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珍是个地道的农村人,只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跟丈夫过安生日子。

然而,人生注定不能一帆风顺,跟你亲近的人总有一天也会离你而去。

多年以后,当胡杏珍看见女儿送的双层别墅,村民们异口同声称赞她收养了个好女儿的时候,往事又如幻灯片一般,在头脑中闪回。

胡杏珍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又经历了什么?她与“女儿”之间有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收养弃婴,意外夭折

胡杏珍,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岳西县,从小到大没读过什么书,过的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村生活。

因为经济条件落后,胡杏珍从来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接触到的人都是村舍邻居。

时光飞逝,胡杏珍很快就到嫁人的年纪,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丈夫,两个人也算情投意合,认识不久后就组建了家庭。

胡杏珍的丈夫是个本分人,平时什么事都揽在自己身上,每天早出晚归,只要有钱赚,就不辞辛劳地跑去县里帮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年过去了,夫妻两人始终没有一个孩子,为了这事丈夫陪着胡杏珍到处求医问药,却始终没有起色。

胡杏珍慢慢没了信心,她觉得自己对不起丈夫,辜负了他这么多年的努力。

胡杏珍没想到的是,丈夫一点也不怪她,反而每天安慰她,跟她说以后可以领养一个孩子,照样是亲生的。

听到丈夫的鼓励,胡杏珍很快从悲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在村里到处打听。

没过几天,还真就给胡杏珍找到个孩子,是个女婴。

当时很多家庭的观念都很落后,重男轻女,有的家庭有四五个孩子都不是啥新鲜事。

孩子的到来让胡杏珍俩两口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夫妻俩都没有带过孩子的经验,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十分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晚上夫妻两人都会轮番起床,查看孩子的情况,饮食用品更是不敢有半点马虎。

虽然照顾孩子不容易,但胡杏珍感受到了身为母亲的喜悦,每天学习婴儿知识,空闲时盘算孩子的未来,要说有点私心就是希望以后能给自己和丈夫养老。

幸福的时光只持续了两年,孩子2岁的时候有天突然全身发热,眼看就挺不住了。

胡杏珍跟丈夫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拿出全部的积蓄给孩子看病,可是还是没能挽回这个幼小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想而知,孩子的夭折对夫妻两人的打击有多么严重,两个人把孩子当成亲生的对待,如今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现实。

胡杏珍就像丢了魂魄,每天郁郁寡欢,看见给孩子的用品就哭得天旋地转。

看见妻子痛苦的模样,胡杏珍的丈夫很快振作起来,他知道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精神支柱,即使再悲痛也要努力生存下去。

丈夫的信念传给了妻子,胡杏珍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慢慢恢复过来,回归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收养被遗弃6次的女婴,重新开始

1992年,胡杏珍已经49岁了,一天她正与村民们闲聊,意外听说个消息,让她又动了收养的心思。

原来,是村里有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40天内已经被遗弃了6次,几户人家都不要她。

胡杏珍听后顿时兴奋了起来,她连忙找到那个女孩子,发现婴儿身体脆弱,面容消瘦,很明显如果要照顾她要花很多心思。

孩子已经被6户人家转手,到自己手里已经是第7家,胡杏珍想都没想就把这个孩子抱回了家。

丈夫看见妻子想收养这个女婴,开始很反对这件事,不是他冷酷无情,而是因为当初夫妻俩收养失败的悲痛始终没有散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丈夫跟胡杏珍说:咱们不能养这个孩子,这几年你和我落下一身病,花钱买药的钱都不够,还怎么养这个孩子呢?

