体系仍然需要优化提升以支持分布式发电交易,像微电网和增量配电网,这两个路径也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从“十四五”规划来看,对于增量配电网和微电网的发展都是进一步放开的政策方向,但二者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障碍,对于增量配电网来说,随着管理权限下放至各省,很多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程度有所下降;对于微电网来说,它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不及增量配电网,但其对于市场的调节以及单元功率可控的作用能够在电力系统发挥很好的支撑。
从产业高质量发展来看,我们应该如何保障分布式市场公平准入的原则?
彭澎:由于分布式是附着在别人的固定资产(房屋)上的,因此在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拥有的话语权是比较小的,这也导致全国整县676个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推进,做得好的还是比较少。最近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刚刚完成整县落实情况的摸底调查,发现有一些县和企业签了合同就不允许其他人在这个县开发分布式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另外,指望央企做户用(光伏)是不现实的,其中很多基础性工作还是由民营企业承担。因此,在政策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国企和民企应该享受同等的投资机会,并不是整县签给一个投资企业了,不允许其他人在这块做开发。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您认为对分布式的资产价值会不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影响?尤其对电源储能分布式资产,是否意味着有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呢?
刘雨菁:相较于欧洲电力市场改革的情况,中国的电改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情况更为复杂。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比较确定的趋势,即分布式有很强的经济性。2020年之后针对分布式的补贴已经很少了,分布式的发展动力基本靠经济性支撑。而分布式的经济性强其背后的逻辑对标的是零售电价而非批发电价。另一方面,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和电力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成熟,光伏发电能够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去寻找议价最高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方,未来光伏的商业模式将变得更加灵活,资产打包也将更加聪明。
未来气象服务将如何助力风光资源的评估预测,尤其对未来极端天气的预警和促进新能源入市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阳:相较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有很多明显的特征——在空间上较分散,体量较小,对于资源评估的时空分辨率的要求和精度的要求比集中式要高。因此,对于分散式或者分布式风光资源预测来说,怎么精准地预测数以万计的分散式风光资源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新能源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产品空间分辨率大多是公里或者10公里级别的,很难给出某一个分布式风电厂或者光伏延展小时级别和分钟级别的处理,更加实时的处理能力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
在新能源入市的背景下,系统对风光资源预测的要求更高,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电价模式,现在资源的预测精准度和项目的收益直接挂钩,因此在碳中和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诸多技术中,未来气象的预测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技术。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观看大会直播回放
关于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
作为行业的发源,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DEC)致力于打造中国分布式能源研究和交流平台。通过组织专项研究和会展活动,探讨分布式能源在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促进能源行业协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智能化与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生态体系。作为分布式能源行业标杆品牌会议,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八届,得到了业内广泛支持与好评。
进入大会官网了解更多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