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带娃有多不一样,一个多月的孩子哭闹,奶奶想给吃点草药。

婆婆是好婆婆,奶奶也是好奶奶。

照顾月子,帮忙带孩子细致周到,没有一句怨言。

孩子之前白天都是一直睡,可是今天下午每次只睡一会就醒了,总睡不安稳。

奶奶从下午就一直说孩子是不是哪疼。

因为孩子一直要抱睡,晚上有时候我不想抱,把她放床上她就会哭,奶奶偶尔过来就会说孩子是不是哪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解释过说宝宝要抱睡,不抱就哭。所以下午她又这样说的时候我没说话。

晚上我把孩子哄睡着给奶奶抱着去洗漱,没一会宝宝就醒了,然后就一直哭。

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把孩子从奶奶手里接过来立马又不哭了。

也不知道是认人了还是碰巧了。之前也有过奶奶抱着哭,我抱就不哭的经历。

奶奶有点担心,说今天一直睡不安稳,哭得恼火,让给吃点药。

我说这么点大的孩子哪敢吃药,奶奶说哪哦(可以吃药),说以前都吃尘埃(艾草)。

她认为孩子这么哭闹是因为肚子痛,以前他们那辈人在认为孩子肠绞痛的时候就煮艾草水给孩子喝。

孩子也许真的是肚子痛才这样哭,但是即使肚子痛也不敢给吃药。顶多给孩子揉揉肚子,帮助排气排便。

每个人对待感冒的方式不一样。

我是感冒一般不吃药的人,大宝偶尔咳嗽,流鼻涕只要孩子不怎么难受,精神好,我也不给药。

在我的观念里,认为身体的免疫力就像守城的卫士一样,需要时常操练,拉出来溜溜,这样才能保持增强战斗力。

偶尔的感冒就是增加身体抵抗力的机会,所以我从不在感冒稍微有点苗头的时候就预防性给药。

我自己能忍受感冒带来的不舒服,也能狠心看着孩子因为感冒不舒服。

但是奶奶狠不下心,早上大宝稍微有点鼻塞,奶奶就让我给喂药,我没喂。

以前回老家,爷爷奶奶也经常吃药,不按剂量,尤其是感冒冲剂。

说明书写的一包两包,他们可以吃四五包,冲剂在爷爷眼里和茶没区别,可以随便喝。

阿莫西林和头孢不管哪种感冒先吃几颗再说。

他们感冒了想以最快的速度好,所以感觉药没起作用,可以一天吃四五次药。这和我的用药习惯几乎是完全相反。

不知道晚上的对话,奶奶会不会认为我不识好歹,为好不是好。

但是奶奶的用药的习惯我没办法依从。

婆媳之间很微妙,有些话说出来哪怕没有不好意思也会伤感情,避无可避,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