胡杏珍听闻丈夫的话,她收养孩子的决心没有动摇,反而十分理解丈夫。

上个孩子的夭折,让两个人的精神受到严重打击,那时候年轻,挺了过来,如今如果再发生一次,后果恐怕难以估量。

即使这样,胡杏珍还是说服丈夫收养这个女婴,一是不忍心再把她丢弃,二是两人这一辈子从没感受过孩子的陪伴,如果就这样活到老,人生是不完整的。

看到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的心还是软了,同意收养这个孩子,取名王冬红。

胡杏珍和丈夫毕竟人到中年,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一个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在这个阶段一般都要喝奶粉,但夫妻俩就算把钱都拿出来也维持不了多久,就把粥搅成米糊,一点点喂给孩子。

有了上次的经验,胡杏珍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孩子的情况,随时做好送医的准备,她害怕不幸再次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

好在孩子生命力顽强,喂什么吃什么,总算让夫妻俩松了一口气。

为了给孩子买衣服、买吃的,丈夫每天都要出去工作,脏活累活一样不少,两个人省吃俭用,根本不敢有过多的花费,回到家里还要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村民们看到夫妻两人如此卖力,苦口婆心地劝告夫妻俩把孩子送人,毕竟年龄大了,要是再为孩子奔波劳累,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村民的好意,胡杏珍没有妥协,她坚决要把孩子养大,既然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就要履行自己身为母亲的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冬红就在胡杏珍夫妻俩的照顾下顺利长大,谁知在孩子4岁的时候,丈夫出去打工,因为安保设施出了问题从楼上摔下,经过抢救后瘫痪在床。

躺在床上的丈夫痛苦不已,他身为家庭的顶梁柱不仅没赚到多少钱,反而因为自己的大意发生意外,家里仅存的钱都交了医药费。

如今自己没能力工作了,也不能养活老婆孩子,每当想到这里就闷头哭了起来。

身体的伤痛加上精神的崩溃,胡杏珍的丈夫在18月后离世,留下母女俩相依为命。

胡杏珍与丈夫恩爱一生,风雨同舟,如今看着爱人离去,她的心好像下一秒就要撕裂。

胡杏珍甚至想要随丈夫而去,但一想到女儿才4岁,又不得不振作起来。

如今丈夫没了,为了交医药费还欠了不少债务,54岁的胡杏珍只能自己出去打工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拾荒赚钱,不辞辛劳

孩子长得快,胡杏珍就四处去邻居家串门,要些孩子的衣服。

为了挣钱,胡杏珍找村里的熟人干了些劳作,去市场买菜,到处收破烂。

其中收破烂是收入最多的,胡杏珍每天都会拿着编织袋到处溜达,看到塑料瓶和纸壳子就装进袋子里,到收废品的地方换钱。

胡杏珍给自己吃的用的都是便宜的,但要是给王冬红买吃的,就慷慨解囊,她说孩子长身体,营养不能落下。

非同一般的家庭环境,让王冬红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她知道自己的妈妈比其他孩子的妈妈年纪大,每当看到妈妈驼背捡废品的样子,她就会忍不住哭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一天天长大,胡杏珍一直在考虑让孩子上学的事,虽然自己没念过书,但她明白要想孩子有出息,就一定要上学校念书,这样才能走进城市。

为了凑足小学的学费,胡杏珍早出晚归,浑身污垢,回到家就把当天赚的钱小心翼翼放在盒子里,她知道这就是孩子的希望,也是自己的希望。

胡杏珍一直反对女儿为她的事过于操心,但王冬红一有时间就会跟在妈妈身边跟她一起干活,在孩子心里母亲比任何事都重要,如今爸爸没了,自己也要扛起责任。

到了初中,学费相比于小学翻了一番,胡杏珍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拿出学费。

母亲负担越来越重,王冬红很多次都想辍学回家,说不定还能赚钱养家。

胡杏珍明白女儿的用心,孩子不想自己这么劳累,但如果想要一个安稳的人生,读书才是正确的选择。

被母亲拒绝后,王冬红开始奋发图强地读书,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回家就复习当天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王冬红恨不得一天就把3年的课程全部学完,这样就能尽快给家里帮上忙了。

临近高考,凭借王冬红的成绩想要进一所好的高中完全不成问题,但高额的学费却再次让她望而却步。

如今母亲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再去大街上拾荒。

思来想去,王冬红打算自己趁着放假出去打工,这样就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可惜因为年龄不够,王冬红一份工作也没找到,好在认识一位老乡正在开餐馆,以亲戚的身份过去帮忙。

一天,王冬红在餐馆居然遇上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老师惊讶地问道:马上开学了,你怎么不去报道?

面对老师的询问,王冬红没忍住哭了出来,跟老师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家庭状况。

然而班主任却镇定地说:你先回学校,其他的我来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班主任自掏腰包为王冬红解了燃眉之急,接着去到公益部门给孩子申请捐款。

这一次,王冬红家得到了社会的帮助,相关机构在核实了具体的情况后,针对王冬红家进行了捐款活动,不仅解决了上高中的费用,其他的收费也是能免则免。

回到家里,胡杏珍喜极而泣,对女儿说:孩子,有人帮了咱们要记在心里,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报人家!

四、回报恩情,女儿为母亲盖双层别墅

高中毕业,王冬红完全能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是她却在开学前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到社会上打工。

王冬红认为,自己的家庭状况特殊,如今妈妈年纪老了,如果念完大学再去工作,那以后孝顺妈妈的日子就少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冬红开始在外面闯荡,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收入也不少,不仅足够每个月的生活需求,还能拿出一笔钱寄给妈妈。

胡杏珍在村里每天都会惦记女儿,怕她年纪小在社会上受欺负,希望她能找个丈夫,两个人互相有个依靠。

很快,王冬红果然在工作中找到个情投意合的人,对方不仅不嫌弃自己的家庭,甚至愿意以后给自己的妈妈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冬红觉得这都是福报,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不久后就与其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时光荏苒,王冬红的生意顺风顺水,有了一笔不小的存款,她一直盘算着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住,老人家在农村住了一辈子,有生之年也该看看城市的生活。

谁知胡杏珍来到城里后十分不适应,跟女儿说还是住农村好。

眼看拗不过母亲,王冬红只能先把胡杏珍送回村里,看着住了几十年的小屋,女儿盘算着给母亲重新建个大房子。

回到家里,王冬红心血来潮地与丈夫商量,想给母亲在村里盖一个双层别墅,不过农村路不好走,运送材料的费用肯定比较高。

王冬红没想到,丈夫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把存款拿了出来,说:如果没有老人家的善良和不辞辛劳,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老婆!

2017年,王冬红就着手准备盖房的事,联系工人运送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去到胡杏珍的家进行考察,发现通往那里的小路只有一条,如果从这里运送材料将会非常困难,不仅容易出意外,还会延误工期。

王冬红得知情况后,发现有一户人家的茶园正好可以拆了当运送材料的通道,便花了大价钱买了下来。

面对女儿的热情,胡杏珍是又惊又喜,她跟女儿说自己有一个住的地方就好,不要花这么多钱在自己身上,以后俩两口过日子,少不了柴米油盐。

王冬红没有动摇,坚决给母亲盖房,当初没有母亲天天收破烂赚钱,自己哪能有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胡杏珍的双层别墅就盖了出来,外观恢宏大气,十分气派。

村民们见了,都对胡杏珍竖起大拇指,说:你收养了个好女儿呀!

房子盖好后,王冬红又买来洗衣机、电视机、床铺、饮水机,凡是母亲能用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结尾

置身于别墅,所见之处都是女儿的良苦用心,已经70多岁的胡杏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之前跟村民聊天,别人问她为什么不住城里,还要回农村,胡杏珍就回答:城里哪都好,就是太吵了,比不上咱村里,有次电梯停电,我都没敢出门,爬楼梯太累了。

而且我在村里还能跟你们唠唠嗑,在城里太孤独了,找不到能说话的人。

几十年风雨过去,胡杏珍与王冬红的故事感染了无数人,虽然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可她们的亲情却异常浓厚。

对孩子的责任和期望,是胡杏珍坚持下来的原因。对母亲的感恩,是王冬红回报胡杏珍的初衷。

这是一段人生佳话,也是警示世人的感人事迹,提醒人们要时刻感恩,记住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